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600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行动计划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瑞丽、动腊(磨憨)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一、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发挥规划对全省园区发展的统筹引领作用,强化对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引导;加强规划衔接,突出各级各类园区总体规划指导作用,确保园区科学有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引

2、进;打造集群化高端园区,主动参与全球、全国产业分工,建立新优势,抢占新市场。坚持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加快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强用地、用能管理,促进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园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聚焦重点、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强化链主企业带动,加快上下游产业配套,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流动。二、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各

3、类园区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体制机制,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园区11个,其中超1000亿元园区5个,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累计认定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个。XX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集聚

4、能力不断增强。园区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绿色硅材集聚区渐成规模,中国绿色铝谷初具雏形,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滇中地区园区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园区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道路、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各类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玉溪、普洱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城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

5、绿色园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XX景谷产业园区列入全省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安宁市、兰坪县、东川区成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牟定县成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瑞丽、动腊(磨憨)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园区优化提升工作扎实推进,构建了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园区管理

6、机制,园区发展更加规范、机制更加健全。昆明、曲靖等地加快推进园区实体化运营、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保山“园中园”建园模式取得新成效。全省园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乱、散、小”问题仍然突出,工业投资不足,单位投入产出低,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园区数量不多;大部分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园区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二是要素配置有待加强,适应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土地、技术、资本等要素匹配不足,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有待盘活利用,科技投入和专业人才不足,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园区管委会与属地权责和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园区统计体系尚未形成,考核评

7、价机制尚不健全,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强,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等领域存在短板。三、发展形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园区发展机遇挑战并存。一是国家加快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全国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XX有条件更大发挥区位、原材料等优势,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XX有条件进一步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同时也对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8、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生产组织关系,要求XX园区在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全省园区必须更加全面发挥资源、能源、生态等优势,抢抓政策支持、产业转移、数字化变革等机遇,破解人才、技术、资金等瓶颈,努力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努力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四、优化园区创新环境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探索深化股权激励改革。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建设工作,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内设

9、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等。五、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创新运营模式,完善监测评价系,理顺管理机制,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各园区管委会承担组织编制和实施总体规划的主体责任,主动落实和衔接省、州市、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四至范围应符合属地县、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对空间管控的要求,确保在底图底数、三条控制线等方面取得一致,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园区总体规划编制(修编)时同步依法组织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加快园区内部道路建设,打通“一园多片区

10、”之间快速连接通道。完善能源设施建设,推进变电站及智能电网建设,鼓励建设天然气输配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热电联产及集中供热。完善供水管网建设,加快管网升级改造,提高园区供水保障能力;科学布局排水和污水处理体系,确保每个独立片区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雨污分流和管网清淤,建设园区防洪排涝系统,打造一批海绵型园区。支持两层以上、统规统建的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鼓励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订单式、装配式标准化厂房。实施园区净化、绿化、美化,加强园区风貌管控。推进园区物流基地改造提升,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大宗物资运输场站、智能立体仓库、货物配载中心等设施,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监控与

11、追溯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铁路专用线进园区,推动园区与中心城区(城镇)和交通物流枢纽的连接道路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启用。着力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支持园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5G精品示范网络和“5G+”应用场景,推动园区骨干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计算平台等信息通信基础支撑的IPv6改造。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标识解析节点等项目建设。推动卷烟及配套、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实施园

12、区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进园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功能,推动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园区率先打造数字化园区。加强园区交通、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与城市衔接配套、共建共享。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推动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生态用地实行科学配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延伸至园区,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设施,探索建设“邻里中心”,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完善功能,开展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推动有条件的园区发展为城镇重要功能的承载区。发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两业”融合试点先行示范作用,鼓励发展信息服务、物流、研

13、发设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玉溪、普洱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经验,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结合“一县一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产业差异化发展。聚焦精制茶、果蔬、坚果(核桃)、肉制品、制糖、乳制品、野生菌、咖啡等重点产业打造精深加工标志性产业链,大力发展熟肉制品、包装肉干、果干果脯、坚果等休闲食品,辅助发展液态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积极研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等营养与健康食品,将产业延伸到高附加值领域。七、增强园

14、区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园区集聚创新要素能力,打造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加快在合金铝、稀贵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高水平建设XX实验室。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卷烟及配套、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布局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园区存量资源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园。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全省园区实现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全覆盖。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15、、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以“揭榜制”等方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攻克制约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产教融合。积极落实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到2025年,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领先技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要求,着力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和培育后备库。打造一批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16、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入园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鼓励对科技型企业生产的首台(套)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实施“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行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以高校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为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园区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园区企业挂钩合作机制,开展“双向兼职”,实行“双导师”制,设立“创新岗”。建立校企园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支持XX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化学科结构,为园区“订单式”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