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生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生理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一部分概述 一、机体的功能与环境1、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被称 为机体的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2、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 态。二、机体功能的调整1、生理功能的调整方式包括: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自身调整2、神经调整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1.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产生的有 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其次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 电位差。机制:K
2、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 向内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净流量为零。因此,可 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变更的过程。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 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 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 化状态。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挡Na内流的电梯度,这 两种拮抗力气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 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
3、实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 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兴奋性时期肯定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2、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第三部分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年动物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 一次失血若不超过血量的10%, 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 受到明显影响。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时,则会危及生命。血液由液态的血浆和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4、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 容。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血液呈弱碱性,PH为7. 35 7.45, 二、血桨1、血浆与血清的区分:主要区分在于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同时, 血浆中参加凝血反应的一些成分也不会存在于血清之中。2、血浆的主要成分3、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 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4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0.9%的氯化钠溶液 和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通常,把0.9% 的氛化钠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生理盐水。渗透压比它高的溶液称为高 渗溶液
5、,渗透压比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三、红细胞(1)红细胞生理:形态和数量、渗透脆性、血沉、生理功能几种动物的红细胞数.(10s1.)马 7.5 (5.010.0)牛 7.0 (5.010.0)猪 6. 5 (5. 08.0)狗 6. 8 (5.0-8. 0)编羊 12. 0 (8. 0-M2. 0)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 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人胞内,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裂开 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称为溶血。(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和铁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
6、2、叶酸和铜离 子。(3)红细胞生成的调整:红细胞数量的自稳态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的调整,雄激素也起肯定作用。(4)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 按粒细胞胞浆颗粒的嗜色性质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几种动物的白细胞数(109/1.)马 8. 77 牛 7. 62 绵羊 8.25 山羊 9. 70 猪 14. 66 狗 11. 50 猫 12.50(5)血小板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生理性止血、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 解作用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四、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过程大体上经验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凝血酶
7、原激活物的形成;其次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 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形成血凝块。(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 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纤 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两个阶段。(3)抗凝物质及作用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下列物质在抗凝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a.抗凝血酶III:本身的抗凝作用特别慢而弱,但一旦与肝素结合形成 复合物后,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作用可增加成千倍。b肝素C.蛋白质C (4)减缓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移钙法、肝素、脱纤法、低温、血液与光滑面接触、双香豆素(5)加速或促凝的常用方法a:血
8、液加温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凝血反应。接触粗糙面,可促进凝 血因子的活化,也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解体并释放凝血因子。手术中 常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术部以加快凝血与止血。除了温度因素 外,纱布粗糙面及其带有负电荷也是促凝的因素。b.很多凝血因子 合成过程须要维生素K的参加,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障碍 第四部分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每分 钟的心动周期数,即为心率。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三、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的概念左、右心室收缩时射人主动脉或者肺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内充盈的血液的容积,称
9、舒张末期容积; 在心室收缩射血后,留在心室内的血液容量则为收缩末期容积。把每 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之比,定义为射血分数。其次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一、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二、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形式比较困难,特殊是复极化过程困难,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可分 为0、1、2、3.、4五个时期,其中0期为去极过程,1、2、3、4为 复极过程。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基本波形含P波、QRS波群和T波。P波起点标记心房有一部分起先 兴奋,P波终点说明左、右心房己全部兴奋,QRS波群起点标记心室 已有一部分起先兴奋,终点标记两心室均已全部兴奋,T波反映心室 肌复极
10、化过程中的电位变更,T波终点标记两心室均已全部复极化完 毕。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程,它反映心房 起先兴奋到心室开兴奋所经验的时间。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 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程,它反映心室起先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结束 所需的时间。四、心音1、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期的起先,又称心缩音。心缩音音调低,持 续时间较长。产生的缘由主要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以及 射血起先引起的主动脉管壁的振动。2、其次心音发生于心舒期的起先,又称心舒音,音调较高,持续时 间较短。产生的主要缘由包括半月瓣突然关闭、血液冲击瓣膜以及主 动脉中血液减速等引起的振动。3、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
11、三心音出现在其次心音之后,音调低,与 血流快速流人心室引起心壁与瓣膜的振动有关。第四心音很弱,仅于 心音图上见到,它由心房收缩引起,也称心房音。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一)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主 要表现为收缩压上升,而舒张压可能上升不多,故脉搏压增大。反之, 当每搏输出量欲少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削减。由此可见,收 缩压的凹凸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二)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保持不变而心率加快时,舒张期血压上升,收 缩压的上升不如舒张压显著,致使脉压削减。相反,心率减慢时,舒 张压与收缩压均下降,
12、但舒张压比收缩压降低。(三)外周阻力如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则舒张压上升。收缩愚的上升不如 舒张压的上升明显,脉压就相应下降。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 张压与收粼压均下降,舒张压的下降比收缩压更明显,故脉搏压加大。 这说明,在一般状况下,舒张压的凹凸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四)主动脉弹性弹性好,收缩压低,舒张压相对高,故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小,脉搏 压低。所以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差时,脉压增大。 (五)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在正常状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是相适应的,血管内维持着肯定 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循环血量削减,而血管系统的容量保持不变 时,动脉血压降低。而循
13、环血量不变、血管系统容量相对增大时,也 将导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血压下降。二、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及其影响因素: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 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三、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典型的微循环单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 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一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 部分组成。四、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 和重汲取,由四个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上升,组织液生成增加;静脉压
14、上升时, 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临床上心脏衰蝎时,导致血液在静脉淤积, 易引起水肿。2.血浆胶体渗透压:当血浆蛋白生成削减或蛋白排出增加时,均可使 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生成增加,甚至发 生水肿。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可导致水肿。4.毛细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时血浆蛋白也可能漏出,使血浆胶体渗 透压突然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上升,有效滤过压上升,组织液 生成增多。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整一、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调整(一)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 经。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 乙酰胆碱,
15、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心交 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实力加强。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兴奋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 收缩实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等。(二)血管的神经支配二、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整。(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上升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 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 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当动脉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被牵张 的程度就高,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2、反射效应:动脉血压上升时,压力感受器传人冲动增多,通过中 枢机制,使心迷走惊慌加强,心交感惊慌和交感缩血管惊慌减弱,其 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削减,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 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人冲动削减,使迷走惊 慌减弱,交感惊慌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 力增高,血压回升。(二)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存在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化学 感受器,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 的变更,如缺氧、CD0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等,可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