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236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根据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发展目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着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着力提升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创新、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扶贫、创新生态营造等八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建立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

2、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同等城市位居第一方阵,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0%;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的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8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o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38吨标准煤以下,新增省级以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o(三)自

3、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达到16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件;万人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40件,中国驰名商标30个,中国名牌、名牌产品15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亿元。(四)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2%,科普经费投入超过人均L2元。科技投融资体系基本建成。(五)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30人。社会管理创新再上

4、新台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8%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20%,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600名以上。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2%,湿地保护率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二、重点工作任务(-)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1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国家、省级、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引领,以凯乐科技、恒隆集团、美的冰箱等特色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过1亿元的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按其年度主营业务应纳税收入总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

5、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按其连续三年主营业务应纳税收入总额的3%。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快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规2017)4号),从源头激活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创建创新型企业的热情,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深入推进省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2 .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职务发明每件奖励5000元,获得国外授权发明专利的,给予职务发明专利权人每件5万元奖励,非职务发明按照2万元/件给予奖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6、、中国优秀专利奖和省优秀专利奖的专利权人分别给予奖励5万元、3万元和2万元。对在我市实施专利转化,且实施该专利转化技术产品年度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发明人50万元的奖励。到2025年,全市年申请专利量达到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000件。围绕支柱产业倍增工程、骨干企业壮大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加快推进制造业品牌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0)o力争到2025年,培育10家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建设100家自主品牌梯队,实现产业集群(聚集区)企业商标注册率达到90虬做大做强“荆楚味道”农业公共品牌,每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创建荆江质量奖、长江

7、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名牌产品培育,建立健全领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到2025年,百万人口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4000件,全市名牌产品达到150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二)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1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开发区和高新区为龙头,建设综合型孵化器和专业型孵化器。引导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建设专业孵化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到2025年,总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家,毕业企业数达到20%。(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2 .组建产

8、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支持市现有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市水产、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省协同创新中心,清研汽车先进制造创新中心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2025年,在石油装备制造、油田化学、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旅游等优势产业组建6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局)3,推进“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促进创新产业集聚。加快现有工业改造升级,每年实施技改企业不少于350家;加速工业互联网建设,开展“千企上云”工程。以“一城三区、一区多园”

9、为重点,围绕全市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按照国家沿长江经济带布局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对应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4 .加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和优势学科领域。大力推广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厂、星创天地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速推进开发区“双创园”项目、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

10、(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达到10家,省级达到15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农业局)5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建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完善有关中介机构发展的法律、规章,规范、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三)实施产业创新推进工程。1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凯乐量子通信为依托,打造千亿产值的信息安全通信产品总部制造基地;以恒隆公司为龙头,加强汽车零部件与整车企业之间的配套衔接,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推动

11、军民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雷达产业,积极申报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石油石化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白色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2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主要手段,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为抓手,建设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全国贯标企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3 .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用智能化、精准化、电商化的思路发展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高新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打造“

12、中国绿谷”,大力推广“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实施生物育种工程,以荃银高科、农科院为依托,到2025年选育国家审定优质水稻新品种510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计划,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左右,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农高区12家,将建设成为江汉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4 .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防灾减灾、交通消防、重大疾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教育、人口老龄化、节能减排等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手段,搭建联防联动、响应迅速的综合应急服务体系

13、,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可追索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食药监管局、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四)实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程。1 .深化与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国家和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落实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根据实际,制定落实国家和省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地,鼓励银行等机构支持企业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国有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

14、机制。搭建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体系,实行“收集难题+企业定制+开发研制+推广转化”的链条式项目运行服务机制,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责任单位:市科技局)3 .加强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在荆高校、科研院所为基础,组建技术交易所分所及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与中关村、武汉等国内创新及成果转化高地的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对接,吸纳这些地区的科技成果来荆开展转化工作。开展技术经纪机构及经纪人培训,打造一支熟悉科技中介服务业务的技术经纪人队伍。面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责任人与信息员制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4 .制定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应用转化扶持机制。设立市科

15、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专项,通过“市场评价”方式和市级财政资金“定向、间接、有偿投入”的方式引导支持,构建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应用转化扶持机制。在政府采购系统内,建立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5 .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优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加大违法成本。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实时解决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的专业化需求。提供特定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经信委)(五)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1 .创新人才管理和

16、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完善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的企业薪酬制度。建立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和创新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省市科技项目人力资源费支出可达30%50%。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费的管理方式,允许科技人员在项目经费中获得劳动报酬。制定收入分配向重点人才倾斜的政策。完善创新人才奖励制度,重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荆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紧缺或高层次人才。出台支持科技改革创新、为科技人员保驾护航的审计办法。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机制,加强“科技专家库”建设,向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智囊咨询”服务。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万人左右,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0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