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建立调研报告(以XX县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建立调研报告(以XX县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建立调研报告(以XX县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索青年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并且建立健全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为新形势下的青年人才基层就业创业提供实践借鉴。现以XX县为例,开展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建立调研,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调研情况(抽样调查)通过XX团县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借助发放网络抽样调查问卷、走访约谈XX县各镇具有代表性的返乡创业和基层就业青年等形式,向农村青年、青年团干、乡村振兴专干等人,征求关于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路径及机制建立的建议。线上调查问卷共计收回410份,主要调
2、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XX县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运行现状,并且对数据结果进行变量分析,深入挖掘其成效、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切实可行地推进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机制建立。(一)XX县的基本情况XX县现辖2个街道、19个乡镇场、1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46个行政村,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4.6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950元、22400元。(二)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基本情况1 .男女比例本次抽样调查的青年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较为均衡:男性占比50.7%,女性占比49.27%。2 .年龄结构XX
3、县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中18-28岁的占59.02,28一35岁的占25.37%,3545岁的占15.61%,年龄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3 .文化层次青年中学历层次在大专/本科及以上占80%左右,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和通识知识储备。4 .户籍所在地XX县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绝大多数是本地户籍,对XX县的归属感更高,更容易尽心尽力的建设乡村;非本地户籍仅占6.83,反映外来人才引进机制亟需改善。5 .参与乡村振兴的原因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别有35.9%和29.02%的青年认为“自我参与创业的意愿强烈”“社会的氛围,希望到基层锻炼”是他们选择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的原因。6 .参与乡村振
4、兴的方式由抽样调查数据可知,青年主要是通过服务基层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少部分青年是以乡村公益和乡村创业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7 .乡镇青年同龄人返乡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你的同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中现在回村发展的人有多少?”这个问题中,回答“很多,50%以上”的青年只有10.24%,青年人才外流特点明显。(三)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调研结果显示,93.41%的青年认为年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接受过长时间的专业课教育,一般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素养和新型专业技能;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影响,大多都具有良好的互联网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因此,他们能更便捷地更新
5、知识技术、更精准地追踪市场趋势、更迅速地抓住发展机遇。相较于传统的乡村组织者,青年大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更强,能够充分把握农村产业的发展势头,根据市场需求的实时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和方向,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的地域特色。此外,青年人才还更愿意引进新型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把乡村生产有机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让广大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二、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问题(一)城乡差距大导致人才外流城乡之间收入水平、发展空间、基础设施、文化资源的差距都使青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提高,但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依然在客观上
6、存在差距,乡村中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乡村空心化现象凸显。除此之外,即使青年一开始迫于各种压力选择了服务基层组织,但因为乡村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后续也可能会把乡村工作当作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留不住人”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青年在农村工作的上升渠道不多,上升的空间也不大,就更坚定了青年向其他平台跳槽的决心。乡村吸引不到新鲜的人才,还难以挽留已经培育成熟的下乡青年,人才的输入与输出高度不对等,乡村振兴工作就缺少稳定性。(二)政策扶持不完善随着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加深,吸引青年基层就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但是政策的帮扶力和执行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后续跟踪
7、监督。政府中各个不同体系的相关优惠政策服务目前还是割裂性较强,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无法多效合一、实实在在地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实现“1+12”的效果。政府政策调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其局限性,实施落实环节可能出现问题。无法真正帮助到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青年服务基层组织本来是怀着一腔热血建设美丽乡村,但是优惠保障政策不能发挥其帮扶功能,无异于泼了青年一盆冷水。没有长效的政策倾斜保障,不仅会导致现有的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才持续流失,也会使有志于治理乡村的后备人才产生畏难情绪,加剧乡村振兴的人才短缺问题。青年在乡村的上升渠道和机会有限。(三)村民参与不足在乡村振兴中,只有将村民群众都带动起来,让
