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推进全区防汛救灾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我区防汛救灾应急能力和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抓紧、抓早、抓短、抓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问题导
2、向、靶向发力,加快补齐全市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短板弱项;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初步构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水旱灾害责任事故和群死群伤事件两条底线。到2022年,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应急救援力量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每年滚动实施一批专项整治计划,提升整体防洪能力。二、重点任务(-)健全责任体系1.强化政府属地责任。各镇(街)要落实防汛救灾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汛期双值班、24小时在岗值守等制度,完善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村(社)干部包
3、村(居)民小组的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单位:各镇街)2 .强化职能部门属事责任。进一步明确防汛救灾部门职责,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水利、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气象等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防抗救前后衔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3 .强化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完善本单位防汛救灾工作制度,切实做到单位责任人职责、宣传教育、风险研判、安全巡查、隐患整改、防汛预案、预案演练、物资设备、队伍建设、先期处置十到位。(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二)严格防洪标准1.提高规划防洪标准。依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结合今年长江5号洪水特征,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4、完善防洪规划,把安全标准刚性、空间利用弹性、城市运行韧性有机结合起来,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5.严格防洪标准约束执行。强化防洪区及河道管理,城市规划区选址和建设必须满足防洪标准要求。加快防洪标准未达标区城镇改造提升,对建成区防洪标准不达标区域,结合旧城改造搬迁、防洪综合治理等推动逐步达标;对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严控新增开发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三)提升预警预报能力1.加密监测站网布局。积极对接争取上级支持,加密自动气象站布局,有效减少探测盲区,推进水文站网新建、恢复、
5、改造,提高水文监测水平,对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步实现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2提高预报精度。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和气候预测系统,实现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由90%提高到92%,强对流天气提前警报时间由1小时提前到2小时。完善水文监测业务系统部署,实现市、区水雨情数据共享。推进水文站自动化升级改造及标准化建设,建设水文智能综合业务体系。(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水利局)3 .完善预警体系。完善四级预警体系,建设一批村(社)级预警工作站,提高村级覆盖率。建设基于云构架、基于灾害发生位置,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快速推送信息的智能预警
6、信息发布系统和多类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推动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一网通”。(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局,各镇街)(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1.强化一图一库管控。建设基于多灾种监测和风险隐患数据的多部门自然灾害专家研判平台,分区分级划定不同时段暴雨、山洪、地灾等灾害风险等级,科学绘制气象、山洪、干旱等灾害风险空间分布图,建立防洪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风险点、城镇内涝风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数据库,采取差异化风险防控策略,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水旱灾害风险。(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
7、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应急局,各镇街)4 .开展日周月排查。紧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易涝区、江河两岸防洪不达标区域、临江经营场所、病险水库等重点区域,危旧房屋、工棚、旅游景区、学校、养老院等重点部位,采取村(社)和管护单位日巡查、镇街周检查、区级部门月抽查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日周月隐患排查,按一区县一清单建立隐患台账,实现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应急局,各镇街)5 .落实一点一案整治。加快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防洪治理,续建我区长江干流防洪护岸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将长江干流防洪治理三期工程纳入
8、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并争取在十四五前期启动实施;推动开展中心城区两江四岸低洼易涝区治理。对已排查出的市级防洪风险点、病险水库、中心城区易涝点、重大地灾隐患点和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点等,逐一编制整治方案,限期整改。(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气象局,各镇街)(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1.实施抢险救援分级响应。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河流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工程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抢险培训和演练。进一步规范不同等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结束)的主体和流程,编制应急响应明白卡,绘制应急转移避险路线图,明晰应急响应措施,实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高效救援。(责任单位:
9、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各镇街)2,完善抢险救援协同机制。明确商请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程序和渠道,建立军地之间、消防救援与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等信息通报机制,加强联合演练和队伍训练,完善联合指挥、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官制度,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各镇街)3.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完善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积极参与长江流域会商,建立流域联防联控联调机制。坚持兴利服从防洪、电调服从水调,充分发挥水库水电站拦洪、削峰、错峰和抗旱保供水作用,确保重点地区、重要城镇防洪及供水安全。(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各镇街)(六)提升救灾物
10、资保障能力1 .健全物资仓储体系。健全以市级为依托、区级库为主体、镇街库为基础、村居库为补充、管护单位仓库为延伸的物资仓储体系。(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各区镇街)2 .丰富物资储备种类。组织开展应急和防御物资设备普查,编制十四五应急和防御物资设备规划。逐步推广协议储备、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备,有针对性地补充拦截打捞、生命探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物资设备。制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目录,明确队伍装备配备数量。编制物资调运预案,鼓励引进智能仓储系统,提高物资仓储智能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各镇街)(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1 .补齐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短
11、板。按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区专职人员不低于30人、重点镇街专职人员不低于10人、一般镇街专职人员不低于5人、村居专兼职人员不低于6人的标准,加强应急救援力量配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有关社会救援力量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专业化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各镇街)2 .加强消防救援骨干力量建设。组建支队级、站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加强防汛抢险和防灭火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冲锋舟、皮划艇、消防车等抢险装备训练,确保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3 .加强防汛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区气象防御办公室及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洪水预报中心和水文监测站建设,合理配齐专业技术人
12、员。探索由镇街分管领导兼任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加大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对防汛救灾和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的统筹力度。(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各镇街)(八)提高科技支撑水平。1 .推进一网融合。推动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与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消防救援等多部门和单位指挥系统嵌入融合,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实现实时数据交换、信息共享、预警联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各镇街)2 .实现一网调度。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防汛救
13、灾数据库,实现防汛救灾应急一张网一张图管理,实现洪灾信息实时获取、在线智能监控、一体化指挥决策功能。(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各镇街)三、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要加强同编制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研究解决应急、气象、水文等防汛救灾应急工作机构和编制事宜,合理配齐力量。(二)加大资金投入。区、镇街财政要将应急救灾和防汛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制定抢险救援补偿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救灾应急。(三)强化宣传教育。选取防汛救灾典型案例,拍摄宣教片,大力宣传防汛救灾工作。制作防汛救灾应知应会手册,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四)严格监督问责。将防汛救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督查检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洪灾调查评价制度,对因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