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礼物》专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伟大的礼物》专题党课讲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最伟大的礼物专题党课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医院党办的XX,今天我的党课题目是最伟大的礼物,那么这个最伟大的礼物是什么呢?在揭晓谜底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也是“两弹一星”23位功臣元勋里面,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就是郭永怀,一个应当被世人所熟知的名字,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入他的故事。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果断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
2、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郭永怀便是其中的一员。当朋友们都劝郭永怀夫妇留在美国时,郭永怀义正言辞地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1956年,郭永怀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当周总理询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想要马上投入工作。自此,郭永怀几乎再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当他想买一双棉靴给女儿过冬时,却因不知道尺码而止步于商店门口。当女儿向他索求生日礼物时,他没办法实现,便指着天空,对女儿说:“那里以后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因一人横跨“两弹一星”三个
3、领域,郭永怀的工作异常忙碌,常常彻夜不眠,警卫员要给他铺褥子,他却坚持只睡钢丝床,因为这样一翻身就能疼醒,不至于让自己睡太久。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核试验基地发现了一个重要实验线索,便乘坐加班的小飞机连夜飞回北京。不幸的是在距离着陆仅400米的时候,飞机坠毁了。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发现两名男子紧紧抱在一起,费力分开后,才发现两人中间藏着一包鼓鼓囊囊的东西,直到身体烧焦,也没有松手。正是这一包东西,使得我国第一枚热核武器试验取得了成功。在郭永怀去世的第22天后,第一枚热核导弹爆炸在中华大地上;在他牺牲的两年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遨游于太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许诺给女儿的礼物也出现在天空
4、里。这就是郭永怀的故事。在“两弹一星”的事业里,有太多人的奉献和牺牲。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更是祖国的儿女,他们用生命和血汗在祖国大地上锻造科技创新的丰碑,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更为大家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两弹一星”精神,这就是最伟大的礼物!那这份礼物伟大在何处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我觉得用三句话来阐释再贴切不过1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事业的背后,有无数个像郭永怀这样热爱祖国的科学家、解放军和普通建设者们。他们心中有大我、至诚报国,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结合在一起;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当无名英雄,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
5、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诗篇。2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一大批科学家和建设者,在“春风不度”的戈壁滩上,冒高温、顶沙尘、住土屋、挤帐篷、喝苦水,奋战两年多建起了导弹试验基地。凭着这股干劲、这股精神、这种热情,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上又一个自行研制原子弹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的国家,仅仅用了两年零8个月就实现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跨越,这是核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广大科研人员和全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3大鹏之动,非一羽
6、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指示下,分工负责、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以最大限度调动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集中力量、形成拳头,重点工程重点突破。时代意义那么为什么说“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核科学技术和空间技术是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科技成就,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辉煌标志,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几代科技工作者艰辛求索、锐意创新、勇攀高峰,让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
7、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爱国是“两弹一星”精神最鲜明的底色,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两弹一星”的成功进一步昭示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仅鼓舞着科技工作者,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庚子年初,党委书记徐道亮扛起“火线”担当,带领江苏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在扬州疫情最严重时候,院长束余声坐镇三院,带领重症医疗队圆满完成了“
8、双零”的目标任务;“重症八仙”郑瑞强先后六度出征,奋战在武汉、新疆、大连、石家庄、驻马店等抗疫一线,“我来”成为了他的口头禅。我院军嫂黄冬兰与丈夫相识4年多,相聚不过60天,孤独是她生活中所要承受的重量。去年7月,她留下断奶不久的孩子,登上了支援南京的大巴,和远戍边关的丈夫成为了“战”友。外科柏斗胜、蒋国庆团队攻坚克难,率先在本地区成功开展了多项达芬奇机器人援助下疑难复杂的腹部手术,成为广大患者的又一个福音。可见,岁月虽然远去,但精神永存。我们一直在传承和发展着中国精神!争做捍卫人民健康的“硬核青年”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发扬好中国精神呢?个人认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度续精神血脉,克服本领恐慌,破除路径依赖。在思想信念上“沉”,在本职岗位上“磨”,在科研创新上“钻”,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反思提升自我,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精神干出实效,在学与用中练就为民服务的“真功夫”,早日成长为捍卫人民健康的“硬核青年”,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