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课堂教学.ppt(7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适应症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的适应症包括:新鲜不稳定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新鲜不稳定骨干骨折。新鲜复杂骨干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骨干骨折。新鲜开放性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的新鲜开放性骨干骨折。部分新鲜关节内骨折股骨颈、踝关节、胫骨平台等部位的新鲜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鲜骨折骨折诊断骨折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受伤史、全身情况、局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受伤部位的X线检查等,将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作出骨折是
2、否存在、骨折部位和类型、移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正确诊断结果的过程。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鲜骨折骨折诊断受伤史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有发热、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症。如合并外伤性休克和内脏损伤等,还有相应的表现。局部情况包括(1)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活动功能障碍(2)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线片证实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是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易发生不连接。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肱骨
3、干骨折主要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1肱动脉的投影:在腋窝顶与肱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联线上。2正中神经的投影:与肱动脉相同,唯其上部稍在肱动脉外侧,下部稍在肱动脉内侧。3桡神经的投影:自腋后皱壁下,斜经臂后部至臂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再由此处至肱骨外上髁连一线。4尺神经的投影:在上自腋窝顶,下至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中点间的连线上。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肱骨干骨折临床表现及诊断1上臂有明显的外伤史。2局部疼痛、胀、压痛剧烈,或伤肢肢体有环形压痛。3上臂出现短缩、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4X线检查:肱骨干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有断离。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肱骨干骨折穿针外固定器疗法治疗新鲜闭合肱骨干骨折合并
4、软组织挫伤较重,或局部外固定有困难者可直接采用穿针外固定。此疗法最适合中、下1/3骨折。应用此疗法,可有效地避免骨折端的分离与旋转移位,避免了切开复位对骨折端周围组织的血运破坏,故能收到良好地治疗效果。陈旧性肱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肱骨干骨折 1.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局部或臂丛阻滞麻醉。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穿针部位的准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一般2.5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2.穿针部位及方法:近端穿针部位:三角肌粗隆上45cm距臂内侧1.52cm处,自前向后穿针。穿针时应注意避开臂内
5、侧的血管神经束。远端穿针部位:肱骨内外髁间连接线上23cm,肱二头肌腱外缘,穿针时注意一定贴着肱二头肌外缘,以免损伤外侧的桡神经及内侧血管束。肱骨干骨折 (3)复位固定:遵循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应用原则,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行器械牵引,然后应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如果良好就拧紧所有旋纽,如果情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肱骨干骨折 术后处理及功能锻
6、炼:(1)注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2)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3)根据肱骨肿胀消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4)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术后2周,可进行肘、肩 关节的功能锻炼。(6)术后68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继续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之一。多发生在5岁12岁,平均年龄7岁。约占肘部损伤的30%40%。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
7、挛缩和肘内翻、外翻畸形。因此,这种损伤在治疗时必须加以重视。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1.伸直型 肘关节伸直位受伤。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而骨折近端向前方移位。伴有侧方移位者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2.屈曲型 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肘尖先着地,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亦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3.粉碎型 若肱骨下端受到压缩性暴力,则发生粉碎型骨折,又称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呈“T”型或“Y”型。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 无移位骨折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有压痛,功能障碍。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合并神经或血
8、管损伤时可见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循环障碍。伸直型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三角关系仍保持正常,这一点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适应症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探查处理软组织严重肿胀,出现张力性水泡,其它外固定措施无法应用陈旧性骨折,需折骨、切骨矫形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 4、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全麻。能配合的较大儿童可用局部或臂丛阻滞麻醉。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70。穿针部位的准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一般1.52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
