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活动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活动方案一、活动意义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活动,对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并保护广大教师自觉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选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生态文明优质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教学成果传播交流,不断丰富和充实全省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库。二、参加对象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活动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交替进行。本次展评学段为小学,参加对象为全省小学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或教研人员。三、主题范围参评教师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设计适用于中小学教学的生态文明优质课,可从以下十个主题中自行确定教学主
2、题:(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七)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八)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九)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上主题可结合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相关内容具体拟定。四、名额分配成都市和承办市(州)各2名,其余市(州)各1名。五、展评方式现场展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六、参评要求(一)参评优质课力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紧贴我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
3、护工作实际,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和学生生活环境设置教学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多重综合教育目标的实现,寓环境教育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二)参评优质课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设计新颖、便于教学,具有应用和示范作用,教学内容应符合本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紧贴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经历。(三)参评优质课严禁从网络上下载或抄袭,一经查证,取消参评资格。七、活动流程(一)市(州)推荐各市(州)教科所(院)、生态环境局应以适当方式组织开展校、县(市、区)、市(州)的选拔活动,择优推荐优质课,未经市(州)选拔推荐不得参评。(二)材料提交1.各市(州)教科所(院)于2023
4、年10月10日前,将“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参评教师推荐表”(见附件2-1)与“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推荐课题汇总表”(见附件2-2)的电子文档(WORD版+签章扫描件)一起发至电子邮箱。2.各参评教师准备好优质课的教学案例和课件,现场展评时再提交会务组。(三)复核评审省教科院、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对各市(州)推荐材料进行复核,并组织专家评审组根据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评分表(见附件2-3)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科院、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联合发文公布。八、评选表彰(一)本次展评活动设置一等奖和二等奖,一等奖原则上不超过30%,二等奖不超过70%,获
5、奖作品的教师及指导教师(每位参评教师可确定两名指导教师)由省教科院、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联合颁发证书。(二)获评一等奖的优质课将上传至“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资源共享库和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供全省教师免费下载交流学习。九、其他事项(一)本次展评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人员餐费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统一保障,住宿费与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二)联系方式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瑶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附件:2-1.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参评教师推荐表2-2.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推荐课题汇总表2-3.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
6、课展评评分表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参评教师推荐表市(州)学段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职称(职务)最后学历指导教师姓名单位姓名单位工作单位电话手机通讯地址邮编EMAIL课名、对应年级及上报材料清单所在单位意见签章:年月0市(州)评委会评审意见签章:年月0备注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推荐课题汇总表市(州)学段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课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单位指导教师电话说明:本表由各市(州)教科所(院)填写,用于汇总推荐课题信息。填表人:联系电话:第二届中小学校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评分表项目评价内容权重实得分课程理解充分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要求,
7、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10%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创新性,落实知识教学、能力提升和素养培养的有效性。10%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得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教学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0%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严谨、合理有效,有深度、有创新。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合理搭建探究平台,注重知识结构化和素养化。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反馈,反馈活动紧扣学习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富有活力。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强。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扎实,无科学性错误。20%熟练运用电教设备、教具、模型、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板书设计科学美观。语言流畅,发音准确,教态自然。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问题设计科学、基础知识落实、技能训练得当,能力和方法培养充分,且效果明显。20%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教学轻松自如,学生学习兴致高,学有所获,教学目标达成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