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9972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储能产业盘点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附十四五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展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0年,储能产业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和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利好因素多重驱动,储能装机逆势大幅增长,如期步入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33.4GW,2020年新增投运容量2.7G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容量首次突破GW大关,达到1083.3MW2706.1MWh(该数据为初步统计,终版数据将在2021年4月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中发布2020年,电力储能项目装机的同比增长率为136%,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也突破1500元/

2、kWh的关键拐点,正如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规划,储能已从“商业化初期”迈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储能产业历经“十二五”时期的技术验证,“十三五”时期的示范推广,从技术到应用已经为规模化发展打好基础。“碳中和”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初定,“十四五”时期储能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提升,目前国家层面也在积极统筹各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形成顶层设计,我们期待针对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从国家到地方能够分阶段逐步解决,并细化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将储能从支撑能源转型的一种新技术,培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时期,储能技术将在性能提

3、升、成本下降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随着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产业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我国将成为全球储能第大市场!纵观2020全年,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呈现五大特点:一、新融合发展趋势显现新能源加储能融合发展已成大势。2020年,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下,二十个省的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提出集中式新能源+储能配套发展鼓励政策,储能技术对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重要价值已形成共识。但整体来看,还需合理规划储能布局,确保项目应用质量,并通过市场进行成本疏导或价值补偿,确保盈利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体化”综合能源项目规模化示范推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两个一体化”指导意见,明确了在电源侧和负荷侧

4、的基地建设中增加储能以实现系统灵活坚强发展的目标。自政策发布以来,多家央企与相关省市签署了“一体化”示范项目协议,随着项目的规划及落地实施,将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探索储能不同场景下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储能跨界融合应用价值逐渐显现。储能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愈发突显,储能在提升发电侧黑启动和重要电力用户应急备用能力方面已经开启探索与应用。随着5G通信、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各地利用价格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综合能源站”建设,储能在用户侧的跨领域应用形式得到延展。二、新规则出台逐步扫除储能参与市场的阻力2020年,各区域和地方电力市场规则基本解决了储能参与辅助服

5、务市场的身份问题,初步扫除了参与市场交易的阻力,明确了第三方主体和用户资源参与辅助服务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辅助服务成本逐步向用户传导的长效发展思路。与此同时,在现有分摊机制下,储能进入市场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辅助服务资金使用风险,各地政策在探索中推进,如广东、蒙西、青海、山西、湖南等地市场规则及补偿标准不断调整,需要在保证储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项目有序进入市场。随着新能源特别是光伏的大规模接入,依净负荷确定峰谷电价的思路得到普及,以往白日尖高峰时段转为平段和谷段,部分地区拉大峰谷价差,用户侧储能经济性得到提升,储能项目充放电策略将由此进行调整。三、新模式崭露头角,“共享”“租赁”先

6、行先试过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储能项目中运用较多的一类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储能进一步渗透细分应用,新型模式不断出现。首先,青海省率先推出的共享储能模式,将储能的独立主体身份进一步落实;其次,湖南省于2018年在电网侧储能项目中采用租赁模式,并于2020年将升级版的租赁模式应用于可再生能源侧储能,以分摊各个主体的投资风险。另外,目前第三方公司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室将分散式储能系统、充电桩集合起来参与电网服务获取应用收益的代理运营商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代理运营商模式也是储能追求多重应用的产物,同时打通电源、电网、用户各环节,以实现储能价值衔接。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极大的促进

7、储能多重应用价值的叠加和项目的盈利能力。四、新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下降多种储能技术本体性能取得突破。锂离子电池继续向大容量长寿命方向发展:宁德时代利用全寿命周期阳极补锂技术,开发完成满足超长寿命要求的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进一步提升单体电池的容量;其他储能技术如全帆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也取得突破,典型的如大化所全机液流电池电堆采用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完成了国际首台IoO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的集成测试;储能系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向高电压方向发展;储能用电池热管理液冷技术开启“渗透战”,国内储能厂商纷纷

8、推出液冷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为例,在电池本体生产规模、制造工艺不断提升以及储能系统高度集成化发展的驱动下,自2012年以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本下降75%左右,不断推进光/风储平价。截止2020年储能系统成本已经降至1500元/KWh,基本达到了储能系统经济性的拐点。五、新势力异军突起,各方加码进军储能产业第一,资本市场持续加码储能产业投资。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储能企业投资,典型的如高甑资本以百亿规模参与宁德时代定增;多家储能厂商开启1PO,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为扩大相关业务规模进行募集资金,典型的如派能科技、天能股份等。第二,新势力异军突起,加速布局储能。

