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活动10 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教案设计(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活动10 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教案设计(2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学习校园微视频拍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二)学情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机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手机拍摄精彩的微视频,成为当下影像记录的新形式,也是当代初中生热衷的一种娱乐方式。七年级的学生对使用手机拍摄非常熟悉,而且对于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接受能力强,本次劳动课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校园微视频拍摄,感受劳动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七年级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对话问答、互动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微视频拍摄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环节由浅入
2、深,由理论到实操,力求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三、教学目标(一)了解微视频的基础知识,掌握校园微视频的拍摄技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微视频拍摄的乐趣,增强合作与思辨能力。(三)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之美,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为视频拍摄的乐趣,增强合作与思辨能力。(二)教学难点:了解微视频的基础知识,掌握校园微视频的拍摄技能。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发现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六、课时分配一课时,15分钟七、教学过程(一)讲解说明,明确劳动意义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机让通信更加方便快捷,它的多种功
3、能更是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手机拍摄精彩的微视频,发布分享,成为当下影像记录的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拍摄一段校园微视频,用精彩的画面向大家展示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吧!(二)淬炼操作,明确劳动要求。(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拍摄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劳动准备。劳动准备:智能手机,主要用来拍摄。手机三脚架,也就是用来稳定我们设备的支撑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稳定设备,提供某种效果的摄影状态。手机云台。手机云台不仅是固定手机的支撑设备,还会在外部,对镜头抖动进行控制和弥补,同时还可以控制手机全方位角度,以方便不同角度的拍摄。(2)基本知识镜头:在拍摄中,镜头是指摄像机从开始到结束所拍摄的连续画面。
4、镜头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若干个镜头组成一个段落或场面,若干个段落或场面构成一部影片。景别:景别主要是指被拍摄物在画面中占据位置的大小。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影响景别的两大因素分别为摄像机位置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关系,以及摄像机镜头焦距的大小。剧本:剧本是电影作品的文学表达形式,其包括角色分配、人物对话、舞台设计,以及音响效果等详细描述。一部完整的剧本就如同一条故事线,有开端、中段和结尾。(三)项目实践,出力流汗,接受磨炼。1 .组建拍摄小组,明确拍摄内容(1)分小组,取组名(2)小组讨论,明确分工(3)确定微视频拍摄思路及播放时长(4)编写拍摄剧本,完成拍摄记录表。校园微视频拍
5、摄记录表拍摄主题小组成员组员分工拍摄地点及时间镜头号镜头内容镜头1镜头2镜头3镜头42 .手机拍摄设置(1)将手机充满电,查看手机内存大小,保证拍摄所需空间。(2)打开手机的设置界面,在视频分辨率选项中,选择常用分辨率1080p,视频帧率为30fps.(3)打开参考线及水平仪,以便在拍摄中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手机的水平位置,有助于画面构图。(4)双手握持手机,根据参考线调整手机水平位置,避免画面发生倾斜。使用手机三脚架、手机云台会极大提高拍摄的稳定性。3 .镜头拍摄(1)拍摄校园的远景画面远景镜头指摄像机拍摄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场面,展示空间环境,交代事件发生地点的环境。
6、远景镜头通常用于影片或某个独立片段的开头和结尾。(2)拍摄班级的全景画面全景镜头是指摄像机拍摄场景全貌或人物全身的一种画面。全景画面具有记叙与描写的作用,交代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整体动作。拍摄全景画面时,应确保拍摄主体的位置,防止画面背景中其他人或物喧宾夺主。(3)拍摄同学在学校的中景画面中景是指摄像机拍摄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镜头既能表现画面人物的面部表情,也可表现身体的部分动作,重在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动作和情感交流。(4)拍摄同学劳动实践的近景画面近景镜头是指摄像机拍摄人物胸部以上的画面或物体更为重要的局部画面。通过人物的表情、面部的神态,以及脸部的细微动作突出人
7、物神情,刻画人物性格。(5)拍摄同学活动的特写画面特写镜头主要指摄像机拍摄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画面或物体微小局部的画面。特写镜头有突出强调或夸张的作用,交代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或关键性动作,同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染力。(6)拍摄不同角度的画面(7)合理构图:九宫格构图法4 .管理素材文件把素材按照时间先后线索分类整理,或根据拍摄景别进行分类整理。合理有序的文件分类管理,有助于剪辑时快速有效地查找相应的画面。最后,把拍摄素材进行二次备份,避免遗失精彩镜头画面。5 .课后任务:小组合作拍摄校园微视频。八、教学评价(一)体现劳动教育精神。(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三)重视创意物化。(四)符合学生身心特
