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人常用介入放射诊疗知识宣教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病人常用介入放射诊疗知识宣教健康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病人常用介入放射诊疗知识宣教健康教育【说明作用】介入放射诊疗技术是运用X线影像技术,并通过四肢等外周动脉插管,将导管端插入主动脉的分支,并将造影剂或药物注入所要检查、治疗的靶器官或其周围,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诊疗技术。先进影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选择性地显示血管的正常或异常结构,使介入放射的应用更加广泛。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常用于:1 .心血管方面(1)冠状动脉造影。协助诊断怀疑冠脉病变或畸形,临床上症状不典型,无创检查难以确诊,治疗效果不佳者;非冠心病心脏手术前除外合并冠脉病变和畸形者。指导治疗确诊冠心病者拟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
2、路移植技术患者,需明确病变部位、程度和左室功能,以选择适应证、制定手术方案。(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经皮穿刺的方法将球囊扩张导管送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在严密监护下加压膨胀,使狭窄区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常于PTCA之后放人血管内支架,目的是预防再狭窄。2 .神经系统方面DSA应用于脑血管方面,可以选择性显示脑血管的正常或异常结构,而提示各种脑血管病,如脑缺血性病变、脑底动脉环闭塞症、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因其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结构,引导医生进行介入性治疗,如溶栓治疗、栓塞治疗、脑血管再通以及激光成型术等。3 .肿瘤治疗方面(1)外科手
3、术前行介入治疗富血管性肿瘤手术切除时出血多,存在一定风险,在外科手术前行介入栓塞术可明显减少肿瘤供血,缩小肿瘤体积,利于手术切除。如颈动脉体瘤的术前栓塞。(2)姑息疗法: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或术后复发肿瘤的患者(如肝癌),行介入治疗是缓解病情、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一种常用疗法。据报告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一年生存率50%55%)优于手术切除(一年生存率28%)。此外,介入治疗能使不能手术切除肿瘤转变为可切除肿瘤。生存期达5年以上并不罕见。(3)全身化疗的一部分,优点是:定位准确、疗效高、副作用少。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靶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使肿瘤缩小或消除。经皮动脉内导
4、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是采用介入技术穿刺动脉,将留置管置于靶动脉内,并与埋植于腹部皮下的药盒连接,该手术是在动脉内建立通道行长期规律性的化疗灌注或栓塞的安全简便方法,晚期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往往采用此种长期灌注方式。【特殊交代】1.术前护理(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简要讲解手术过程,讲清做此项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理解,给予配合。在得到家属或患者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2)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糖、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有需要及条件许可者可作CT或MRL彩超或ECT。(3)前一日按穿刺部位要求进行皮肤准
5、备,多为双侧腹股沟(含会阴部)处备皮。(4)进行碘过敏试验,必要时作青霉素过敏试验。(5)术前一餐禁食。(6)患者应穿病号服,用平推车送DSA室,同时带病历及其他检查结果报告单(CT或MRI),带造影剂(如优维显370)等必需药品。(7)作心血管检查治疗时,必须开通输液通路,并保持其通畅,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肌内注射安定IOmg,有过敏病史患者可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5mgo2.术后护理(1)检查造影或治疗拔出导管后,要按压穿刺部位1030min,然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2)严密观察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心电图及神志变化。(3)术后2h内每15min观察一次穿刺部位,了解有无出血,如见出血,应立即压迫穿刺处,并通知医生作紧急处理。术后824h可解除弹性绷带,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即可。(4)术后24h内平卧,保持安定,特别是穿刺部位一侧的下肢制动,不得坐起,大小便应用便盆,不能下床。(5)术后观察双下肢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6)术后4h可以进食,一般从半流质开始,不宜过饱。(7)术后持续静脉滴注和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以加速造影剂排泄,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8)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加强患者体温监测,防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