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励志启智储能筑牢人生事业轨道——在2022年优秀读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励志启智储能筑牢人生事业轨道——在2022年优秀读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读书励志,启智储能,筑牢人生事业轨道一一在2022年优秀读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个生机盎然,百花盛开,大地一片郁郁葱葱的初夏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2022年度“阅读之星”“图书馆达人”“阅读推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也是2023年以“读书、知识、智慧与能力一一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启动仪式。在这里我对刚才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您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再做贡献!书香涵养精神,阅读启智人生。阅读,是一个人成长、进步和发展的阶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文化、凝聚力量、创造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提升国家
2、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召开表彰大会就是为了肯定成绩、树立典型、弘扬勤学精神、交流读书经验,引导鼓励师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读书观,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图书馆将在全面保障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方式,积极开启主动服务,逐步实现精准服务、嵌入服务、跟踪服务、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我校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众所周知,读书是人类进步最简单、最省事、最有效的方式。而读书最佳时段是青年时期,尤以大学生阶段正当时,而大学图书馆就是为此而建的。大学图书馆是图书文献的储藏中心,是大学生学习中心,又是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基地。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许多
3、著名人士都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文化资源中心,博览群书,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像鲁迅、李大钊、毛泽东、林语堂、李四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尤其是毛泽东最为典型,他成功的基础就是充分利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零工那段时间博览群书,几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经典原著和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部通读了好几遍,并汲取精华,摒弃糟粕,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奠基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当代大学生恰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同学们肩负着实现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希望同学们不辱使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
4、学正气,以学促干,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建设的有用之才,为此给大家提出如下希望:一、惜时光,立鸿志。时光如梭,青春有限。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务必珍惜时间,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大好时光,立大志,志存高远,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多读书,读好书,为自己的高远大志奠定好基础。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谨记不可虚度光阴,虚度年华,不要再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悔药。二、善学者,需择书。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的内容就是读书、修身、立德。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人的事业之基。作为当代大学生务必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要善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重点要读好这三种书籍:第一是能够帮助
5、自己构建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书籍,如马克思、恩格斯等原著以及励志之书。第二是多读有助于成就自己事业的专业书籍,奠定牢固的事业发展基础。第三是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些书的内容都是经过历史积淀、检验的优秀文化知识和智慧,非常有助于同学们塑身养气提境界,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行稳致远。三、勤读书,善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代大学生要勤读书,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更要思考,思考会让知识转化为潜能,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转化成显性的能力与智慧。正如古诗词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通过读书,补充知识,勤学善思,逐类旁通,积累智慧,
6、方能保障和成就自己的事业。老师们、同学们: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只有充分利用好大学这段美好的时光,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积淀智慧,储备能力,方能养成竞争定理,构筑直面竞争实力,永驻竞争潮头,博得竞争成果。希望老师同学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创新之,笃行之。希望同学们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青春最美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希望老师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社会,不负韶华,夯实基础,砥砺前行,让您们的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谢谢大家!微党课讲稿: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各项工作同志们:党
7、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四个方面,对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行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始终贯穿于治国理政中的法治思维。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基于新时代对法治功能认识的进一步深
8、化,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条理论主线。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中要更加注重法律方法的运用,确立各类社会主体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强调依法办事,构建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运用法治思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关于法治思维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对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9、总目标,起到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作用。二、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丰富内涵法治思维,是以现代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依据规则至上、职权法定、尊重人权、正当程序等原则要求,分析事物、判断是非、作出决策的理性思维方式。从个体层面看,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办事原则。从社会层面看,法治思维是一种有序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一整套有关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制度安排。从国家层面看,法治思维是一种宏观的国家治理方略,呈现出国家对良法善治的深刻洞见与守护。法治思维是夯实法治之基的信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o
10、法治思维要求任何人和单位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宪法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思维是建立社会秩序的规则思维。法治思维首先是一种规则思维,即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当情理与法律规则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规则及其逻辑,然后在缜密法律逻辑前提下考虑“情理”,做到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法治思维是体现公正效率的程序思维。与实体权力具有自由裁量权不同,程序必须是公开、明确、可操作的,这就使得违反程序不存在回旋的余地和抗辩的理由,其约束“自由裁量权”的效果更加直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
11、讨论决定”确定为法定程序,即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不论是问题协商、纠纷解决还是决策制定,都必须在既定程序内进行。法治思维是强调辩证关系的权责思维。公权力具有不可转让、不可放弃、必须行使的特征,权力必须与责任相伴,否则必然被滥用。义务必须有责任保障,否则难保其履行;一言以蔽之,有权必有责。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社会治理由无限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的发展进程中,追责过轻会因“违法成本低”而流于形式,追责过重又会造成不干事就不出错的“懒政怠政”。因此,权责要相当亦应是权责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共*市委结合全市实际,制发了*市
12、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加强组织保障七个方面、31个小项部署了全市五年的法治工作。因此,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各方面工作。一是夯实法治信仰。首先是把理想信念宣教、正确权力观宣教和法纪宣教融入到法治培育的全过程。其次是建立分层级分类别的法律教育机制和考评机制,解决学习和考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再次是加大对法学人才,特别是党内法规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各级党校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本土法治人才。二是提升立法质量。首先是结合市情做好中长期立
13、法规划,避免随意式立法、应急式立法。其次是结合全市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工作,完善相关领域立法,真正实现立法先行。再次是落实人大主导立法机制,以正当程序规范立法权,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三是提升政府公信力。首先是加快制定全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以制度促规范、以参与促公开、以流程促优化、以监督堵漏洞、以责任强担当,让行政决策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决策者科学依法行使权力。其次是加强司法诉讼程序领域中典型案例的宣传和交流,使得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典型经验成果能够辐射和移植到全市其他工作领域。再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高效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领导干部按程序办事、用程序办事的能力。四是保障公权力依法有效运行。首先是强化责任法定意识。良法善治既要求权力行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要求责任的设定和追究要遵守法定的范围和程序。其次是切实贯彻合理行政的比例原贝L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宽松软”还是“一刀切”,都是缺乏权责相当思维的行政合法却不合理的表现。再次是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防止行政权力运行中的腐败,预防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权威。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