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五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为开展“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经认真梳理分析,查找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我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3所,其中初中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45所;另外有教学点2所。初中专任教师3391人,在校生39269人,师生比例为1:11.58,生均校舍面积为10.19平方米;小学专任教师3489人,在校生56043
2、人,师生比例为1:16.34,生均校舍面积为5.54平方米(以上数据以2010年秋季入学为准,其中师生比是指在册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值)。二、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的主要举措。文件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近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L政策驱动。为优化义务教育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放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市教育部门及
3、时转发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若干政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资源整合。通过建立分校、校区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法,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对体制相同、区间较远、强弱明显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分校。在保持两校各自独立建制、独立核算和原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校本部对分校履行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帮扶职责。原XX镇初中、小学由于地缘等因素影响,生源严重萎缩,质量处于低谷,导致办学艰难。为彻底扭转这一状况,政府投入近亿
4、元新建XX实验学校,为扶植该校,从城区初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组建新校领导班子,学校挂靠XX小学和XXX市实验初中。对体制相同、地缘相近、质量差异较大的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校区。在保持原教学场所和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法人主体、领导班子、师资队伍、资产核算、教育教学和评估考核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20XX年XX小学与原镇XX小学实行整合,使XX小学施教区原先招生困难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对体制相同、紧密相邻、资源互补的小学和初中进行整合,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下的“一元化”管理。近几年已经建成XX等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结对帮扶。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资源共
5、享、共同进步”的原则,安排优质资源学校对同学段薄弱学校进行帮助和指导。对口帮扶单位由市教育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帮扶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两个轮次进行。已明确并付诸实施的有11所优质资源小学结对帮扶16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6所优质资源初中结对帮扶11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初中。通过帮扶学校对受援学校管理经验的传输移植、学校文化的共建共生、优秀师资的互派共享、教科研的联动互动、学校活动的统筹安排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上级部门将结对帮扶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按照30%的比例纳入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实施结对学校年度目标管理“捆绑考核”,受援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帮扶学校也将作
6、降等处理。学校加强对派出教师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帮扶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本校不低于中上水平,在派往校处于前列;受援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派往校不低于中上水平。4,岗位调配。实行人事关系变更的岗位调配,对象主要是:学校领导干部与本校教师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教师个人因家庭实际困难提出申请,要求调动的;因某些特定原因,必须变换工作环境的;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岗位调整配置的。上述对象中,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不纳入调配范围,但是与学校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和直接亲属关系的,不得在该领导干部分管范围的岗位工作,必须在校内进行岗位调
7、整。从20XX年起,先行启动城区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岗位交流,然后积极创造条件向市域范围内城乡学校之间岗位交流推进。5.轮岗任教。从20XX年9月1日起,将XXX城区、XX镇区以及其他优质资源学校的优质师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到有关薄弱学校轮岗任教。建立校区、分校的学校以及有结对帮扶任务的优质资源学校,按照教师总数5-10%的比例,分别与校区、分校以及受援学校互派教师轮岗任教。帮扶学校派出的教师优先考虑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中青年教师,坚持精选骨干,合理搭配”的原则,避免“为评职称而支教”的功利现象。如市XX小根据受援学校实际需求,立足薄弱,兼顾各科,采取公开招募、自愿申报、组织选拔、择
8、优派遣方式挑选支教老师。受援学校派出的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接受能力。校际之间彼此协调,做到学科对应。轮岗任教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排派教教师的食宿。轮岗任教教师每月享受300元交通和伙食补助费,由派出学校按月发放,在公用经费中列支。参加过轮岗任教工作且教育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职称评定、提拔任用优先考虑;不报名、不参加岗位交流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得提拔任用。严爱有加的过程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政策倾斜,使轮岗任教工作规范而富于活力。优秀教师的输入,为薄弱校输入先进的理念、方法,缩小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一定程度满足了广大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一批年轻后备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
