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17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2022年集团采编联动会上的讲话-只有懂政治,才能精业务最近,我与集团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谈心谈话中,大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加强年轻员工的培养,要帮助采编一线的年轻人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员工代表着新华的希望、新华的未来,近几年报社招聘了不少年轻人,无论是全媒体部门还是各地分社,青年员工数量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大家从人力资源部统计的数据中就有直观感受。提升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帮助青年编辑记者迈好新闻道路第一步,既关乎年轻同志的成长成才,也关乎各个部门的工作,关乎集团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强调和坚持内容为王、精品立报,精品内容从哪里来?就从编辑记者的“生花妙笔”中来,从一线同志

2、的“长枪短炮”中来,从采编队伍的“看家本领”中来。只有每位编辑记者,特别是年轻同志的业务强了,事业发展的基础才能夯实,服务才会提升,精品才有源头。加强年轻采编人员的“传帮带”,让年轻人在业务上少走弯路、尽快成长,是在座全媒体部门主任及子报子刊、网端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能不能带好队伍、培养好年轻人,可以说是衡量“一把手”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3月,集团召开“一把手”谈心交流会,我提出“一把手”要把培养年轻人作为盘活“棋局”的重中之重,切实当好年轻人政治上的导师、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导师、品行上的导师。今天,想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也请各位“一把手”思考思考,我们为培养年轻人已经做了

3、什么,还要继续做什么?报社有着培养年轻人的好传统,我听一些同志提到新华的老前辈,他们当年对年轻记者业务上的严格要求、倾力指导至今让人十分感佩。当前,应该说集团绝大多数单位、部门“一把手”是重视培养年轻人的,也有一些感人故事、创新做法和良好成效。比如,新华日报编委会让新入职的编辑记者多岗位锻炼,中江网组织年轻采编人员到特别报道队集中培训,江苏法治报给年轻记者“一对一”找导师、举行迎新仪式,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一把手”对此重视不够、付出不多、举措不实,主要存在七个方面问题:有的“一把手”做“甩手掌柜二觉得年轻人的成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年轻人成才不成才全

4、靠“望天收”。有的“一把手”是“强将不屑带弱兵”,自己业务能力很强,觉得哪个年轻人都不太满意,看哪个年轻人都觉得不放心,总想自己“包打天下”。有的“一把手”存在带兵看亲疏的情况,喜欢的就多关心、多给机会,不喜欢的有时候就晾在一边,不理不睬。有的“一把手”是有心无力,自己业务能力难以服众,说话不够硬气,指导没有底气。有的“一把手”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只注重安排工作、分配任务,不愿意多花时间、花心思为年轻人指点迷津、排忧解难。有的“一把手”强调客观原因,以年纪大、事情多、身体不好、精力不够等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有的“一把手”在团结年轻人方面不够重视,有时一些举措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深,不利于

5、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上述这些想法和做法,可以说于年轻人成长成才有害无益,于集团事业发展有害无益,于“一把手”自身工作也是有害无益,必须彻底扭转过来,把培养年轻人的责任切实扛起来。如何帮年轻记者扣好新闻业务“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他总结自己在这片黄土地上闯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还有思想关。总书记的总结对我们很有启发,全媒体采编部门和各单位部门的“一把手”,也要帮助年轻人好好“过关”。从工作实际和媒体发展看,主要是十个方面的“关”:第一, 帮助过“融入关”初入一个新单位,每个人内心都是忐忑的,以我个人经历来说,当初从扬州大学调到扬州市委办,从扬

6、州市委办到省委宣传部,从省委宣传部到新华日报,一开始我也对自己能做什么、说什么有所焦虑。所以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年轻人到新单位怎么过好“融入关”。年轻人走出校门来到报社,面临的是新身份、新环境、新挑战。怎样完成角色转换,怎样消除陌生感,怎么熟悉新岗位,怎么迎接新挑战?作为过来人,“一把手”要换位思考,多关心年轻人的生活,多听他们谈心中困惑,帮他们尽快找到方向、树立自信,走出职业生涯的“混沌期”。比如,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业务上有什么疑惑、住得怎么样、上下班通勤花多长时间、与同事相处有没有矛盾、个人情感问题有啥苦恼,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影响着年轻人的融入,影响着年轻人的成长。“一把手”

7、要重视在单位创造钻研业务、多出精品、和谐互助、温暖有爱的单位文化、集体氛围,让年轻人在这里能放下包袱干工作,心无旁鹫研业务。第二,帮助过“政治关”要把政治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年轻编辑记者的政治素养,增强他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既是正确导向的需要,也是提升业务的需要。只有懂政治,才能精业务,不符合政治上的要求,稿件写得再好也是白写。要指导年轻采编人员看清政治属性和传播属性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政治与新闻业务不是“两张皮”,帮助他们按照政治、政策的要求去选题、写稿,稿件正一点、实一点、深一点、细一点、活一点,不要让年轻记者光学会“喊口号”。第三,帮助过“学习关”要引导年轻编辑记者

8、尽快学习和熟悉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基本要求。比如,学习了解报社编委会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年轻同志怀揣新闻理想进入报社,有的按照书本知识写新闻,有的根据自身理解做工作,所写所编的稿件是不是报社所需要的并不清楚,要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报社对相关工作、相关稿件的要求,按照编辑方针去开展工作。再比如,学习了解报社工作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将“三审三校”铭记于心,从最初起培养规范运作的好习惯;学习了解身边前辈的成功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大家要倾囊相授,帮助青年人少走弯路、岔路。第四,帮助过“思维关”新闻宣传工作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述新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几种思维习惯对新手是比

