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渝 府发(2019) 3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促进我区乡村 产业振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 旨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 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贯 彻落实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系列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 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因地制宜、突
2、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 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原则,以特色产业集群、特色 产业强区、特色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下统称三 特一品)创建行动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示范带,推 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全区农业结构进一步 优化,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绿色发展机制加快 构建,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
3、年均增 长4%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 : 1 ,全区三 特一品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着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地理特色、禀赋特色、 品种特色、技术特色、业态特色,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 业,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因地制宜培育3-4个优势主导产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 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 济。(二)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按照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 好价钱”的要求,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 农产品优势基地。支持建设规范
4、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 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 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三)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农副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区 工业领域重点培育。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布局。建设农产 品加工示范企业2个以上。发展适合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 的农产品初加工。(四)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升级 行动,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地标项目,培育地域 产品,打造3条全域全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以乡村旅游为 载体的产业融合新机制,培育创建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 村。(五)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业。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 进城
5、工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 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镇街和村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及物流配送能力全覆盖。大力推进电子商 务消费带动产业扶贫。(六)推动建设智慧农业。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 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四大行动,大力推广智慧农业 新技术新装备。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有效提升信息化水 平。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都 市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山地特色农业。开展特色产业强区创建, 形成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6、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区级综合 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推动现 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 重要平台,选好产业,做好规划。(二)建设一镇一特”产业强镇。发挥镇街上连区、下连 村的纽带作用,建设特色产业强镇。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 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街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 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三)促进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做好村规划,发挥一 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 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园区、基地在村、增收 在户。支持镇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
7、、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拓展边界,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大力促进家庭农场和 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 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 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和农民 合作社跟进、/纸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产业关联度 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二)拓展领域,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拓展农业+”功能, 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进农 业种养融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产加销融合,发展中央厨 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创意农 业、
8、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三)拓展空间,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 出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特色产业集群、特 色产业强区、特色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现代农业产 业园、加工企业、网络平台为载体,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 聚、多业态发展格局。(四)拓展渠道,构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纸户与 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 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展合股联营、生产托管、租赁 经营、产品代销等多种联结方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 产业化经营试点。五、推进质量兴
9、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增长力(-)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 化生产基地,推进全程标准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 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二)加快绿色化生产。贯彻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行绿 色生产观需口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节地 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种 养循环一体化,大力实施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 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三)实施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参与建立农 产品品牌
10、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 参与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区级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品牌 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四)提高市场化水平。立足大基地,对接大市场,坚持线上 线下融合,推动互联网+流通,促进建立立体化营销模式。 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 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 性产地示范市场、田头示范市场。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建立产
11、学 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 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二)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支持 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 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园区、 孵化实训基地示范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 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 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20 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区试点工作。总结三变 改革试点经验,加强研究指导,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 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12、试点,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 金股权化改革,扎实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基层社合作经 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投入 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 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二)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 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拓 宽担保物范围。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支持力度,做好乡村产业项 目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推动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产业振 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设。推动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 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
13、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三)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 规范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投入乡村产业。开展职业培训和 就业服务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 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m派产业,不能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四)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 持力度。推行乡村产业用地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点状供地,开 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有序 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 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 地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和返
14、乡入乡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五)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 延伸覆盖,鼓励返乡下乡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 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重点指导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深化农 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面向农技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 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落实兼职取酬、成果权益分配政 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和乡村振兴巴渝巾帼行动。八、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 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区领导联系产业振兴工 作机制。区政府要成立创建特色产业强区工作专班,建立由农业 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 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二)强化督导服务。加强产业振兴考核督导力度,建立激励 推动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 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 测体系。(三)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推广 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 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 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