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危”中之“机”促进后疫情时期农民工就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危”中之“机”促进后疫情时期农民工就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把握“危”中之“机”促进后疫情时期农民工就业目前已经进入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仍受较重大影响。尤其是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广泛并存的现状,国外需求减少,对国内生产、销售、消费、就业影响深远。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有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500万跨省务工人员)。农民工就业一线普工多,灵活就业多,但截至目前,农民工就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农民工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民工就业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
2、严重冲击,但也出现了新的机遇,我们不仅要看到“危”,还要看到“机”,并尽可能化危为机。一、后疫情形势下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危”(一)三大产业需求萎缩,对农民工的就业需求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需求、投资、消费、出口受到施,对农民工的就业需求降到冰点,致使不少农民工在家待业。从三大产业遭受新冠肺炎冲击程度来看,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2003年发生“非典”时,我国GDP总量只有7万亿元,而2020年则超过100万亿元,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达到54%o后疫情时期,消费减少,服务业从业者中酒店、餐饮、交运、快递、家政服务、批发和零售业等以农民工居多,所受影响最大。第二
3、产业方面,尽管目前大部分企业复工复产,但疫情对我国制造业中的出口行业的影响不容低估,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帽、玩具等企业,由于国外需求减少、国内出口增速下行,也极大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方面,疫情引发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问题日益关注,尤其是2020年6月中旬北京新冠确诊病例与新发地市场相关,不仅影响了当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菜市场摊贩,也再次引发了全国消费者对食品来源、运输、仓储、销售中安全问题的关注,对农民、相关企业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等都带来一定影响。(二)行业洗牌,对农民工就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受到控制后,人们的大部分需求
4、逐渐恢复正常,但是许多行业在过去近半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重新洗牌,有相当一批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运营成本高、员工缺技能企业陷入了停摆甚至困顿。但也有不少企业在疫情中凤凰涅槃,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其中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获得了大规模发展,甚至一些行业的价值链和商业生态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行业的洗牌带来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民工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那些缺乏互联网技能、自身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的用工要求,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成为农民工顺利、稳定就业的当务之急。(三)子女在线教育的需求使得农民工就业时间较少,心理压力大新冠肺炎疫情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5、在线教育大规模兴起,为适应各类线上教育的互动形式,有年幼子女的农民工夫妇中不得不留下一个会使用手机、电视的人在家中辅导、监督、引导小孩完成线上学习,这使得农民工没法投入更多时间用于外出就业。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农民工造成一定心理影响,一是子女教育费用上升、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和收入降低成为农民工最大的担忧,让农民工存在焦虑情绪,二是那些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农民工,因可能会受到一些就业歧视现象,心理难免有落差。二、后疫情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危中有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激发农民工就业活力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在此之后,各地政府一方面对不
6、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信贷、税收、社保、补贴、合作、转型等方面采取扶持措施,保障企业活下来;另一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引导农民工复工复产达产、有序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暖心举措,把疫情对就业局势的影响降到最低,如在返乡就业创业方面,各地推出了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举措。同时多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为创业园、星创天地等提供廉租房,以满足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需要。(二)部分行业脱颖而出,极大吸纳农民工就业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一批新的需求。如疫情一方面给餐饮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外卖平台人手却极度紧缺,农民工只要健康证齐全,同时具备食材初步加工处理的技
7、能,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工作。二是随着基建项目的复工复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逐步开展,各地有进一步加码基建投资的迹象,未来医疗基建可能会翻番,对建筑业农民工需求会越来越大。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共享人力资源的巨大商机,给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弹性人员派遣、即插即用式人员培训等业务发展的巨大空间,农民工就业的灵活性增强,他们能通过弹性派遣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三)子女教育受到重视,农民工自身素质提升广大农民工越来越认识到让子女接受教育、多陪伴子女成长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待业在家的农民工与子女和老人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对于农民工家庭和谐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
8、,子女线上上课对家长的要求有所提高,加之农民工自身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工更愿意通过各种线上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也使得很多农民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小视频录制记录农村生活并直播带货农产品,不断提升了农民工自身技能,也增加了收入的渠道。三、 后疫情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如何把握“危”中之“机”(一)农民工应主动出击,化“危”为“机”一是主动获取岗位信息,探索合适的地摊业务。如通过关注当地或务工所在地人力资源网、人民政府网、社交平台等平台获取就业资讯,积极探索合适的地摊业务和夜间经济模式。二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我技能。农民工现有学历较低,技能比较单一,应积极参与政府提供的免费线上技能培
9、训,学习“互联网+”就业新形态;建筑业农民工可以通过参加智能建筑知识培训,提升职业技能,为外出务工或者就近就业奠定基础。三是陪伴子女的同时.,灵活参加农业生产,既重视子女的陪伴和教育,又灵活参与农作物耕种,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或到当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二)行业、企业应谋发展,化“弊”为“利”一是企业需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塑造品牌,借此休养生息之际进行自我提升,为后疫情下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基于企业优势,预判疫情过后社会经济结构和企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业务内容和范围,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三是积极抓好农民工培训,对聘用的农民工员工提供及时、
10、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四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可打造高效快捷人力共享平台服务,主动研究各行业业务波峰波谷关系,为若干具有“错峰”性质的反周期行业设立共享农民工人力资源库。(三)地方政府应精准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就业有门路一是精准掌握返乡务工人员信息、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积极联系商会、有影响力的乡贤,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外出就业。二是精准推送就业、培训信息,加强就业指导。一方面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提供就业资讯,支持农民工从事电子商务、外卖、快递、配送等灵活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开通心理咨询平台,为农民工提供一些专业性和通识性心理疏导叫;三是精准培训,挖掘农民工潜能,建立好网络培训平台,为有意愿、懂技术、擅管理的农民工提供“居家战疫,云端培训”线上技能培训;四是精准返乡创业服务,依托返乡创业园区和县乡特色产业带,提供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民工转型为高素质农民,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既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一定的机遇。后疫情时代,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农民工个人都在不断探索就业路径,只要各方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农民工将逐步实现有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