9、较重要的:一是大局观。要养成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全局中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防止就事论事,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深入些,不被一些现象和问题带偏节奏。二是缜密的逻辑思维。把情况、把问题写清楚,这是记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业务进阶的重要因素。要培养条理清晰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的好习惯。三是辩证思维。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年轻人阅历比较浅,往往看问题不够全面、不够立体,容易失之偏颇、畸轻畸重。四是问题意识,要帮助年轻人培养采写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帮助过“采访关”篇好稿件,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方面,在组织“市委书记与总编辑面

10、对面”的采访中,我们就很有感触,由于事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市委书记的个人经历和主要特点,总体准备得比较充分,采访过程比较顺利,采访效果也比较好,最后呈现的稿件质量比较高、反响也比较好。帮助新记者过采访关,一是注重养成扎实深入的好作风。新闻是跑出来的,稿子是写出来的,互联网不如铁脚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鼓励和带领年轻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去到现场采访,不要养成打打电话、上上网络、编编通讯员稿子的坏毛病。二是注重培养良好的采访习惯。叮嘱青年记者采访前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广泛收集相关背景资料、熟悉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好采访提纲,检查录音笔、笔记本等有关物质准备情况。三是注意培养社交和

11、采访能力。记者就是社会活动家,现在的青年人有的是“社恐”,有的不“社恐”但社交能力不强。要让年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尽可能调动起来,包括怎样让自己从容不迫、头脑清晰,怎样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怎样把握采访的节奏,怎样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等等。这几年,我们冲击中国新闻奖,在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上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多时间,相比之下,一篇鲜活的短消息虽然投入的力量和规模不大,但如果采访到位、写作精到,就可能拔得头筹。因此重视采访、练就采访基本功,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六,帮助过“写作关”原材料采了一要筐,怎么样才能端上一道风味绝佳、香味扑鼻的菜肴?就要做到:一是要帮助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让青年

12、记者尽快熟练掌握消息、通讯、评论、新媒体报道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包括怎样写导语、写主体、起标题、排结构等等,练好文字基本功。二是培养善于用事实说话的能力。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容易用主观感受代替新闻事实,写出的新闻或客观性不强,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要及早校正。三是培养对采访素材的驾驭能力。要帮助青年记者学会分析、归纳、提炼,弄明白主次、轻重、缓急,不要捡到框里都是菜,被一堆材料牵着鼻子走。最近有的同志收集了我们报纸很多的“编者按”,有的写得不怎么样,这说明我们部分骨干编辑记者的“文字关”“写作关”过得不够好(当然我们编委会也有责任,没有把关好),这说明对年轻人写作基本功的培养十分重要。

13、第七,帮助过“技能关”过去记者写稿,主要是消息、通讯、评论“老三件”,这是入门基本功,必须练扎实、练到家。在融媒体时代,仅靠“老把式”,我们的报道必定传不开、传不远。“一把手”既要帮助年轻人练好基本功,掌握看家本领,有一两手“独家绝学”,也要重视全媒体技能的培养。年轻采编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从纸媒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思维,既掌握“独门绝技”,又熟悉十八般武艺”,做到能写能拍、能制作能主持,当复合型人才。最近,央视一位知名主持人加盟集团,人力资源部特意请他来给大家讲如何主持节目,希望“一把手”带着年轻人学,与年轻人一起学,更好“解锁”新技能,掌握新本领。第八,帮助过“精品关”报社是一个业务性

14、很强的单位,也是一个很公平的单位,很大程度上是业务立身、作品说话,评判采编人员的标准,主要看业务强不强,作品好不好。对年轻人来说,好稿就是自己的名片。“一把手”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引导年轻人多出精品。要多给年轻采编人员机会,重要采访、重大选题、重磅策划要带着年轻人一起干;鼓励年轻记者发挥聪明才智,让他们能大胆闯大胆试,从固有模式和套路中跳出来,推出一些别开生面、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引导年轻记者舍得下慢功夫、乃至笨功夫,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记者,提供有思想、有观点、有深度的报道。范长江提出,记者要有“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问题”的抱负;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希望记者做一支“思考的笔他认为记者有三

15、个任务,第一是报道,第二是解释,第三是预测,哪个任务都离不开思考。第九,帮助过“动力关”记者是个特殊职业,有人说是船头上的“映望者”,有人说是“无冕之王”,有人说记者笔下“人命关天、财产万千”。年轻编辑记者怎么看待自己的职业,怎么看待自己手中的这支笔?是当赚工分的“新闻民工”,打酱油的“小编小记”?还是把新闻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只有自己认识到位了,才有提升新闻业务的“内驱力”。而这份“内驱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一把手”去激发,去点燃,去烧旺,去传导。在最近与“一把手”谈话中,有同志反映有些年轻同志看家本领差、抗压能力差、吃苦精神不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平台和岗位,大家务必帮助他们

16、找准角色定位,树立新闻理想。第十,帮助过“协作关”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协作共享,这在媒体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集团这几年大力提倡协同发展、美美与共,各个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效。现在我们在融合传播方面,在稿件采写方面,相互合作、团队作战已经蔚然成风。这种好的势态,更要延续到刚进门的年轻人身上。“一把手”要做好正确引导,现在我们服务条口的意识增强了,但同时也要淡化“条口意识”,不能再有固守“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或者为眼前小利所驱使。编委会要有计划地对条口进行轮岗,部主任要加强对工作的统筹,让年轻同志获得更多新闻资源和展示机会。要带领年轻人一起研究业务,共同策划选题,通过“老带新”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相互帮”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年轻人自觉融入大集体,自觉开展团队合作。当然,也要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让那些愿意并努力钻研业务的年轻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