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5720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目录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基层治理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学习“浦江经睑”心得体会主题教育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带头接访群众,形成了著名的“浦江经验:近日,人民日报发布题为从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的评论,强调了“浦江经验”对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的重要意义。20年来,“浦江经验”从金华走向全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组工干部,更应从中汲取精神内涵,将“浦江经验”和区委“三大三强”要求有机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强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浦江经验”强化能力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2、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浦江经验”表明,要做好信访工作,要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奋斗韧劲,也要有“奋发作为,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只有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才能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只有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要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尺,高效率、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为一名有能力、敢担当的优秀干部。心系群众、调研民情,以“浦江经验”强化思想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信访工作队伍,不断开创信访工

3、作新局面J“浦江经验”要求党员干部主动倾听民意、体察民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将基层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调研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时刻不忘自身身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聚焦问题、务实高效,以“浦江经验”强化工作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浦江经验”展现了一种优秀的基层治理思路,即要坚持问题导

4、向,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工作时要坚持“两步走”,第一步是要发现问题,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找准问题症结。第二步是解决问题,既要真正走进群众心窝,化解问题,又要务求实效,变“接诉即办”为“未诉先办”,切实高效地解决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做到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办。“学”只是过程,“做”才是目的,我们应当以学促行,以行践学。想运用好“浦江经验”,不仅要加强学习,将主题教育深化于学,还要注重研讨,将群众所需内化于心,更要坚持调研,将为民服务外化于行,实现强素质、强作风、强效能,做新时代的“三强干部基层治理运用好“浦江经验”心得体会“浦江经验”是2003年习

5、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示范带动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在“浦江经验”2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经验,并从中获得重大治理启示,不断在基层治理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解好基层治理难题。主动钻进“矛盾窝”里“诊脉寻方”。“领导多下去,群众就少上来”。在大接访中形成的“浦江经验”,要求领导干部下访,其实就是让领导干部直接奔赴基层的“矛盾窝”,面对的往往是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准诉求,以及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下访是一个重要抓手,这也是学习运用好“浦江经

6、验”的内在要求。通过领导干部下访,能够及时到现场听取基层群众声音,了解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各类矛盾的成因,及时梳理诊断各类矛盾问题的难点、痛点、堵点,从而实现“对症下药”,形成针对性强的“妙方良药”,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为基层化解矛盾。走入“田间”、坐着“板凳”会诊“疑难杂症”。领导干部下访,既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机会,也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必修课。“浦江经验”突出强调,在基层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是最管用的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还与“浦江经验”倡导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

7、桌子上”研究问题的办法相结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践行宗旨为民造福。这种下访方式在收获良好的干群关系的同时,也有助于现场把脉问诊,与群众面对面互动解释问题、解决矛盾,有效推动“疑难杂症”的清除。轻乘“清风正气”,奔赴“下访考场”。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后说:“领导干部下访关键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果下访一趟,实际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只是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J通过领导干部下访,有助于倒逼领导干部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工作导向,聚焦问题、

8、实干担当,不断加强理论知识、政策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从而有效推动解决基层治理问题。学习“浦江经验”心得体会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拉近干部群众距离、赢得老百姓真心点赞的好事,“浦江经验”由此形成。这一经验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过硬作风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蕴含其中的深邃思考和系统谋划,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效能,着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打

9、通基层治理“信息壁垒”。都说基层治理难,难在哪里?难在信息不对称,难在群众不理解和不信任。“浦江经验”倡导“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进领导干部面对面了解民生疾苦、掌握实际需求,让群众增添信任、减少怨气,信访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意;根植于群众,才能走进群众心田。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俯下身子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声音,心贴心感知群众冷暖,将群众的疑惑不解一个个解答清楚,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个个详细记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网络手段,通过调查问卷、网上信箱等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更大范围地收集到民情

10、民意,更加精准地解题破难。坚持问题导向,正确看待基层治理“疑难杂症:问题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选择逃避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下访接访的第一站安排在了当时一年上访量超过万件,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从而创造了上访数量急剧骤降、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浦江经验二问题是推进和改进工作的动力,是干事创业的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以“成一件,带一片”的目标导向,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发现一个,解决一类”的敏锐找准找实推进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

11、口,用“抓一件,成一件”的韧劲让基层治理问题解决见底见效。坚持担当尽责,推动基层治理“再上台阶”。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众所周知,信访问题,很多是长期积累的疑难、复杂问题。可以看到,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的省份,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矛盾纠纷频繁多发、信访问题新老交织,处理好这些问题,靠的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靠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凡本领,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致广大而尽精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堵点多、痛点多、难点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牢记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补齐民生短板,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厕位民生“六位”建设;用心用情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