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5366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资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源远流 长的古典批评传统;二是现代文学的批评理论和实践; 三是来自西方的各种文论思想和批评方法。细致说来,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来自苏俄的文学理论,还有改革开放 以来来自西方的现代文论,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影响尤为 深刻。每一种批评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构架和术 语系统,但又相互影响着,不应该厚此薄彼。文学批评 是基于一定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发言,其中大多 包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臧否。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评论 对象、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法,文学批评都要保持一种 真诚的态度。那么,真诚从何而来?一、从细读文本中见真诚。无论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

2、 无论是高校、科研机构的教授学者还是供职于其他各类 文化组织的批评写作者,细读原作、精读原作,是见真 诚的第一步。我个人比较喜欢学者夏志清对现代文学的 批评和王德威对当代文学的批评,他们的很多文章有对 作家作品的精读。很多有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 在写作前的细读原作上也做了很多的功课。按照接受美 学的观点,文学阅读(或曰文学接受)是“文本”转化 为“作品”的关键环节,经过了这一环节,文学活动才 算完整了。这更是进行文学批评的基本前提。但是,我 们看到的是,评论家们很多时候并不关注作品本身写了 什么、写得怎么样,只是以作品为引子,找一个西方理 论武器,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切入口,甩开作品大谈理

3、 论问题、社会问题。这种的操作,是当代文学批评领域 常见的景观。先进行作品精读,真正熟悉了作品,然后 再荡开来阐述的评论文章,并不是那么多。当然,如果 仅仅局限于作品的细节,没有能够从宏观上进行深刻把 握,这种“细读之后的批评”也是需要改进的。但是, 如果细读作品都难以做到,怎么谈得上对作品的尊重, 写出的批评文章又怎样算得上真诚之作?二、在作品理解上见真诚。尽管作家和作品是社会系统 中的一部分,但创作毕竟是一件非常讲究个性化的事。 如果不是这样,那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就如卓别林摩 登时代中传送带上的标准螺丝钉。这种个性化体现在: 作家需要个性化地处理创作素材。个人的经历、个人的 教育、个人的

4、学养、个人的趣味,甚至个人的先天遗传 和后天的病痛都会对作品产生隐性的影响。再加上题材、 主题、体裁等客观元素的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必然是 多种多样的。倘若用一个模具去检验不同的作品,或者 用一种价值观、美学观去解读不同的作品,所谓的“理 解”可能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如果说细读作品是批评 的基础功课的话,那么理解作品则是批评的起点。当代 文论里有一个时尚术语叫作“对话:要真正“对话”, 必须采取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先去真正理解对方, 做到“设身处地”,才能更好地作出判断。三、在作品臧否中见真诚。对所读作家作品进行臧否, 这是文学批评的天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正纬辨骚明诗等篇,费了许多功夫讨

5、论批评、臧否的 功能和意义。批评需要尺度,这关涉到我们对文学功能 的理解问题。有的人认为文学就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有的人则坚持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化的多元、社会的复杂、人性的隐秘、个人的好恶等, 决定文学标准不可能整齐划一。文学创作的百花齐放, 或许应当带来文学批评的百家争鸣。文学批评的百家争 鸣,也可能带来文学创作的百花齐放。但是,对于一个 时代的美学而言,需要找到一个值得倡导的总体标准和 尺度。对于具体一个批评家来说,他(她)也需要一个 相对稳定的尺度来从事批评,并真诚地使用它对作家作 品进行臧否。当然,对于不符合自己美学趣味的作品, 也需要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就文艺谈

6、文艺,不要搞人 身攻击。四、在对作家表达期许时见真诚。是人就有优点和缺点, 因此,由人写的作品同样就具有优势与劣势。这是常识。 但是,一些文学批评家,尤其是一些自以为真理在手的 批评家,常常不顾常识,一厢情愿地用自己的一己之论 来片面地褒扬或批评作家作品。这样的批评,很多时候 不仅肢解作品,而且还附带误解作家。按照传统文论观 念来讲,一切因文废人或因人废文的观念、行为都不应 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出现。这就涉及批评家与作家关系 的问题:靠得太近,容易陷入人情圈子;隔得太远,有 时候会缺乏“理解之同情”。或许,我们需要一种辩证的 态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说真话,讲道理;在一种 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中提出自己尖锐的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