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群众关注问题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热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解决群众关注问题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热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聚焦解决群众关注问题持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热度”两项改革以来,XX县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第一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持续为群众幸福“加码”,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办实事聚民心,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一是政务服务下沉延伸,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模式。针对改革后被撤并村群众办事距离变远、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依托智慧广电“村能办”平台,创新“视频审批+现场发证”服务模式,将便民服务“窗口”下移到“村口”,实现养老保险、生育登记等
2、50余项便民服务“村上可办”,相关经验做法被XX日报刊载推广。二是基层医疗同须共振,构建“强带弱”医疗卫生供给。针对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均衡、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依托,探索双向转诊协议方式,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疑难杂症”+次中心下转“康复治疗”的模式,形成区域“1+N”医疗协作机制,截至目前,共开展区域协作医学检验6万例次、协作医疗急救100O余例次。三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均衡化”城乡教育体系。针对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托片区划分,按照强弱共建、大小共建、远近共建原则,组织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分别建立小学联盟和初中联盟,通过开展学校互助、课程共研、教
3、师轮岗等联盟活动,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享联盟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破解城乡教育“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反差。二、固根基补短板,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一是优化交通服务,打通出行便捷通道。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通过开展“金通工程”、乡村客运“四统一”、交邮合作等工程,持续改善群众出行品质;创新“金通+教育”模式,推广“红领巾专车”服务,根据学生出行需求,针对性制定规划接送线路,打破“定线、定班”的传统客运模式,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出行难题,目前“红领巾专车”运送学生已超159万人次。二是完善金融功能,打造金融服务样板。探索“银政”“银企”“银商”融合服务模式,在农村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同步拓展
4、村务代办、通信、物流等服务,实现“群众小事不出村”。截至目前,已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402个,实现383个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全省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三是提升人居环境,擦亮城乡生态底色。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为33个乡镇配齐电动洒水车,在城区增配抑尘炮雾车、电动大中型扫地车等设备,并依托绵阳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步配建11个垃圾压缩站和6300余个垃圾收集点,实现全县范围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三、强治理提效能,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用好乡村振兴“指挥棒”。建立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围绕乡村振兴定职责定底线定规则,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管理机制,以
5、考评监督规范“小微权利”运行,相关经验做法被评为党的十八大以来XX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摞荒地整治联动工作机制,将博荒地整治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有机结合,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相关经验做法被共产党员网刊载推广。二是完善工作体系,构筑应急管理“安全线”。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编制XX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乡镇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按照“一主两辅”原则,将县内20支(962人)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分为三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切实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护网”。三是构建多元格局,撑起群众安全“保护伞”。紧扣被撤并乡镇治安管理和场镇治理问题,推行公安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结合片区划分,科学设置中心派出所、警务室、基层法庭等机构,确保服务群众不缺位、执法司法不失位;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应急广播等资源建立数字化综治中心,探索“视频监控+应急广播喊话”治理模式,创新非现场综合执法,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目前,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4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