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8458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设计 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 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不同质土壤渗水性差异探究亳州市第一中学郑真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二、实验器材土壤样本(砂土、壤土、黏土)、烧杯、计时器、滤纸、塑料透明杯、电子秤等三、实验创新点1 .实验所用土壤样本均来校园内,就地取材.,模拟三种不同质的土壤。从土壤样本的选取,到采集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实验的器材选择上学生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协同合作推进实验进行。2 .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的效果,本实验在教具的选择上选择了透明塑料杯,在塑料杯底部制作直径两厘米的圆孔,放置滤纸,同时在杯子下方放置同样大小的烧杯,方便观察记录(如图1)。(图1实验装置一)四、实验原理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

2、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砾、粉砾、黏砾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孔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壤土的优点。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五、实验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质地土壤渗水性差异,能够理解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差异,锻炼地理逻辑思维。3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能通过实验反映的原理应用到生产生活,培养学生

3、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六、实验内容设计1 .了解不同质地土壤的粒径差异,学生可以用手研磨感知质地差异。2 .实验探究不同质地土壤渗水性差异。实验模拟三种质地不同的土壤,探究同质量的三种土壤,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后下渗的速度,以及下渗量的差异。3 .为了渗入的对土壤下渗的理解,进行了拓展实验探究同质地不同含水量土壤下渗的差异,并对三种土壤进行对比分析。七、实验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前实验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充分理解土壤质地的概念,理解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2,合作探究,对实验提出大胆设想,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3.以小组为单位采集土壤,制作土壤样本。(-)教师准备L指导学生采集土样2

4、.实验操作规范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环节二、实验操作与记录1 .实验流程如下:(1)校园内采集土壤样本,将土壤样本干燥处理;(2)剔除土壤样本中较大的颗粒物,并将土壤适当研磨;(3)制作可渗透塑料杯,将准备好的透明塑料杯,底部检出直径大约2cm的孔,杯底放置滤纸;(4)使用电子秤,称量三种质地土壤各50g,放置透明杯中;(5)将土样放置在烧杯中;O6)将50InI水分别放入杯中,观察下渗情况。1、实验记录(1)不同质地土壤下渗记录砂士黏土平均颗粒下渗速度下渗时间(2)不同含水量土壤下渗记录砂士(干燥)砂土(5ml)砂土(IOmI)下渗速度下渗时间填土干燥壤土黏土10ml)下渗速度下渗

5、时间环节三、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及原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思考,总结得出结论。1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质地土壤的渗水性不同。砂土渗水性强,壤土适中,黏土土渗水性弱。2 .砂土的透气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弱;黏土透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壤土适中,对农业生产最有利。3 .在此次实验中相同质地的土壤含水量不同,下渗表现早晚以及下渗时间、下渗量存在差异。八、实验反思与评价1 .不断改进实验。为了在课堂上能更好的观察实验过程,在器材选取过程中以透明材质为主。实验选择50ml水,也经过多次实验选择得出,50ml水下渗的时间适中。2 .实验中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扰,使实验更精确,本实验将采集的土壤,自然晾干,并适当研磨,以免土壤含及大土块对实验数据的影响。3 .本实验可操作性强,实验观察效果明显,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一定提升。4 .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气氛活跃,今后将会使实验课更多的走进课堂,注重以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防水建筑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