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七年级语文阿长与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阿长与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第三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鲁迅这个文学大家也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认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这种认识往往又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再加之作品的年代离现在有些久远,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对匮乏,对于把握阿长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作品今天的文学价值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宜温故知新,宜联系生活,宜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叙述文体的基本特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标题、
2、详略安排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品析文章标题、首尾、反复等关键之处,深入理解阿长形象课前:完成课本预习任务发布任务自主学习思考导学卡上的问题任务:1、从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阿长魅力何在2、精读1、2段,思考文章开头先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由来起什么作用3、课后习题一: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文中相应位置圈点批注】4、课后习题一:结合课文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收集学
3、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调整课程内容课堂:知识归纳,习题巩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1分钟)亲爱的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曾经有那么一篇经典散文带着我们走近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你是否还记得这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又要和百草园中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再次邂逅。(板书课题:阿长与)重温朝花夕拾用浏览的方式发现阿长还出现在狗.猫.鼠、五猖会中,称呼也是长妈妈与阿长的变换。聆听二、作者简介:人物介绍(预设5分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
4、里。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婿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
5、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时代背景:1926年秋,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J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怀旧散文,让鲁迅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认真观看三、(屏幕展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中思路,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分析阿长的个人形象导学卡(屏幕展示)1、从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阿长魅力何在2、精读1、2段,思考文章开头先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由来起什么作用3、课后习题一:看
6、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文中相应位置圈点批注】4、课后习题一:结合课文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朗读、组员互相检查订正四、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从标题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阿长魅力何在复习: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塑造人物形象;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揭示文章的中心;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运用(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手法,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明确:通过关注题目,可以知道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阿长,着重写了她和山海经的故事。
7、依据文本,还知道阿长给作者买来了山海经,这让儿时的鲁迅深受感动。2、思考文章开头先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由来起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由来,说明她身份低微,地位低下;是个无名无姓的可怜的人,不被尊重。3、课后习题一: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请在文中相应位置圈点批注】明确:阿长的由来地位低下切切察察饶舌多事“大”字睡相不拘小节过年吃橘淳朴善良长毛故事无知愚昧抒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阿长是一个身世不幸,地位卑微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饶舌多事,但心地善良
8、,仁厚慈爱,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阿、五、课堂总结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六、布置作业,延伸思维1、设置思考问题:作者专门描写阿长,是仅仅因为从阿长的身上感受到温暖和慈爱吗你能从作者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中,找到更多的意蕴吗2、小练笔:在
9、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注意详略得当,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观看PPT、认真听讲、结合注释,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表现课后反思七年级语文阿长与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阿长与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第三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鲁迅这个文学大家也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认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这种认识往往又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再加之作品的年代离现在有些久远,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对匮乏,对于把握阿长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作品今天的文学价值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宜温故知新,宜联系生活,宜倡导自主、合作、
10、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中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复杂情感,感悟作品深层意蕴,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复杂情感,感悟作品深层意蕴,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课前:完成课本预习任务发布任务自主学习在微课掌上通布置预习任务:思考导学卡上的问题任务: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2、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这里使用了什么
11、表现手法收集学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调整课程内容课堂:知识归纳,习题巩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中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聆听回答二、整体感知1、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的部分(第19-29自然段)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二这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并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阿长买的山海经是一部刻印都非常拙劣的本子,但却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其原因是什么?明确:阿长买
12、的山海经虽然粗拙,但那是“我”渴慕已久的书,而且由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买来,当时给“我”极大的震动,令“我”如获至宝。所以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2、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事情感彩性格特征写法切切察察喜欢“告状”“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絮叨琐碎,纯朴直率先抑后扬摆成“大”字的睡相“不耐烦,无法可想”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质朴、愚钝教“我”很多道理“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讲“长毛”的故事“空前的敬意“愚昧、无知买山海经“新的敬意热情、善良、仁慈3、写作手法以及好处: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1)为后文的感激、赞颂蓄势,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2)为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长妈妈的形象,使其形象更真实、生动、丰满。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真实写照。六、总结长妈妈是鲁迅生命中的明光,照亮了童年的生活。希望同学们懂得珍惜身边人,珍惜与父母、朋友相处的时光,感恩他们陪伴你度过这漫长的人生。认真观看学生表现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