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浅谈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摘要:随着“新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及相关学科培训活动的持续开展,传统音乐教学在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指导行为、课堂组织、学科特性呈现等方面的局限性、非合理性问题,已经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广泛共识,大家已清楚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成为音乐教师践行课程改革理念的现实需求,以教学思维反思引领教学实践变革,成为了音乐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之一。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引言:新一轮音乐基础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许多年,其主阵地在音乐课堂,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体是教师,要实现课堂的转变,首先就需要推动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
2、而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音乐教学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的策略,以期给更多的音乐教师一些参考。1 .音乐教学思维的重要性分析1.1 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依据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听、唱、动、奏、演、创等行为表现,其背后都是音乐教学思维方式、方法在起作用。而听、唱、动、奏、演、创等能力展现,其实也是音乐思维能力的表现。再如,音乐教师不能掌握某种教学操作行为或方法,往往是因为其所具备的教学思维方式与能力与之不对应,不能为教学行为提供相应指导,所以实践起来容易偏离方向。何况,随着社会文化教育
3、的不断发展前进,课改的不断推进,专业发展已不仅仅是过去部分音乐教师所理解的单纯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更涉及到从学科课程到学科教学的理解力、专业判断力、行动力、研究力、规划力、评价力等教学能力系统的整体提升。因此,音乐教学思维关系到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准确把握,及运用专业能力的正确示范再现,还是对教学行为操作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积累与创新、教学实践研究的开展、教学实效的不断提升,都需要以音乐教学思维为有力的支撑。1.2 对音乐教学变革的重要性叶斓教授曾提出:“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用新的思维方式。”面对音乐学科教学的现实向题,要解决音乐“新课标”所明确
4、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教学实践脱离的问题,也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每一次教学变革都是对音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新挑战、新要求,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其音乐教学思维能力,及由此带来的教学理解力。没有音乐教学思维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教学变革的目标方向、要求、要点,就仅仅是停留在教学变革相关政策文件上的文字,无法走进音乐教师的内心。1.3 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与教学思维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同,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学科特有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等,来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且,由“新课标”所明确音乐学科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点
5、主要在于学生在音乐学科学习中人文、审美及实践意识与能力的综合提升,及对其音乐学习兴趣、情感、乐感(即音乐感觉)与美感等的积极培育作用。这也是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区别于其它学科课程教学的关键点,展现着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2 .基于“新课标”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的策略2.1 以课堂“模拟再现法”,促进教学思维问题的现形与反思部分教师面对新课改的理念往往会不自觉地固守已有经验,忽视出现的实际问题,使旧观念无法更新,教学行为不易改进。因此可以尝试运用课堂“模拟再现法”,促进问题现形与反思。当教师出现理念、课堂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时,就需要引导改进,研修组织者不宜直接说教,建议采取“
6、课堂模拟再现法”,还原再现课堂问题,如:“再现情景,教师组织学生先用机械拍击的方式记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之后为节奏安上歌词唱一唱”,请教师交流作为学生的学习感受并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就这一环节提供基于“标准”的教学片段示范,基于这一片段的歌曲情感内涵进行情境营造,以引导学生对比感知有无附点节奏对歌曲情绪、形象表现的效果差异,使学生在感知附点节奏的表现力与作用的基础上,在歌词语感的带动下,非常顺利且愉悦地掌握此难点节奏,并同时增强了审美听辨经验的积累。由此,教师以学生角度亲身经历并体会两种教学效果的差异,体悟了“标准”理念的优越性,从而促进了主动反思与改进。2.2 针对学情基础,活用教学方法帮助
7、小学音乐教师把无法面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分析,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易读易懂的呈现方式进行表现,并促进其关法学生视角对图形谱的可读性,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使教师更充分地把握小学音乐教学引导中的抽象与形象结合、聆听与想象同步、听觉与联觉互动等特点,运用对比体验法。例如:欣赏课铃儿响叮当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情绪的基础上,针对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对比感知需要,分别根据“旋律整体音区高低”和“旋律节奏疏密”,呈现了两种要点聚焦不同的图形谱。对节奏疏密和音的高低感知,都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积累的能力,此环节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引导学生聚焦音乐要素,帮助其更充分、明确地体验感知两部分旋律
8、及其音乐表现力的不同之处。并且,教师又为这两种不同的音乐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体验方式。如:针对“旋律整体音区高低”,采用了模仿驾驶雪橇的动作,用身体表现旋律的起伏的方式,表现“驾驶雪橇翻越一座座雪山”的情景,因此,让学生跟随音乐,在图形谱的提示下进行表现。针对“旋律节奏疏密”,采用了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绎,及演奏小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在图形谱的提示下,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音乐。2.3 定期录像分析,自主发现并改进教学问题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定期分析,并对每节课上出现的问题、特殊的课堂生成、未解决的事宜等进行及时记录,并通过请教专家、与同伴老师研讨、借鉴优秀课例等方式获得
9、启发,在课堂中尝试针对性地解决,然后跟踪记录解决情况,定期提炼有效方法与策略,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能力积累,找到适合自己和所教学情的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定期针对全国、市级优秀课例实录进行碎片化分析,并且,这样的分析可与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相结合,会体现更好的效果,为自己改进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范例。如: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效性缺失的问题,从全国优秀课例中选择推荐一个有效小组活动的环节视频,先请教师做详细的课例片段实录,引导其关注课堂组织、引导设问、明确要领、自主合作学习、评价交流等每一个细节;然后针对教与学的步骤、提问与表达实录等,对照“课标
10、”理念、目标的三个维度、内容等进行碎片化分析,并理解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策略意图,鼓励教师基于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结束语: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吸收融汇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也愈加深入,对小学音乐教师课程教学观念、教学知识储备及教学思维活动与过程的科学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主动、积极地跟进课改研究步伐,不断更新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丰厚教学能力与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化社,2011.2黄文娟,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黄河之声,2020.3史建梅.“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