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9675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力22耳衿降襟的同情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根据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综合12022)42号)和省生态环境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闽环保综合(2022)1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

2、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锚定美丽泉州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格局基本形成,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逐渐成熟,有力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水、大气、土壤

3、、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二、主要任务(一)加强源头防控1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衔接国家及省上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区管控体系。科学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海洋等功能空间,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等底线约束。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优势互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

4、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等按职责分责)2 .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新改扩建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产业和区域规划、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能耗、物耗、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推动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建材产业

5、新型化发展。持续加强产业集群环境治理,明确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工信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提升非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和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优化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布局,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加快推进白源水利枢纽工程电站5.7万千瓦发电项目。重点削减散煤等非电用煤,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监管,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推进岸电、加气站、电动汽

6、车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2%,力争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42.4%。(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文旅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快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厂区建设,推进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碳中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积

7、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片区、小区)建设,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建立绿色消费激励和回馈机制,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倡导“135”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低碳旅游,推动绿色消费。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市妇联,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突出重点领域5 .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

8、效。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大力提升钢铁、水泥、炼油、乙烯、建陶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到2025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完成省下达能源消耗强度任务。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序引导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铝行业提高再生铝比例,推广高

9、效低碳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30%以上。推动冶炼副产能源资源与建材、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发展。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开展协同创新示范。推动煤电、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协同增效。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机械。鼓励重型柴油货车更新替代,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

10、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打造“电动泉州”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公交、公务用车、环卫用车等公共领域电动化进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加快完善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加气站等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和慢行系统。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二大力发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持续推进港口码头智能化改造,逐步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7,推进城乡建

11、设领域协同增效。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财政投资的公共建筑和主城区房地产项目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逐步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鼓励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过程中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推进城市绿色照明,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示范。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营

12、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8 .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在安溪县探索实施农药购买实名制,在南安市探索实施化肥定额制,大力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到2025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各减少1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提高到43%。完善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到2025年,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落实秸秆还田离田支持政策,到2025年,全

13、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协同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的异地搬迁。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Ic)0%。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强认证活动监管。推进渔船渔机节能减排,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海洋渔

14、业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9 .推进林业建设协同增效。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完善我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十四五”时期,精准提升森林质量2万亩,实施“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58.7%。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率,鼓励在重要河口、河流交汇处等敏感区域,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推行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点线面、分时序推进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区和生态体验区建设,让丛林野趣有机融入城市。生态屏障区以城镇集中建设

15、区及周边为重点区域,以北部、西部自然山水为骨架,打造一批特色郊野公园;生态廊道区以城镇集中区为重点区域,构建“一湾一环十廊”,串联山水林田湖草城,塑造枕山面海的景观展示面;生态体验区以城市组团内部公共空间为重点区域,构建城市生态用地和生态网格体系,建设开敞的城市自然空间,拓展宜人生态空间。打造城镇田园与景观风貌,建设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城市绿道、亲水空间等,加快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及绿道系统建设,水线山线海线闭合成环,逐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方面效果评估,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和净化功能。(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

16、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资源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S)优化环境治理10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优化治理路径,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推进石化、化工、纺织印染、包装印刷、制鞋、家具制造、工艺品加工、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的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控制,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持续推进泉港、泉惠石化园区等重点区域和制鞋、纺织印染等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推动燃气、生物质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完成安溪闽光钢铁和水泥企业、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陶瓷、铸造、垃圾焚烧等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开展建陶行业脱硝和深度脱硫改造。根据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承受能力等实施分类管理,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协同治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