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2404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为引领,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全域创新体系布局,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提供强支撑、增强新动能。(二)主要目标。到2023年,市进入全

2、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0名。到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迈上新台阶。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成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全域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政府科技研发投入每年递增1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750家,力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二、重点任务(-)聚力打造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1 .打造一条科创大走廊。根据整体统

3、筹、集聚带动、协同联动的原则,结合实际,打造以长江大学为核心,向东延伸至开发区,向西延伸至高新区,辐射全市的科技创新大走廊。整合在荆大专院校、民办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推进科教资源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长江大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2 .推进市县协同创新。积极培育更多创新型县(市、区),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推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全面推动工业智能化、信息化。加快促进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

4、发区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加快推进石首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洪湖市、公安县、江陵县创建省级高新区。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实现省级创新型县(市、区)、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 .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性研究所(公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建设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油田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省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研

5、究院和省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支持多元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支持区智慧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搭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金茂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实行以奖代补,支持法雷奥热管、美的白色家电等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新建的国家级、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由受益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IOO万元、30万元;对新建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奖励50万元,建设运行资金按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指南配套;对获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的平台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若同一

6、研发机构晋级,此项奖励按照补差的原则兑现。对国家、省级立项的科研专项,由受益财政按20%经费给予奖补。出台引进研发机构的优惠政策。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人才超市、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实习基地等孵化机构超过80家和新型研发机构100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招商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4 .推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出台加快促进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聚焦提升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风投基金、高企培育、创业孵化和孵化器专业运营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采取健全市

7、场机制、强化基础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壮大我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支持技术交易所分所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持续加大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等市外先进地区的对接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成果转化、专业孵化器运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开发区“科创中心”建设金融、技术、人才、成果、创意等现代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到2025年,力争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5个。(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5 .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市现有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8、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等各类科技资源,建立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鼓励科技资源单位利用共享平台面向用户依法提供服务。(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在荆高校院所)6 .推进大学城建设,促进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促进技术、资金、应用、市场对接,拓展提升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长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校地产教研”融合机制,推进长江大学“一室、两油、三水、四盟”建设(“一室”即服务工作办公室,“两油”即石油和菜油创新平台,“三水”即水稻、水产、水治理产业示范,“四盟”即技术攻

9、关联盟、产教融合联盟、产研融合联盟和科教融合联盟)。支持长江大学与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大力推进石油科技城建设。积极引进市外高校在荆办学。(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长江大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三)培育创新创业主体7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估机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标准建设、品牌创建、企业管理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对首次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受益财

10、政一次性奖励1万元。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产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数据局)8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开展精准服务,支持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发创新,助力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具有战略领先地位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承接各类市级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创造发明。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20万元补贴。对重新

11、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10万元补贴。在全市遴选100家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对培育期内技术创新能力、主营收入规模提升较快的企业给予激励奖励。到2025年,逐步建成1000家左右规模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9 .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发挥好市场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围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组织实施揭榜制项目,市

12、财政每年单列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协调创新,突破“岩屑数字化与岩性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大尺寸三维异形复合材料构建的缝合单面机械手系统研发”、“维生素K3合成工艺研究”等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设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和“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持菲利华热力联合试验室建设省级实验室。(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长江大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10 .提升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编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围绕“6+1”产业集群(

13、智能家电及装备制造、能源及医药化工、造纸包装及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文化旅游),谋划建设12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石化装备及油田开采科技、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现代造纸、绿色家居及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全面推进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充分利用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市农科院、长江大学农学院等研发平台,加大对油菜、优质水稻、淡水产品、生猪等农产品提质增产、动植物选育、基因工程的研究支持力度,加强其在本地的技术转化和推广。(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长江大学,各县市区

14、人民政府,开发区、纪南文旅区、高新区管1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技成果“高校行、市州行”等推介对接活动,促进科研成果供需对接。鼓励园区、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搭建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实施跨体制转移转化,推动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入高校,为科研人员、科研项目量身定制服务。实施跨区域转移转化,开展系列成果对接活动。对成果购买方按照实际支付技术交易费用的10%给予后补助,单个项目或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到2025年,建成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省级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5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各在荆高校

15、院所)(四)创新人才支撑12 .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支持长江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深化与长江大学等在荆高校合作。持续开展招硕引博计划和企业引才工作。加强市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各级人才计划衔接协调,推进人才梯度建设。积极争取离岸创新基地,实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畅通海外科学家、高端创新人才来荆工作通道。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现代农业、民生科技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需要,引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外办、市科技局)13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精心选派“科技副总”服务企业创新

16、发展,组织“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期间,可以实行相对灵活、弹性的工作时制;离岗创业期最长可达6年。鼓励科研单位设置创新岗位,加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将企业引才政策与事业单位引才政策并轨,为企业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推动企业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加大在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荆率”考核力度,激励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留荆入企、创新创业。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企业人才制度,扎实开展交流联谊、走访慰问、休假疗养、健康体检等活动,加强同企业人才全方位联系交流。建立市“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动态信息数据库,在国内外引进一批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依托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平台优势,高标准建设“人才之家”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开发区管委会)(五)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14 .构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保障政府科技研发投入每年递增10%。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绩效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