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吞咽困难并发症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吞咽困难并发症预防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康复医学科吞咽困难并发症预防措施【概述】吞咽困难是指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除口、咽、食管疾患外,脑神经及延髓病变、假性延髓麻痹、锥体外系疾病、肌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吞咽过程可分为4期。准备期: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等参与,将食物摄入口中、咀嚼并形成食丸;口腔期:形成食丸之后,舌上举,食丸被舌尖沿硬腭推至舌根,以触发吞咽反射;咽期:发生吞咽反射,舌根向咽后壁推压,咽壁产生蠕动,将食丸送入食管;食管期:食丸进入食管后,由于食管的蠕动及负压作用,使食丸沿食管下行人胃。第V、VII、IX、X、XI、Xn对脑神经及Cl-4、T1-12节段的脊神经分别支配参与吞咽活动的相关肌肉,
2、因此,受损时会引起吞咽困难。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约占40%-50%o随着疾病的自然恢复,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约有10%的患者吞咽困难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诊断要点】1 .准备期和口腔期障碍主要表现为开口闭唇困难、流涎、食物从口中漏出、咀嚼费力、食物向口腔后部输送困难等。口腔控制食物能力降低的患者,食物可在吞咽发生前被吸入咽部,进入气管,发生“吞咽前吸入”,引起呛咳。2 .咽期障碍主要表现为吞咽时食物逆流入鼻腔,或吸入、误咽至气管,发生“吞咽期吸入”,引起呛咳;进食之后,滞留在咽壁、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食物残渣可吸入气管,导致“吞咽后吸入”,表现为餐后
3、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痰中混有食物等。3 .食管期障碍由于食管平滑肌蠕动障碍,环咽肌和食管、胃括约肌开放迟缓,引起吞咽后胸部憋闷或咽下的食物返流至口咽部。4 .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吸入或误咽,可导致反复发作支气管性肺炎。【康复评定】吞咽的准备期和口腔期,可通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及口腔功能作出评定。仔细观察口的开合、口唇闭锁、舌的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内卫生状况、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对咽部以下的正确评定则有赖于吞咽造影录像或内镜检查。【康复治疗】1 .吞咽训练可分为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直接训练(
4、摄食训练)。间接训练(基础训练)为不用食物、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直接训练(摄食训练)是在进食的同时,通过调整体位及食物种类,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等进行的训练。(1)间接训练:间接训练从预防失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1) 口唇闭锁训练:口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训练。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当患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
5、可让患者口内衔以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其他训练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抗阻鼓腮等。2)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让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下颌向两侧运动训练。对张口困难的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训练。3)舌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训练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
6、根部,训练舌根抬高等。4)冷刺激: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即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IOn)in/次,3次d,至皮肤稍发红。5)构音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常伴有构音障碍,通过构音训练可以改善吞咽有关器官的功能。6)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s。7)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强化咳嗽
7、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8)声门上吞咽训练:声门上吞咽又称“屏气吞咽二让患者由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其原理是:屏住呼吸使声门闭锁,声门气压加大,吞咽时食丸不易进入气管;吞咽后咳嗽可以清除滞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9)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此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2)直接训练:适应证为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1)体位: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
8、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开始可先尝试30半卧位、颈部前倾的体位。该体位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易于摄入和吞咽;颈部前倾可使颈前肌群放松,有利于吞咽。偏瘫患者应将患侧肩背部垫高,护理者于健侧喂食。2)食物的选择:一般容易吞咽的食物具有下述特征: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滞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选择,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等。3)一口量:即最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喂食量。一口量过多,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滞留,增加误咽的危险;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应从少量(L4ml)开始,逐步增加,掌握合适的一口量。4)调整进
9、食速度:指导患者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一般每餐进食的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为宜。5)咽部滞留食物的去除:可训练患者通过以下方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l-2ml),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侧方吞咽:梨状隐窝是另一处吞咽后容易滞留食物的部位,通过须部指向左、右侧的点头样吞咽动作,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2 .物理治疗可在颊部、颈部进行低频脉冲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3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翳风、廉泉、人迎、合谷、内关、金津、玉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