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20232025年)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基准,以“内涵发展,富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智慧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学校“生存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质,使学校成为XX市特色学校。第一部
2、分学校发展与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学校始建于1988年,原名XXXX聋童学校,2007年更名为XXXX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全区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现有教职工45人,学生148人,13个教学班。学校总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实行全免费教育。我区被评为XX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学校先后荣获XX省规范化学校、XX省绿色学校、XX市特色学校、历城区精神文明单位、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一)学校管理效能提高学校有完善的学校章程,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建立了权责统一,相互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
3、制,形成了多样性、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了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生存教育”特色明显生存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学校实施了16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生存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生存教育理念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2020年学校被评为XX市特色学校。(三)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学校在2015年就已实现校园无线网覆盖,并设有平板教室,研究实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融合教学,从2019年开始研发的智慧课程教学系统已进入实践应用阶段。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特殊教育对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我校近三年新分配的教师较
4、多,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需要快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根据编制标准,目前学校缺编47人,师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校设计标准是9个班的招生规模,根据现实情况,18个班+6个学前班的办学规模才能满足我区招生需求,根据最新的XX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我校的建筑面积不达标,教学仪器设备、康复专用设备不足。四、学校发展的机遇分析(一)国家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省市的相关计划将会陆续出台。(一)社会关注随着时代发展,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文明窗口,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三)家长期待随着社会
5、进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由能接受教育,向接受更好的教育转变,由单一康复向综合康复转变,这些转变更有利于学校发挥家长及家委会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创建校园有大美,教师有大爱,学生有自信的康教乐园,使学校成为自立者的摇篮。校园有大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人文的育人氛围,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的社会环境;教师有大爱:让每一位教师都富有爱的情感,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实施爱的行为,并做到爱无差等;学生有自信:使每一名学生都充满自信,富有自强精神,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康教乐园:坚持康教、医教结合原则,提高育人质量,
6、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健康成长的乐园。自立者的摇篮:学校的使命是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实现自立打好基础。实现增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智慧课程,深化学校“生存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质。二、培养目标生活自理社会自立。具体定义为:培养具有美好心灵、良好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富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并融入主流社会的新时代小公民。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一、课程与教学(一)现状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革:1 .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和个性化加工;2 .使课程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3 .学生本位的课程整合和打破时间界线的长短课结合
7、;4 .基于学生实际,基于生活实际,重构课程顺序;5 .教学方法策略的集合运用及差异性学习和评价。6 .学校采取班级教学、走班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实施综合化、生活化、个别化、适合化、活动化、多元化教学策略。(一)存在的问题1.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学校现有课程体系重视基础领域课程的开发、建设,补偿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的缺陷补偿和优势发展。7 .课程实施的个别化程度有待加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但随着学生残疾程度的严重,残疾类型的增多,当前这种个别化教学程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要。8 .智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有待完善智慧课程的应用提高了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感觉
8、该系统智能化水平不够,一些板块的设计还有待于提升。(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以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国家课程要求为前提,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为目标,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建构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实行“一学一案”,提升“智慧课程”,实现从评估到计划到实施再到评估的智能化。2.具体目标(1)课程的一体化实施,让课程更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三类课程建设中,我们基于学生整体发展需要,对学校全部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将三级课程统整成一个有序的学校课程体系,即基础性课程、补偿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由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设置认
9、知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家居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劳动技能和艺术休闲能力等八个教育板块,意图用课程的结构来影响智障儿童的素质结构,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补偿性课程融入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对智障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教育,设置以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异常行为矫正为主体的课程。目的是通过补偿教育,减轻残疾给学生自身带来的影响。发展性课程面向有特定潜能或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设置“培优课程”和“兴趣课程”。通过对学生的优势能力、潜能开发和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弥补学生自身缺陷带来的影响。(2)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教育教学更适合每一个学生课程的校本化是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根据
10、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和个性化加工、学生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策略的集合运用及差异性学习和评价,让课程变得更适合本校学生。第一从教学设计走向课程设计以往的教学设计侧重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导入、复习、新授、巩固、拓展、作业),很少以几堂课来整体考虑,而课程设计强调的是如何依据学生实际以及发展需要和可能整体设计课程。评估一一制订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一一选取能在集体教学中共同完成的目标任务,制订本班的学期计划一一月计划一一周计划一一课时计划,那些无法在集体教学中完成的目标任务,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进行,为每名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采取走班或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学一一评估。第
11、二从教材走向课程超市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此为指导思想建设学校课程超市。一是细化分解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更简洁、具体,做到可操作、可观察、可评量。二是在课程目标下建设数字化课程超市,把国家教材、校本课程、教师制作的课件等资源都纳入课程超市,实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可选性。第三从固定班级走向走班制通过协同教学、走班学习、个别教学三种方式,实现走班。一是包班教学和走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二是跨班级的走班式教学;三是个别教学走班。第四从单一的分科教学走向课程化的主题教学采取跨学科的课程整合的方式,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游戏化的生活。低年级学段实行“全育”教
12、育,中高年级学段实行以主题教学为主的“综合+分科”的教学。(3)建设智能化教学管理平台,让教育变得更加智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智能化或去人工化的手段,建设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课程目标系统、智能课程超市系统、智能评估系统、智能备课系统,智能课堂教学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课程目标的精准化推送、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课程内容的定制化、课程实施的智能化、课程评价的科学化。(4)加强教科研工作,为课程改革助力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教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的工作实效。鼓励教师开展个人小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并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13、。以学术委员会和各类课题组为团队,通过教育沙龙、教育论坛等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教研组活动,提高各学科的备课质量,加强课时备课和重点课时备课的研究和管理。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本组的研究重点。二、德育工作(一)现状我校德育工作坚持“生活化、具体化”的原则,低年级以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为重点,中高年级增加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接触社会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和遵纪守法意识。(一)存在问题1.学生认知水平低,不会与人交往,是非观念模糊,情感控制能力差
14、,德育工作难度较大。2.学校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德育内容选择上比较随意,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系统,缺少德育品牌。(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建立完善的德育队伍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局面,创建学校“岗位明星”的德育品牌。2.具体目标(1)完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2)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3)通过行为习惯养成
15、教育、安全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创建“岗位明星”的德育品牌,通过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四)具体措施1.德育内容生活化。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德育工作指南中国小学生守则XX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精神,在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将德育内容和学生生活建立联系,编制生活化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手册。2 .德育工作活动化。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开展温馨教室、行为习惯示范班、行为习惯进步班、出彩大课间、校园吉尼斯、好习惯明星、岗位明星的评选活动和“我能行”系列技能展示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节、生活运动会等长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3 .德育形式日常化。实施无教育痕迹的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寓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家庭、社会的生活日常中。4 .德育队伍全员化。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办好家长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教师专业发展(一)现状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92%,平均年龄43.5岁,已聘任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13人,初级教师9人,试用期6人,非编教师11人。教师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