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5575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火力发电厂660MW机组新建工程主体工程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措施1.1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1.2精细化管理小组职责分工赵向东:总负责及现场总协调工作。古红初、尹大庆:负责审批施工部门编制的施工方案、专项措施、作业指导书;负责监督和检查施工中的质量及组织阶段性质量验收工作;负责组织施工不合格项的协调和解决;负责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协调施工现场出现的进度问题;负责记录和汇总相关问题,并向建设单位、监理汇报。朱峰、熊亚军:负责工艺阶段性或局部验收,现场主要负责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及施工过程中现场文明施工工作。刘俊、尹华凡、汪毅:负责工艺阶段性或局部验收,现场主要负责脱硝工艺

2、设备、管道系统施工的质量、进度及施工过程中现场文明施工工作。魏太:主要负责各类文件、资料整理、MIS系统建设工作。施工部门各班组:负责阶段性原材料用量及清单明细,负责施工单位现场原材料施工质量的一二级验收工作(包括现场文明施工,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负责做好项目及监理单位进行三、四级验收的配合工作。1.3施工各班组的管理职责1.3.1施工部门各班组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编制精细化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精细化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精细化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1.3.2施工部门各班组应该按照本细则的要求,并根据总体工期,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1.3.3精细化管理小组对施工部门编制的精

3、细化管理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定和审批,负责督促、检查控制措施和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将细则、控制措施中的主要内容落实到作业指导书中,并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指导施工,加强工程的精细化管理。1.4目标及主要控制环节1.4.1精细化管理总体目标加强方案优化和过程控制,加强业主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项目投产质量;建设西南部精细化管理标杆,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工程建设质量总体目标:不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分项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合格率100%,建筑工程优良率285%,安装工程优良率巳95%,争创国优工程。1.4.2工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混凝土结构质量

4、控制、设备基础质量控制、水工结构预防渗漏、回填土施工质量、楼地面施工质量、墙面、屋面防水施工质量、门窗及沟道盖板施工质量控制、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管道焊接质量控制。1.5混凝土结构控制措施1.5.1框架结构施工缝控制要点1.5.1.1框架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审查。作业指导书应根据框架结构的规模、层次、变形缝位置和施工技术条件,全面策划结构施工的区段和层次,合理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1.5.1.2框架结构的施工缝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留设。框架结构应尽可能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施工缝宜设在结构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施工缝处模板支设,应有防止胀模、漏浆的

5、措施。1.5.1.3如设计无特别规定,水平施工缝一般可设在柱变截面处、结构层或楼层顶面、大梁的下口、牛腿顶面。对叠合梁板楼盖结构,施工缝可留设在混凝土梁的上部。1.5.1.4结构施工的区段划分,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变形缝,尽量避免留设垂直施工缝。当必须留设时,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弯起钢筋的弯折区域,宜设在梁箍筋的加密区以外。由于施工、设备安装等原因,必须缓浇部分结构,当垂直施工缝确需设在梁柱的交接处时,应采取预设加强筋等措施。缓浇结构涉及重要的梁、柱或斜撑时,垂直施工缝留设方案应报经设计单位复核确认。1.5. 1.5施工缝处混凝土应妥善养护,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凿毛。在模板安装前,施工缝凿毛应

6、剥除浮浆、松散集料,使之露出坚硬、毛糙的石子。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冲洗干净,预先保水润湿24小时,清除表面积水,先铺设3050mm厚同成份的去石砂浆,然后再分层浇筑混凝土,保证新旧混凝土接触良好。1.5.2. 水混凝土的特殊要求1.5.3. 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明确清水混凝土的范围,确定施工工艺。对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对模板体系和混凝土链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策划,宜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宜保持原材料的颜色和技术参数始终一致。1.5.4. 2模板工程(1)模板面板可采用面层覆膜模板或面层加衬PVC模板、金属定型大模板等;模板龙骨、骨架材料规格应一致,结构应牢固稳定,拼缝应严密,尺

7、寸应准确。模板顶端宜高出墙梁浇筑高度50mmO(2)模板排列等宜进行周到策划。水平模板排列宜均匀对称、横平竖直;竖向模板不宜错缝排列,横缝宜在同一标高位置,明缝水平方向应交圈,竖向应顺直有规律。施工缝应尽可能设在明缝处。(3)模板尽量采用外抱箍、桁架和外支撑等方式加固,避免采用对拉螺栓加固。当必须采用对拉螺栓穿入结构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宜进行必要策划,对拉螺栓孔眼宜布置有序,排列整齐、美观,尽可能设在明缝处。对拉螺栓宜加设PVC套管,拆模后抽出螺杆,对孔眼及时进行无色差处理。(4)木模板材料应干燥,下料应准确,切口应平直且宜刨光,组拼前应调平、调直。模板龙骨不宜有接头,当确需接头时应错开,Im条

8、带范围内,接头数量不应超过主龙骨总数的50%o模板加工后,宜预拼检查,应对模板的平整度、外形尺寸、相邻板面高低差以及对拉螺栓组合情况等进行校核,符合要求方可用于工程。(5)模板安装前应清洁面板,宜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之间应连接紧密,拼接缝处应有防止漏浆的措施。对拉螺栓轴线应与模板面垂直,受力均匀。(6)清水混凝土应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及时对表面进行清理、修饰,采取成品保护措施。1.5.5. 3钢筋工程(I)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应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的强度、颜色应尽可能与混凝土接近。(2)所用钢筋应清洁,无明显锈蚀和污染。钢筋扎丝的尾端应朝向构件截面的内侧。1.5.6. 4混凝土工程(

