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守株待兔》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守株待兔》评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观守株待兔评课稿在参加国培期间,李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守株待兔研讨课。课后,李教授与学员就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交流中,我从中获益良多在本节课上,李教授的教学设计可谓别出心裁,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文本,他从题目入手,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我是一个农夫”,“我是一只兔子”,我是一个树桩”,让学生以这三个问题为依托叙述故事。第一个问题,学生完成的比较顺利,可面对第二、三个问题,有的同学就有点懵了,不知道该怎样续说故事,此时,李教授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加以引导,看似是在和学生聊天,实则是为创编故事搭了支架,一下子就降低了难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慢慢地进入了情境,编故事、分享故事,通过一
2、次次创编故事,学生逐步体会到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课堂细节是,学生在描述故事时,有的说得还比较简略,李教授就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以及做法,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进了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体验中感悟,所学到的一切,都是自然生成的。印象较深的是李教授在回答一位学员“课堂上是否可以设计让学生表演这个课本剧”这一问题时所说的话,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所有的教学设计与手段都应该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这句话,看似并不复杂,但要将它真正落在实处却绝非易事。试问一下,在课堂上,我们所有的教学手段都
3、是为了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目的吗?语文课姓“语”,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万不可本末倒置,把课上得热闹纷呈,但却失去了语文味。回想李教授的这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一切都是那样的质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讲故事,说道理,在思索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在课堂上,学生的角色在不停地变换,思维方式也在不停地转换,在这样的学习历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的确是一堂有思维流动的课。当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看似云淡风轻,往往只在关键处、疑难处稍加点拨,但其实更加考验教学功底,只有课前深入研课,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了然于胸,才能有课堂上的浅出。让课堂真正成为有生成、有活力的课堂,我们需要不断研修,不断实践,在磨砺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