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内政发20XX22号)精神,按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2、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分众化覆盖、系统化集成、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科学化评价的全域科普新格局,构建良好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奋力建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提供
3、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2 .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调度、协同推进、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大力推动科普产业化、市场化。3 .深化供给侧改革。解决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突出需求导向和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
4、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探索科普供给新方法、新路径,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科普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4 .扩大开放合作。突出区域优势,立足国际视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公民科学素质对外交流中增进开放互信、深化创新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深化同国内外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科技科普交流合作,畅通形成内外联动、多向互济的科学素质开放合作新局面。(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o全市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和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
5、度安排基本形成,现代科技馆体系更加完善,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域科普体系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二、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着力开展青少年、农牧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着力抓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普资源开发等五项重点工程。(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完善青少年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衔接,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
6、育水平。围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夯实后备人才基础。1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中科院、清华大学老科学家科普校园行等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将科学教育纳入各阶段教学环节。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将提升科学素质的目标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中专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体系,倡
7、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支持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科技创新课程。加强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科学教育和科普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实现青少年科学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学校科学教育场地、设备、耗材及运行维护的
8、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3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联动机制。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专家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科学教育。学校每学期举办科普讲座数量不少于4次,参与科普活动的在校学生人数应达到90%以上。通过实施馆校合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与科技场馆等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市、县(区、旗)两级科技馆、校园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
9、习实践活动。推动科普大鳖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创客活动室等青少年主题活动进校园,形成校内外融合发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新格局。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开展科技教育类亲子体验活动,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4 .深入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节、校园科技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剧展演、科学实验展演等活动,不断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呵护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校成立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学校每学期至少
10、安排1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5 .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教师队伍,推动各中小学、中职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科技教师,为学校实施科学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加大科技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每年完成科技教师培训IOOO人次以上,其中农村牧区学校科技教师培训200人次以上。将学校科技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外的科技辅导任务计入工作量,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并对科技教学和课外科技辅导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强化科技教师保障,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开设科学教育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二)实施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科技文化素
11、质为重点,推动农村牧区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提高农牧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农村牧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 .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培育文明乡风,激发农牧民提升素质、振兴乡村的
12、内生动力。2 .实施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科学素质培训。围绕乡村振兴,结合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开展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训计划、高素质农牧民学历提升行动、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支持农牧民通过半农半牧半读、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突出开展农村牧区妇女线上线下教育培训,通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举办农村牧区妇女科学素质专题培训班,鼓励巾帼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培训,提升农村牧区妇女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十四五”期间,培训高素质农牧民2万人次。3 .培育重点产业创新创
13、业带头人。围绕马铃薯、玉米、向日葵、奶产业、肉牛、肉羊、黄黄等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职业技能鉴定、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等,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力促每名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术。“十四五”期间,培育农村牧区创新创业带头人1.5万名以上,培训农村牧区技能人才1万人次,轮训嘎查村两委班子1万人次。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订单、定岗培训,提高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4 .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强镇、科技名村、科技小院,示范引导更多科技要素下沉乡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团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专家大院、村会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
14、。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5 .健全农村牧区科普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牧区科普设施与文体、教育设施融合建设,强化农村牧区校园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频率,创建更多农村牧区科普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科技助力乡村振
15、兴专家旗县行”“科普志愿服务边境旗县行”活动,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牧区低收入人群致富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挥“村村响”、农家(草原、科普)书屋、科普大集市、XX农牧APP作用,推动各类优质科普资源及内容在农村牧区落地应用。(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守规章重安全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1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北疆工匠”、千场劳模事迹宣讲、
16、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2 .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围绕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创新方法大赛、青年创新大赛、技术大比武、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扩大竞赛覆盖面,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强化社会效应。深入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统筹利用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面向产业工人,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加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