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2379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我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县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对全县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基本理清了近3年来县本土建筑企业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建筑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一、目前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放管服”改革和“六稳六保”措施,不断推动全县建筑业发展壮大。截止2021年底,县登记在册的建筑企业共计513家(含登记注册的各类分公司及无资质建筑公司),其中已取得建筑总承包资质的企业48家,为促

2、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在已取得建筑总承包资质的48家企业中,拥有房建一级资质总承包企业1家、二级资质6家、三级资质41家。进入统计名录“规上”建筑企业由2019的29家增加到39家。2021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5亿元,占二产业比重12.2%,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总量4.18%o(二)带动了社会就业。目前,全县建筑行业每年带动就业2万余人。其中,从事建筑设计、预决算、会计、施工等各类专业人员1231人,在建设工地长期从事建筑的城乡工匠约7300人,每年季节性临时用工1.2万余人。(三)增加了财政收入。登记在册的513家企业中,一般纳税人112家、小规模纳税

3、人401家。年纳税额在1000万以上的1家、100万TOOO万的17家、10万-100万的37家、10万以下的236家。2019年入库税收4278.3万元,2021年入库9313.8万元,比2019年增长117.7%o(四)积蓄了专业人才。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的48家企业中,拥有一级建造师11名,二级建造师233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288名。据统计,每年备考与建筑业资质相关的社会人员大约400人,为增强建筑业发展后劲积蓄了力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经营存在“三难”。一是承接工程难。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规模稍大的项目,本土企业资质业绩很难满足要求,参加竞标的门槛难进入,无法与资质雄

4、厚的外地企业“抢蛋糕”,尤其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中“鲜有露面”。调查反映,近3年来,本土企业中标率逐年下降。2019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项目159个,本土企业中标108个,中标率68%;2020年交易76个,本土企业中标46个,中标率60%;2021年交易45个,本土企业中标15个,中标率仅为33%。400万以上的招标工程,三级资质的本土企业均因为资质类别不符、等级偏低、业绩偏少等问题,没有资格参与投标。在座谈的23家企业中,少数企业表示:“近年来,费用没少花,但均未承接到工程,亏损严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二是成本控制难。由于受疫情、征迁、资金、设计变更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原材料、

5、人工费上涨,在原合同定额难以调整的情况下,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压缩了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三是工程结算难。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进入到审计结算程序。在座谈中,企业普遍反映,从向建设单位提供决算报告到专业机构出审计报告,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漫长,少数单位在收到企业的决算报告后,不及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审计,以致影响到工程款及时支付。参加座谈的23家企业均表示,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相当突出,企业资金回笼慢,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某乡镇开掘隧道工程,2016年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审定应付工程款835.7万元,6年时间过去了,仅支付226万元,企业为此垫资利息就超过100万,对公

6、账号一度被银行作休眠留号处理,企业亏损严重。(二)行业监管存在“三个不力”。一是人员保障不够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对建筑业的监管主体、执法人员数量及能力、违规处罚的依据均有明确要求。目前,我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站实际专职监管人员仅有4人。其中,站长1名,分管质量和安全的副站长各1名,监督员1名;持有执法证的办案人员仅2人,其中1人长期借调在外,实际执法办案人员仅有1人(既管安全又管质量)。2021年,仅县本级政府投资的房建、市政工程报建项目就达47个,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施工地址遍布全县各乡镇,点多面广,监管力量达不到法定要求和现实需要。二是部门配合不

7、够有力。全县建筑工地一次例行检查就需半月之久,为避免监管人员长期奔波各乡镇在建工地,尽管采取一季度一次综合性大检查,每年两次“双随机、一公开”多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但总的来看,还存在部门配合不够,检查频次偏少等问题。大部分在检查中基本就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主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作用和效果。马桥、歇马等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质监站无力监管、镇村无法监管,工程质量堪忧,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反响强烈。三是问题查处不够有力。调查组在同企业负责人及监管部门座谈时,一致反映在工程建筑领域,涉嫌围标、串标、非法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规避监管、违规建设现象仍然突出。虽然近年来先后查处了无证施工、围标

8、串标、出借资质、非法转包等10起案件,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但相对于全县工程建设总量来看,查处问题的力度不够,没有起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震慑效果。()财政增收面临“三个风险”。一是企业设立分公司,有人为规避税收的风险。本土企业在乡镇设分公司,总公司中标后,由分公司结算开票,将总公司收入“化整为零”,人为规避税收。调查反映,全县本土建筑企业共注册分公司43家,其中一般纳税人5家,小规模纳税人38家。2019至2021年,43家分公司销售收入7694万元,若都在总公司按一般纳税人缴税,3年应缴税收384.7万元,但实际仅缴纳106万元。分析原因,首先是近几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税