9、1)清水混凝土宜根据施工范围和方量,一次备足原材料;当方量较大、工期较长时,应采用同一规格、同一生产源地的原材料,保持原材料的颜色和技术参数始终一致。(2)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试配,宜进行工艺试验或开盘鉴定,制作清水混凝土样板,选择合适的配合比。(3)清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设备,每次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处长2030So(4)混凝土拌和物入泵坍落度值:柱混凝土宜为15020mm,墙、梁、板的混凝土宜为17020m,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结束到入模时间,不宜超过90mi11o1.6重要设备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 6.1基础设备尺寸控制措施1.6. 1.1设备基础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专业对施工图进行

10、图纸会审,重点核对设备基础定位尺寸、标高是否与总图吻合、是否正确;土建的预留孔(预埋件)尺寸、位置是否与设备安装图一致。1.7. 1.2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办理隐蔽检验手续。1.8. 1.3安装的模板、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蔽检验手续。螺杆采用直埋式时,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样架,汽机螺栓固定架设计必须附有计算书。1.4设备基础在混凝土浇筑前应组织相关专业进行综合验收,重点核对设备预留孔洞、埋件、螺栓的位置及数量、支撑面标高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要求。1.6.2混凝土质量的控制1.6.2.1设备基础浇筑前应清

11、理地基或基土上的於泥,并应有防水、排水措施。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但不积水。1.6.2.2设备基础如果分两次以上施工,应特别注意预埋螺栓、预留孔的底标高是否在施工缝以下,如果在施工缝以下,应调整施工缝位置或提前埋设螺栓或预留孔洞。1.6.2.3模板宜采用双面覆膜模板,如有必要时,涂刷隔离剂,以利拆模和保证结构表面平整,使混凝土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标准要求。1.6.2.4冬季施工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根据测温记录,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内力松弛效应。1.6.2.5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

12、滑,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用腻子补齐后粘贴胶带防止漏浆。1.6.2.6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L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问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1.6.2.7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1.6.2.8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1.6.

13、2.9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1.6.2 .10设备基础移交前,应核查基础混凝土龄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原则上不得进行设备安装。1.6.3 二次灌浆质量控制1.6.3.1灌浆前清理干净所需灌浆的区域,除去灌浆去混凝土表面的油脂,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支模要牢固、美观、可靠、不漏浆,并留有排气孔。1.6.3.2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主要采用高强、无收缩的灌浆材料。这类材料生产厂家较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在选择供货商时要注意慎重。无论采用哪种材料,除了要进行常规的进场材料检验外,还要按说明书要求对该批材料进行模拟施工,并对同条件

14、养护试块进行强度、收缩性等主要指标的测试,达到规定指标后方可使用。1.6.3.3二次灌浆一般采用人工灌注、振捣,不宜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也不宜采用化学灌浆泵进行灌注,这些工具(设备)使用中产生的振动,极易引起垫铁的滑动或螺杆的偏移,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及安全。1.6.3.4二次灌浆应按先套管(预留孔)、后台面的顺序进行,待所有套管(预留孔)灌注结束后,再对台面进行灌浆。灌浆从一个方向按顺序逐个进行,每灌完一个套管(预留孔)后,都要在图纸上做出标记并相关记录,避免出现遗漏现象。1.6.3.5灌浆前,应根据套管(预留孔)的内径、螺杆直径,计算出每个套管(预留孔)内应灌入灌浆料的体积进行计量。如果实灌

15、体积和计算容积基本相符,则可以确定该孔已灌注密实。如果不符,则要分析原因:当实灌体积小于计算容积时,可能是套管(预留孔)内出现空洞或垃圾未清理干净;当实灌体积远大于计算容积时,则可能有模板漏浆现象。1.6.3.6灌浆完成后,及时将表面压平磨光,并采用相应材料的覆盖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少相关技术规范规定。1.6.3.7设备进行试运前,应对二次灌浆层进行一次检查。二次灌浆层应密实,无表面裂缝,无蜂窝、麻面,灌浆面略高于设备结构底板底面。二次灌浆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进行设备试运。1.7水工结构预防渗漏措施1.7.1预防施工缝及施工冷缝处渗漏的措施1.7.1.1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形式必须符合设计

16、和规范规定。地下工程、水工结构的施工分区、分段,首先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变形缝,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底板不得留垂直施工缝,设计有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分仓浇筑。当底板与墙体(或池壁)分开施工、需留水平施工缝时,禁止将施工缝设在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300mm以上的墙体(或池壁)上。1.7.1.2施工缝处混凝土应妥善养护,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凿毛。在模板安装前,施工缝凿毛应剥除浮浆、松散集料,使之露出坚硬、毛糙的石子,在墙体(或池壁)中部沿纵轴形成凹槽或凸槽企口。1.7.1.3水平施工缝在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预先保水润湿24小时;先铺水泥净浆,再铺设3050mm厚L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