8、村民们自己参与到建设家乡提升自身幸福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治理有效。青年在乡村就业创业,都需要大量本地的村民辅助完成工作。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青年村干部需要走进田间地头,直接接触村群众,直接解决村民困难,才能够拉进与群众的关系,得到村民的熟识与信赖,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个别青年在乡村中只顾自己埋头苦干,却忽略了与村民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接地气,与村民沟通不畅,村民的认可度不高,工作也就难以展开。此外,留守在农村的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掌握的技能知识落后,与参与乡村治理的青年人才存在匹配不当的问题,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计划。青年动员的村群众数量不足,就无法切实牢
9、固地完成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四)新旧思维冲突传统的乡村往往对青年存在偏见。由于青年的年龄较小,面孔较为稚嫩,村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经验手段不够成熟,不相信青年人才有带领村子走向美丽富裕的能力。传统乡村更尊重长者,一般会服从长者的建议。青年来到乡村基层后,即使有行之有效的创新想法,也可能会因村落长者的不同意见而搁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年能力的发挥。此外,乡村的原有领导集体会认为青年人才只是短暂地在乡村工作几年,并不是长久地参与乡村工作,因此对青年人才的到来不以为意,也不愿意放手自己的权力。青年缺乏锻炼试错的机会,就难以真正提升实践的能力,乡村工作和青年能力都同步滞后。青年
10、得到的建设权力受桎梏,即使建议被采纳,其执行力度也不能令人满意。新旧思维两方的冲突,导致了乡村无才可用、有才不用的尴尬局面。三、建立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的建立思路(一)健全青年帮扶机制,吸引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工作一般是直接面对广大劳动人民,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包罗万象,需要基层服务人员耗费大量的实践和精力。农村的工作无疑是艰苦的,但正因如此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青年具备一定的农村工作经历,可以促进青年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明白国家社会的发展困境,帮助青年转变思维,真情实感地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因此,一是政府需要健全现有的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要致
11、力于帮助青年适应农村、厚植农村、热爱农村,去除区域制度屏障和身份地位障碍,对青年基层工作者实施鼓励保障政策,实行统一化晋升考核标准,量身设计青年专门岗位,使青年人才愿意在农村工作中成长。二是政府要重视在基层的青年人才的职业上升空间,创新城乡青年人才流动机制。要积极引导城市青年和乡村青年进行合作交流,发展城乡人才互换流动,岗位编制适度解绑,城市向乡村输入高水平人才,乡村青年去城市进修。要积极鼓励高校等高知单位人才前往乡村挂职锻炼,适当招录本地编外的杰出青年人才,拓宽青年的发展空间。(二)打好“引才”+“留人”组合拳,保障基层工作待遇帮助青年毕业生“留得住、有奔头”。引才是基础,留才是关键。“留人
12、”更要“留心”,使青年毕业生留得下、有奔头。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帮扶力度,适当提高乡村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对青年毕业生的吸引力。积极选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先进典型,适当进行表彰奖励,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宣传活动,将青春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引进人才提供归属感。要提升青年在农村就业创业的补贴水准,提高青年在农村工作的收入水平,同时给予各方面的优惠福利待遇,弥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要参照在乡村基层服务的青年的反馈建议,完善现有的相关扶持政策;还要加强政策落地的监督体系建设,让青年能够真正地得到帮助;要简化政策补贴的申领流程,便捷化灵活化申领程序。(三)发
13、展教育培训体系,提升青年乡村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主体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个问题中有87.07%的青年认为青年应该具备“有带领乡村致富发展的能力”,大多数青年也认为“有奉献精神”和“熟悉乡村,有群众基础”很重要。因此,首先要提高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培训水平。政府可以在本地高校中成立乡村振兴专门的学院,制定科学专业的培训计划,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乡村振兴输送接地气、有能力的人才。同时,要积极组织安排有志于乡村工作的青年提前到乡村实践,感知乡村脉络,联系乡村群众,让青年能够融入乡村,发挥所长。其次要改善乡村传统服务理念,提高长者对青年人才的认同感。乡村年长干部
14、不应该抵触青年人才进入村委共同进行乡村工作,而应该积极鼓励青年人才在乡村工作中融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健康创新发展。在农村工作的青年也不能仅仅是死守规章制度,还要在维护村规的权威性的同时主动实践,以身作则积极发动村民,才能获得村民的信赖。最后,青年要有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意识。青年初入农村,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能一直端着读书人的架。在工作时,青年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把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农村工作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更好地发展乡村,同时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青年基层工作环境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在教育、卫生、医疗、交通等各个公共配套因素上也远远落后于城市。要借助当前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乡村的医疗水平,解决“小病不用看,大病城里看”的村民治病的恶性循环;规划高效全面的公共交通网络,让农村人的出行不再麻烦;加大乡村教育资源倾斜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缩小城乡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差距。推动社会配套城乡均等化,增加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政府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改善乡村工作环境。但乡村振兴并不只是政府一方面的投入,还需要乡村青年自己担当起生力军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应有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