9、降费政策,对年收入500万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力度较大,只要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内,基本不缴纳增值税,但超过500万元以上的,升成一般纳税人后,要按5%左右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其次是乡镇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要求中标企业在本辖区内注册分公司,既可以增加本辖区的市场主体,又能收到分公司的部分企业所得税。这种看似互惠双赢的合作,实则是乡镇财政获得了小利,为企业人为规避增值税开了“绿灯”,最终造成企业增值税流失。以某建筑公司为例:该企业具备二级房建资质,属一般纳税人企业。在2020年7月至11月期间,先后在店城、马桥、黄堡、后坪、寺坪等乡镇成立5个分公司,2020至2021年营业收入共计664.2

10、8万,如果由总公司结算开票,应缴纳增值税约33万元,但实际缴纳不足2万元。二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税收流失的风险。部分企业虚列成本、税收申报不实,侵蚀所得税税基,导致企业所得税流失。2021年经税务部门稽查,某建筑企业虚构经济往来,非法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少申报应纳税额4.03万元。企业应税收入确认不及时,延迟缴税。某建筑企业收入在2017年早已实现,但不计销售收入、不转成本、不申报纳税,长期趴在库存中隐藏收入,延迟纳税2.53万元。三是信息共享不及时,有税源外流的风险。建筑业税收征管需要住建、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银行等部门协同配合,但由于缺乏规范的协税护税机制,信息共享不及时,

11、造成税收管理有断档,难以实现行业税源控管。如,部分外来建筑企业在中标承揽工程项目,应该在预缴2%左右的增值税、1%。的所得税,在企业注册地开具发票,若相关信息获取滞后或不一致,就会造成企业“结账走人”,回企业所在地缴纳,导致税源外流。(四)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三个不足”。一是企业思想解放不足。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全县建筑市场存在“僧多粥少”,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现象。调查组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客观存在的,但“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大多数企业负责人思想不够解放,没有着眼于县外大市场,只盯眼前的政府投资工程,缺乏走出去“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的勇气和闯劲,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资质结

12、构、提升资质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上,甚至有的把心思放在托关系,走偏门上。二是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由于企业没有相对稳定规范的经营管理班子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无法做到向规范管理挖潜力、要效益。一旦把项目拿到手,建设单位催工期,企业筹钱垫资,临时找工人、采购原材料组织施工,急匆匆土法上马,现场“八大员”不到位,没有全额为工人购买保险,没有制定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只要出现一起安全生产或质量事故,就能搞垮一个企业。三是企业专业人才不足。全县各类建筑业专业人才仅有1231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不足四分之一,建造师、结构师、造价师等必备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更是紧缺,导致施工工艺、管理水平低下,企业无力申报

13、“隆中杯”、“鲁班奖”等行业荣誉称号,无法提升资质业绩。三、对策与措施(-)强化政策支撑,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继续坚持将建筑业定位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一是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政策法规,制定出台对本土建筑业的行业培育、金融信贷、参与本地项目建设、招投标、纳税贡献奖励、企业激励等“六大支持”的具体措施;二是鼓励引导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抱团发展等方式,走出去拓展县外市场,每年培育新增2-3家“规上”企业;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由国投公司代建的管理办法,并跟踪问效。(二)强化行业监管,为建筑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部门监管是推动建筑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14、。一是健全完善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人社、城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联合执法,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环境;二是持续加大问题查处力度,通过采取日常巡查、信访筛查、专项整治等多种手段,坚决依法打击围标串标、“三包一挂”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委托培养或引进第三方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我县建筑业专业监管人员偏少的问题。(三)强化税收征管,提升行业税费共治能力。税费协同共治是提升行业税费质效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坚决落实好中央的减税降费政策,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合法避税,享受政策红利;二是税务部门要按照“部门配合、信息共享、依法纳税”的原则,推动县

15、税费共治实施办法尽快出台实施,确保税收颗粒归仓;三是财政部门在拨付政府投资工程款时,要严格把关,保持中标、施工、开票、结算单位一致,防止税收流失。(四)强化主体作用,激活建筑企业内生动力。企业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动员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参与市场竞争。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争市场,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向内挖潜。企业负责人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向内挖潜,创造条件,积极申报“隆中杯”、“楚天杯”“鲁班奖”、“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行业荣誉称号,为优化资质结构、提升资质业绩夯实基础;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加大企业形象的推广和传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经营模式、历史业绩作为品牌定位,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