9、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2)穿针部位及方法:近端穿针在喙突与三角肌粗隆连线中点自前向后垂直于肱骨干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穿针时应注意避开臂内侧的血管神经束。远端穿针在尺骨鹰嘴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3)复位固定:遵循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应用原则,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行器械牵引,然后应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如果良好就拧紧所有旋纽,如果情
10、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4)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注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根据肱骨肿胀消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术后2周,可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术后46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桡、尺骨干双骨折 桡、尺骨干双骨折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多发生在青、少年
11、。二骨完全骨折后,折端间可发生重迭、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桡、尺骨干双骨折 诊断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前臂活动功能丧失,动则疼痛加剧。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多有短缩、成角和旋转畸形,但儿童青枝骨折仅有成角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有移位的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照片应包括腕关节和肘关节,正侧位前臂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合并上、下桡尺关节脱位。若骨折后患肢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手指麻木发凉或发绀,被动活动手指疼痛加重,应考虑为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
12、固定治疗 1.手法复位 麻醉生效后,对前臂的上1/3骨折,采取旋后位牵引;中1/3与下1/3骨折,采取中立位牵引,并都加以分骨,使前臂骨折初步复位,并由两助手维持牵引及夹挤分骨下的位置不变。2.穿针部位:近端在尺骨鹰咀下方2cm处的内外侧,与骨干垂直;远端在桡骨茎突上1.5cm处及尺骨茎突上1cm。3.穿针要点:患者仰卧,上臂外展90,屈肘90,维持牵引及分骨下穿针。上1/3骨折前臂旋后60穿针;对中、下1/3前臂中立位穿针。远侧针进针时要稍靠背侧,腕部轻度屈曲,防止血管神经。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针穿好后,以无菌纱布覆盖针道,助手即可放开患者肢体,安装外固定器。上1/3骨折,将前臂
13、固定在旋后60;对中、下1/3固定于中立位。复位不全者再通过手法和器械调整加以纠正。最后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平面,于掌背侧放置蝶形或弧形压板,防止掌背侧的移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同时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孟氏骨折 尺骨上尺骨上1 13 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又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又称孟氏(称孟氏(MonteggiaMonteggia)骨折。它是指尺)骨折。它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尺骨上骨半月切迹以下的尺骨上l l3 3骨折,骨折,同时桡骨头自肱桡关节和上桡尺关节脱同时桡骨头自肱桡关节和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尺骨上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尺骨上l l3 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可发生于各种年龄
14、,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多见于儿童。但多见于儿童。孟氏骨折分型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能引起孟氏骨折,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和特殊型四种损伤类型。1.伸直型表现为尺骨上1/3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前外方脱出。2.屈曲型表现为尺骨上13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3.内收型 表现为尺骨冠状突下方骨折,骨折断端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外侧脱出。4.特殊型为桡、尺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出。孟氏骨折诊断 伤后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移位明显者,前臂背侧可见尺骨成角畸
15、形。检查时,在肘关节前外、后外或外侧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骨折和脱位处压痛明显,被动旋转前臂时有锐痛,可扪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可合并桡神经损伤。X线正侧位照片应包括肘、腕关节、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和桡骨头的移位方向。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若不注意临床检查,常易发生桡骨头脱位的漏诊,应根据受伤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认真阅读X线片,以作出正确诊断。孟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先手法复位再穿针连接外固定器,最后手法与器械结合整复残余移位。盖氏骨折 盖氏骨折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桡骨下 1/3骨折极不稳定,整复固定较难,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容易漏诊,造成
16、不良后果。故对这种损伤应予足够重视。盖氏骨折分型 桡骨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临床可分为三型:第一型:桡骨干下1/3骨折(一般为青枝型),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第二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移位较多,桡尺远侧关节明显脱位,多属传达暴力造成。此型最常见。第三型:桡骨干下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盖氏骨折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部向掌侧或背侧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胀,压痛,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当检查桡骨有明显假关节活动而尺骨尚完整时,即应想到本病。拍摄 线片时,必须包括腕关节,以观察下桡尺关节的分离程度,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盖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按照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程序复位固定。新鲜盖氏骨折麻醉生效后,先行手法复位纠正桡骨短缩和成角畸形,使尺骨小头还纳然后骨针自桡骨茎突上1.5cm处穿入至尺骨茎突上1cm穿出,使盖氏骨折的几种移位,均得到了解决;近端在尺骨鹰嘴下2cm处穿针,连接外固定器进行牵引,纠正桡骨的残余重叠和成角畸形,再以手法残余移位。最后,根据骨折的分型,在掌背侧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