8、点和经验。(五)发展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微视频拍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拍摄技能,激发同学们的劳动实践热情,在理论知识的额学习中所需时间多一些,要求同学们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以便后续实践操作更为高效、专业。因此,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与同学们的互动少了些,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反思与回顾。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第二课时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Pl顾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分享校园微视频,引导学生用微视频记录更多珍贵的影像,体会劳动之美。(二)学情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
9、断进步,手机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手机拍摄精彩的微视频,成为当下影像记录的新形式,也是当代初中生热衷的一种娱乐方式。七年级的学生对使用手机拍摄非常熟悉,而且对于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接受能力强,本次劳动课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校园微视频拍摄,感受劳动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七年级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对话问答、互动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微视频拍摄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环节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操,力求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五、教学目标(-)回顾微视频的基础知识,分享多姿多彩的校园微视频。(二)在小组合作中,体会视频拍摄的乐趣,乐于拍摄更多主题的微视频。
10、(三)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之美,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视频拍摄的乐趣,乐于拍摄更多主题的微视频。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发现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六、课时分配课时,15分钟七、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温故知新L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关于微视频拍摄的相关知识,包括:工具准备及专业术语说明。2.知识拓展:介绍分镜头剧本。(二)活动二:躬身力行L与同学们分享一段校园微视频,感受校园微视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线下小组合作视频分享。(三)活动三:劳动评价1 .根据小组视频完成活动评价表。活动评价
11、表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优良加油优良加油优良加油剧本编写画面美感拍摄创意积极参与团队合作2 .根据活动评价表评选: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优秀个人奖。激励同学们向优秀小组及个人学习,根据评价表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不断进步。(四)活动四:学而思之同学们完成一部校园微视频后,己经掌握了拍摄校园微视频的基本技能,并且产生了拍摄微视频的浓厚兴趣。除此以外,还要通过此次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反思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请同学们思考:1 .完成一部微视频,除了具备基本的拍摄知识,还需具备哪些条件?2 .还有哪些主题微视频可以拍摄?(互动问答)(1)第一小组:献礼建党百年主题、
12、创建文明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2)第二小组:人与自然关系主题。尊重生命,保护自然。(3)第三小组:值得纪念的重要节日主题。教师节、警察节、母亲节常怀感恩之心。(4)第四小组:传统民俗文化主题。中国二十四节气、春节等节日习俗。我们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养料,守正才能创新。(5)第五小组:社会热点主题。包括:2022年北京冬奥会、疫情中的逆行者等我们要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人。教师补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拍摄:科学知识、安全知识、故乡风物(故乡美景、美食)以及人物系列。(五)活动五:学以致用干净整洁的街道及文明友善的市民是深圳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圳陪伴若大家一起成长,我们在这
13、里学习生活、收获知识、感受幸福。同学们,让我们为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拍摄一段微视频宣传片,展现深圳别样的美丽吧!课后实践:拍摄微视频:“我为深圳打call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呢,青春美好而短暂,让我们不负时光,不辍前行,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美好的青春时光,体验劳动之乐,发现劳动之美,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我们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啦。八、教学评价(一)体现劳动教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三)重视创意物化。(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经验。(五)发展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微视频拍摄相关专业知识、拍摄技能外,激发同学们的劳动实践热情,并且培养知识扩展与迁移运用的能力,能够学有所获后有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