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 建立整乡规划机制建设幸福美丽新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 建立整乡规划机制建设幸福美丽新村.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立整乡规划机制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乡位于北部边缘,与陕西省宁强县接壤,属典型的省际边界乡镇。两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这里长期以来管理职责不清、社会治安混乱、乡风民风不纯、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我乡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村民自治、倡树新风,不断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了边际和谐稳定,促进了乡风文明,助推了全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五点:创新实施一建四联“,共建和谐边际。一是共建联合党组织。我乡紧紧抓住区与陕西省宁强县共建“陕百里党建示范走廊”契机,大力实施“堡垒引领工程”,成立了3个跨省联合党组织,实现发展共谋、和谐共创、稳
2、定共保。二是基础设施联建八宁强两地打破区域限制,共同规划、协调推进边际基础设施建设。我乡与汉源镇联合畅通“利民渠”3条、架起“连心桥”2座、打通“断头路”18条,解决了边际地区群众长期存在的“吃水难”“出行难”等民生难题,两地群众过上了同饮“幸福水”,共走“小康路”的美好日子。三是矛盾纠纷联调。本着“友邻为重.互谅互让”的原则,两乡镇自发建立了5个联合人民调解组织,联合调处边际土地、林山等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乡镇,重大问题不出县区。年以来,联合调处边际矛盾纠纷20余起。四是邻里感情联谊。两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联欢联谊、边贸交易、互帮互助等活动,彻底改变了两地群众“老
3、死不相往来、世代仇视敌对”的局面。五是社会治安联防。两县区建立了边际地区治安联合防范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乡组建了2支跨省治安联防工作队,建立了“十户联防户长制”,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一建四联”机制理顺了边际地区的各项管理职责,强化了联合综合施治,促进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整合建立“一办三中心”,优化服务平台。根据乡镇人少事多、工作繁杂的特点,市创新提出了乡镇“一办三中心”的要求。去年以来,区整合了11个社会治理部门职能在乡镇设立了综治工作中心,整合了13个社会服务部门职能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20个经济部门职能设立了经济服务中心;同时组建乡镇党政综合办,负责综合管理、统筹协调、督查督办
4、等工作。“一办三中心”实行为民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有效整合了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实效。我们还在乡所在地推进“融合式”社区建设,在中心村建立了“管理+服务”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了“1+7”公共服务体系,将民事办理窗口直接延伸到村组和居民聚居点,切实解决了联系和服务群众职责不清、触角不深、质量不优的问题。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组团服务。我们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将全乡划分为6个网格,实行片区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搭建了乡网格工作中心、中心村工作站和基础网格三级信息平台,建立综合信息库,录入人口、组织机构等各类信息6000余条。择优选聘大学生村官、村“两委
5、”成员、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确保管理职责落实到位。严格实行“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机及时上报,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服务有身影”,努力确保把各类问题解决在网格之内和群众投诉之前。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夯实基层基础。我们积极创新基层组织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选优配强村“两委”带头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坚持民主决策,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和公益事业建设都实行“一事一议”;坚持民主管理,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文明新规,建立了“十户联防户长制”等制度;坚持民主监督,建立
6、了村廉勤监督委,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各村形成了依法治理、村约民定、自愿遵守、自我监督、自主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民主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倡树文明新风。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建立了七盘关诗词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把健康文化融入千家万户,让农民真正感受文化熏陶。二是开展创建活动,提升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好她嫂、好邻里评选活动,积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三是狠刹不正之风,倡导文明新风。全面整治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宴席
7、、聚众赌博等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反对封建迷信、文明殡葬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尚科学、移风易俗、文明生活。四是整治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环境。通过“一建三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庭院绿化美化,“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田园乡村新画卷正展现在北大地。建立整乡规划机制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县乡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紧随春风步伐,通过“两创、三抓”机制,突出整乡规划,全域推进,统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一.创新思维理念全乡依托比邻县城、滇门户、茶马古道节点的区位条件,按照城乡统筹、改革创新的要求,以城市后花园
8、、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为定位,全域规划“生态、幸福家园)在规划思路上,我们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全时空规划。乡秦五尺道、茶马古道、焚苗民俗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以古兴今.以今谋远的“古代现代未来”时空衔接体验思路,规划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当代发展,谋划长远未来。在空间布局上,联动全乡七个村,以山为骨、以水为脉,构建场镇核心一中心村辐射一聚居点带动“三位一体”的空间发展格局。二是主题打造。我们将地域文化,生态优势、产业特色融入规划。按“一村一主题”分别规划:清溪叠谷木映村、红耀山间柑子村,幸福人家幸福村、古道幽幽丰村、生态田园新农村.仙雾缭绕双田村,银杏山庄平阳村等7个主题式特色新村。三是业态培
9、育。我们在规划新村时,打破常规新村概念,弓I入经营村庄理念,依托村庄创新规划培育新型业态。把规划的新村作为承接一产、带动三产的桥梁,把新村和产业作为旅游景点来规划,形成“一村一景、一脉相承、移步换景”的乡村旅游“卖点二二、创新规划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重点把住三关。一是建立外引内联机制。在外弓I方面,我们走出去学、请进来帮,先后组织企业业主、村民代表、村干部等500余人次,到浙江、陕西、重庆等地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和新村建设经验。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长期蹲点调研,指导规划和建设;在内联方面,邀请“土专家”建言献策,提供实践经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凝聚民众智慧。组建规划智囊团,建立会
10、商机制,择优确定规划方案。二是建立多规衔接机制。根据县乡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在新村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涉及其他专项规划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使规划相互衔接。对规划间的冲突问题,及时调整,做到协调统一。三是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充分听取农民建议,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邀请相关部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规划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了规划科学可行。三、“三抓”规划落实以改革的理念,通过规划构建“管一统一建”机制,实现全域、全面、全程抓规划的落实。一是以规划抓管控,确保规划执行不走样。规划编制后经乡人民代
11、表大会审议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批,确立规划的“法理”地位和权威,为全乡7个村产业、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引导各村建立以规划为主导的村规民约,如农房怎么建、产业怎么干,均发动群众按照规划参与执行和落实,形成以乡村为弓I导、群众为主体的“乡一村一组一户”管控体系,推动规划落实、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二是以规划抓统筹,凝聚资金和力量。按照整乡规划内容和建设时序,以规划抓项目整合,结合年度建设主题和任务,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优先用于扶贫解困,再配套支持重点村域建设发展。以规划抓招商引资,创新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公司,搭建土地流转平台,通过“分片规划.项目招商”模式
12、,吸引城市资本投向“三农”.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助农增收。三是以规划抓建设,全面落实规划内容。弓I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主体,围绕整乡规划内容,分项分布分区域抓规划落地。如在新村建设规划中,规划了改造提升类聚居点8个,保护修葺传统民居聚居点3个,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安置聚居点3个,新建农房统一进入规划聚居点,按照各聚居点的规划图纸统一风格建设;发展产业,则以规划的区域产业为主导,结合新型业态的需要,发展茶、花、桔、银杏、渔等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路、渠、堤、池等基础设施,则按规划重点配套新村建设、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修建,分批次逐年度、分区域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则按照城乡统筹、公平择优原则,通过竞争立项机制来安排项目资金,促使村组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实现公共资源合理布局、配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