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塔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宝塔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有力促进宝塔区健康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延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2、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加快推进“健康宝塔”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健身设施更加丰富,赛事活动更加经常,科学健身指导更加普及,群众体育组织更加健全,群众健身热情更加高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形成政府主导,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社会力
3、量积极兴办,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工作格局。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一)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健身人群明显增加。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新建居民区和社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备全民健身设施。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区体育设施总体水平和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融入生活日常。坚持以赛事活动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
4、各类有益健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易于开展、小型实用、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方法,使广大群众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S)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广普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第九套广播体操,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作用,规范管理制度,为群众健身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到2025年实现区级科学健身指导站点全覆盖。(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宝塔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围绕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在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业发展、体育新业态培育、体育销售业创新四方面谋突破,着力建设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体育+”深度融合
5、的新举措,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探索开发特色体育品牌赛事、体育新产品,充分发挥体育消费在提高全民健身品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三、工作任务(-)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实用、服务群众”的原则,全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统筹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和各方力量,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工作,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场地,大力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健身器材配送工程,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依据延安
6、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对照“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任务年度分解表,尽快补齐短板工程,确保各级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配置达到区级“七个一”、镇级“三个一”、村级“三个一”标准,落实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要求,完善监督检查政策,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体育发展格局,精心打造体现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赛事,即红色景区健步行、红色广场舞、陕北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户外系列运动、中老年人门球、冬季冰雪运动、农民运动会、青少年足球、休闲体育等品牌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全民健
7、身赛事活动的内容和内涵,深入开展青少年、干部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全民健身日”活动,让体育成为弘扬宝塔文化的平台和窗口,让赛事活动成为宣传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群众科学健身素养,提升健康水平,全面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严格执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开展达标测试活动,发挥国民体质监测站作用,建立体质监测数据库,免费为群众进行体质监测和健康咨询,传播科学健身方法、健身知识。依托线上平台,开展科学健身讲堂,指导群众进行居家健身,积极推动线上智能健身和赛事活动开展,支持云赛事、
8、云健身等健身模式;充分利用线下渠道,组织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深入城乡社区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健身技能、发放健身书籍,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建立科学健身理念。(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和完善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加快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推动体育组织向乡镇街道延伸,进一步健全体育组织网络体系,推动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进一步创新体育组织规范化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普及,推动单项协会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加大数量、提高质量,鼓励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研究制定志愿
9、服务长效机制,建立一支由优秀运动员、青年学生、体育爱好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组成的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五)关注重点特殊人群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健身健康的关注,合理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特殊人群的健身需要。扎实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进行体育干预,落实体教融合要求,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作用,加强学生基础体能,帮助孩子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高健身设施器材、健身场所适老化程度,举办适宜老年人参加的赛事活动,鼓励老年人有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倡导和推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设和购置健身场地设施,满足职工健
10、身需求,严格落实工间操制度,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营造人人崇尚健身和自觉参与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四、保障与措施(一)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联席会制度。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确保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委宣传部、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体育运动中心等28个单位为成员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民健身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二)加大全民健身经费投入与保障。落实好全民健身“三纳入”(即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
11、确保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投入到位,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和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赞助、参与全民健身活动,鼓励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用,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兴起和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发展。(S)加强新闻报道和全民健身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宣传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健身知识讲座,让群众全面了解全民健身相关知识。不断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提高全民健身参与率,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支持全民健身宣传工作,树立“关注体育就是关注健康,关注体育就是关注经济建设”的思想,切实发挥好微信、微博公众号、网络
12、、电视台、报社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体育消费,倡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四)落实全民健身安全措施。严格落实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安全管理要求,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统筹好赛事活动举办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防控优先,动态调整,加强应急预案和现场组织指挥,严格执行特殊情况熔断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五)推广健身服务智能应用。积极对接各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系统,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场所、体育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资源接入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以线上服务向健身群众提供在线预约、场地租赁、活动宣传、报名、培训指导、健身交流等个性化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服务需求,推动健身指导服务规范化、智能化、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