9、6.区域联动。市教育部门于20XX年3月将全市小学、初中分解组成12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立一个区域教研中心,本着”注重实际,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整体发展”的原则,实现城乡学校管理、教学、师资、教研以及硬件设施的互通互动,达到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区域教研中心具体在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牵头学校是区域教研中心的中坚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本区域内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示范性教学等活动,使校际间强弱互补,共享双赢。二是区域内其他学校与牵头学校密切配合,通过“同研一课题、同上一节课、同搞一活动”,引导和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研区域联动已经成为XXX
1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工作。(1)轮值制。即每科每学期由一所成员校任轮值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协调相关工作,彰显工作特色,为其他成员校提供交流学习的时空。XX附小、实验初中等校坚持”一次活动,一次总结,一份简报“,借助于电子邮件在第一时间将每次活动信息发往区域内所有学校,方便相关学科所有教师学习和交流。(2)送课下乡。每学期由“龙头校”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着力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XX小学“送教下乡”实行“申报准送制”,质量达标的方可“送教”。借助课堂模式的载体传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成员校派一位教师上同一节课,对所设计的不同课堂结构、风格、教法
11、,进行比较反思,明特色,彰优劣,让每个老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期间分学科开展评课研讨,成员校教师积极参与,使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5)举办论坛。对须探讨的共性问题,适时组织专题论坛相互交流。20XX年6月4日,XXX初中与XXX初中联合组织教育论坛一一用心经营我们的班级;20XX年6月20日XXX小学承办XX论坛一一学校特色建设进行讨论,都邀请他校派员参与。(6)联合培训。区域内任一所学校聘请专家或承担上级培训活动,其他学校都参与学习培训,实现资源共享。20XX年3月30日,XXX小学邀请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XXXX等
12、6位名师前来传经送宝,各学校派员参加,所有老师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7)统一进行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员校统一时间,同步进行,检测后轮值校对各校检测成绩进行分析,使各校明确自身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8)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集中区域中心教师智慧,共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参与编辑校本教材,在校本研发方面创特色、上水平。三、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全市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发挥优质校资源作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状况依然比较突出,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一)教育投入方面由于可用财力的限制,全市财政对教育的投
13、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离“全教会”提出的4%目标要求还差近一半。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调研发现,学校运行经济负担加重,主要表现在:(1)教育现代化程度普遍提高,学校运行及维护成本也大幅攀升。(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成本升高。(3)有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需额外为住校生承担宿舍设备购置及维护费、水电费、管理员人工费等,住校生较多的学校此项经费约占到学校义保经费的20%。(4)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义保经费需加大教师培训和学校教研投入。(5)不少学校还存在一定债
14、务,需要挤出资金偿还。(6)物价指数上涨,义保公用经费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相当一部分却被物价上涨因素所抵消。所以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发展实际需要仍有差距,学生总数越少差距越大。近几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学校在教学设施方面都大量投入,从使用情况看,少数学校由于生源和教育质量等原因,达不到满负荷运转。如某初中只有学生183人,却拥有正式在编教师44名。(二)师资队伍方面L教师配置不均衡。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素质、待遇有较大差距,一些优秀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提高自己收入,不断向强校、向城区流动。这种优质教师资源单向流动的现象,使校际间教师力量配备差距扩大,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前途。2,
15、师德素养需修炼。师德师风状况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相比,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缺乏敬业精神,职业倦怠,敷衍应付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以有偿家教为“主业”,以学校工作为副业,缺乏责任心。极个别的言行举止斯文扫地,玷污形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往往讲得多,做得少。空话套话多,具体办法少;强调原则多,措施落实少。3 .教师素质待提高。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如今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很高,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机会欠缺、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组织教师培训,由于经费、方式、时间、层次等原因,多数只是”完成培训任务”,增加培训数字比例而已。这些同样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
16、革和发展,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 .师资结构欠合理。年龄结构上,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普遍比城区教师大,有的乡镇学校45岁以上教师占总数75%以上。学科结构上,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严重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初中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因缺乏专业教师,只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捆绑排课,影响教学质量提升。(三)学校管理方面L管理水平有参差。尽管通过各种措施,校长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校长不善思考,跟不上新形势,难以把学校办成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校长不少精力得花在非教育事务”上,有的则花在“位子o相对于城市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在工作条件、经验、创新措施等方面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2.教育质量有差距。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师资不足,设备不全,必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择校风”难以遏制,就是因为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不断向城区学校、集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