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8491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测量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有趣的测量说课稿谯城区拂晓中心校元参路小学丁秀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测量。我将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效果评价这六个方面来说。一、实验教学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安排的是测量石块的体积。但是我在备课时,发现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太好找到适合的小石块,而且石块没办法变形,我将小石块更换为橡皮泥和生姜。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收集的或自制的实验器材,探究橡皮泥和生姜的体积,体验数学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二、

2、实验教学目标L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越精细,结果越接近真实值。2 .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3 .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三、实验材料准备自制器材:学生自制的压板,教师自制的溢水杯,及刻度条。常规器材:橡皮泥、生姜、细绳、烧杯、滴管、盆、尺子、生活中各种的容器。(a)自制器材(b)常规器材图1实验器材四、实验教学过程我把本次实验分为课前实验初探、课上深入研究和课后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一)课前:实验初探课前提出问题:怎样测量橡皮泥和生姜的体积呢?问题一:怎样求出橡皮泥的体积?看到橡皮泥

3、,学生感到很亲切,虽然它不规则,但可以变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测量计算。问题二:怎样求出生姜的体积?说到生姜的体积,受橡皮泥的影响,有学生说可以把生姜捣烂,很快有学生质疑,这样做,还是原来生姜的体积吗?我告诉学生,由于水分和空隙的原因,生姜捣烂后,体积会有一点点变化,测量不够准确。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学生想到乌鸦喝水的故事,联想到可以把生姜放进装有水的容器里,根据水位的变化,测算出生姜的体积。讨论结束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课上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测量橡皮泥的体积实验报告单测量橡皮泥的体积实验报

4、测量土豆的体积实验报告单告单姓名:姓名:实验材实验材料实验过程方法一:实验过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三:方法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我的发现我的发现图2与学生共同设计的实验报告单(-)课上:深入研究在学生亲历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学生结合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情况。实验一: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方法一: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棱长,算出体积。这个方法很多同学都用过了,然而当大家的作品一起呈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很难捏成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怎么办呢?同学们想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的说可以用尺子把每个面压平,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有的说可以用三角尺

5、的直角比一比,要把每个角都捏成直角才行;还有的说,要判断它是不是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还可以量一量每组棱的长度,看是不是相等。方法二:把橡皮泥塞入规则可测的容器中,实现了方法的优化。有学生找到不透明的盒子,把橡皮泥塞入,做成长方体。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这里的高要用盒子的高度减去露出的部分。有学生提醒,盒子是有厚度的,长、宽、高都要从内部测量。有的找到这类透明的盒子,可以直接从外部测量。首先,零刻度线要找准位置。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尽量减少误差。像这样,测量出长大约是5.9厘米。图3把橡皮泥塞入透明的盒子还有的学生非常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家里舀米的、喝药的量杯都用上了。不用计算,直接

6、观察刻度,就能得到橡皮泥的体积。图4把橡皮泥塞入舀米的量杯然而这些操作也存在问题,不管是用手压,还是用尺子压,都受到形状和尺寸的限制,橡皮泥表面很难压平整。有同学利用乐高积木制作了简易压板,虽比较简易,但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图5自制的压板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虽然同学们的方法各异,但都是把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测量、计算。转化后,橡皮泥的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等积变形的原理,也体会到了橡皮泥的体积很难通过这样转化的方法准确测量。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实验,做得越精细,结果越接近真实值。实验二:测量生姜的体积方法一:测量生姜的体积时,一些同学是这样

7、做的,先在烧杯里盛一定量的水,记录水位的高度,然后把生姜轻轻地放进烧杯,再次记录水位的高度,算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生姜的体积。图6学生测量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在实验操作中,同学们发现了几个要点:1.要使生姜完全浸没水中,开始盛的水量要适宜,如果太多,生姜还没完全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来了;太少的话,生姜就会有部分露出水面。2.为了减少误差,初始水位尽量在整刻度上,可以使用滴管进行调整。3.读数据时,要平视刻度线,如果不在整刻度上,还要进行估读。估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特地制作了更加精细的刻度条,供他们选择使用。方法二:有的同学是逆向思维,先把生姜放进烧杯,再加水,完全淹没生姜后,记录水位的

8、高度。然后把生姜拿出来,再次记录水位的高度,算出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生姜的体积。拿出生姜时,要尽量把水沥干,以减少误差。方法三:还有同学想到了这种方法,把生姜放进盛满水的杯子,水溢出流到鱼缸里,将鱼缸里的水倒进烧杯,直接观察刻度就能得到生姜的体积。但学生发现倒水时水容易洒出来,鱼缸里总有残留的水,数据存在明显误差。方法四:我介绍了溢水杯的用法后,他们再次实验,像这样,先把水倒进溢水杯,再用滴管把水位调整到与溢水口齐平的位置,然后把土豆轻轻地放进溢水杯,直接读取刻度,溢出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生姜的体积。图7学生用溢水杯盛溢出的水小结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经过交流,得出:把生姜的

9、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后,生姜的体积就是其排开水的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排水法。(三)课后:拓展延伸学生在总结收获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橡皮泥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呢?乒乓球这样浮在水面的物体,一粒黄豆这样比较小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它们的体积呢?实验没有终止,研究没有终止,同学们带着新的问题,走上了新的探究之路!五、实验原理分析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等量代换的原理。橡皮泥可以变形,变形后体积不变。将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图形,转化后物体的体积,就是橡皮泥的体积。生姜不能变形,只能采用间接测量体积的方法。通过计量排开水的体积,得到生姜的体积。六、实验效果评价1 .本次实验在有两处

10、创新:(1)调整实验对象:将小石块更换橡皮泥和生姜。(2)改进实验器材:使用透明容器及压板,使实验更加精准。自制刻度条,解决烧杯刻度过于稀疏,分度值大,不便读数的问题。借助溢水杯测量橡皮泥的体积,减少误差,方便操作。2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这节课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我把实验分为课前实验初探、课上深入研究、课后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各有所侧重。课前,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予方法指导,并提供实验条件保障,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思路,进行自主实验。课上,学生深入交流实验方法、结果和困惑。孩子们带着思考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问题解决了,

11、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问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一步步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的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以探究橡皮泥、生姜的体积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容易把本节上成理论层面的实验课,就是说理论上相等就视为相等。而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操作、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还比较稚嫩,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通过反复尝试,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之间存在差距,物体真实的体积是很难测量准确的,只有不断提高实验的精细度才能让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也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了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测绘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