9、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南都电源等为代表的传统储能技术及系统集成商继续加大储能领域的投资;天津力神完成股权划转,城通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同时国内储能市场新势力不断涌现,最为典型的是华为、远景以及明阳智慧能源,另外隆基、通威、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对储能的关注度正急剧上升。第三,储能企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以宁德时代为例参股投资了电力工程设计服务企业、与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等;比亚迪与阿特斯、金风科技、华润、正泰等“合纵连横”深度布局国内外储能市场;除此之外一些矿产、能源及电力企业也加强了储能产业的布局。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储能在技术、应用层面已经奠

10、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是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对储能支撑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储能产业同仁如何抓往机遇,迎战变局,推动实现储能全面商业化发展,建立国际市场引领地位,已然成为行业迫切需要给出的答案。基于此,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特别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和头部企业代表为产业同仁解读时局,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到2

11、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为我国未来十年、四十年的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在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把握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储能技术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储能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推动储能产业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2020年,是世界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侵袭全球,储能行业也经历了严峻考验,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技术上,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冷蓄热、飞轮等物理储能,锂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化学储能,均不断取得突破。产业上,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政

12、策,储能装机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储能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储能的多重价值得到各方认可,储能产业逐步呈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态势。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联合国大会上的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储能技术和产业将加快发展。可以预见,储能技术将取得更大突破,国家和地方政策将持续改善,储能装机将保持快速增长,储能产业成为能源革命支撑技术和新经济增长点的态势更加明显。随着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得到分解和细化,十四五期间储能的商机将逐步显现。2021年,储能行业将探索如何在支

13、持低碳能源转型的细分场景应用下,经得住各类场景和用户对技术与产品的考验,同时构建商业模式,实现合理收益。迎战“百年未有之变局”,从技术和产业层面,应严格把关技术质量,差异化技术做的好的企业将崭露头角,储能企业要把安全这个核心点做好做扎实,适当提高安全准入标准,杜绝出现影响整个行业的重大事故;从成本和应用层面,应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快速实现成本下降,推进光储平价进程,率先做到平价者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在政策和市场机制层面,应对能够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储能以配额制等形式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尽快形成支撑储能发挥多重功用的有效补偿机制,构建允许储能公平参与交易的市场环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央

14、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源于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之使命。各大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在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动“新基建”方面,都是主力军、领头羊、排头兵。在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上,也尤为突出。2011年南方电网投产了第一个MW级宝清电池储能站,众多科技工作者、高新企业由此获取了宝贵经验、技术积累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赢得了中国电池储能的世界应用机会。这是比亚迪同行拜访南网储能团队时发出的箴言,也是我们瞩目储能成功人士起步的感慨。江苏、湖南、河南、福建、广东,到处可见央企储能的“引擎”。202

15、1年乃至十四五,三峡集团乌兰察布项目、华能集团英国项目、南网以及内蒙古的梯次利用项目以及众多聚合储能项目等等,都将成为央企发力孕育的储能新机,希望储能技术在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和服务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丰厚的回报。“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正在加速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步伐,新能源比例的快速增长迫切要求储能发展与之相适应,储能行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储能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呼唤构建反映时空电力供求关系和成本的价格机制。只有时变的价格信号,才能催生源网荷储之间的深度互动,储能赋予了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赋予了电网的韧性。只有反映时序供求关系、具有显著性差异

16、的价格机制,才能体现储能“熨平”新能源的波动、提高资产利用率的价值;只有反映输配电距离的价格机制,才能体现储能替代尖峰负荷、节约昂贵输变电投资的效益。期待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能够形成反映电力时序供求关系和空间成本的价格机制!“2030实现碳排放达峰、力争2060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与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毫无疑问,储能在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型市场生态中将扮演独特的角色,是实现气候中和目标、保障能源电力在转型过程中及转型后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此大背景下,已取得良好起步、但尚处于成长中的储能产业如何确保储能产品自身在全生命周期内符合高性能和安全、环保的标准,如何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回收利用率、引入必要的环保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等为抓手,力求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更好地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并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需要业界加强关注、持续深化研究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期货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