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7741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知识卡片知识卡片1作者名片作者名片陈子昂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今属四川)人。少年人。少年任侠,任侠,十八岁始发愤读书,博览群书。十八岁始发愤读书,博览群书。24岁举进岁举进士,士,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所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中世病,但罕为所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陈陈 子子 昂昂 1 1、唐代文学家。字、

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伯玉,梓州射,梓州射洪(今属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遗,后世称陈拾遗陈拾遗。有。有陈子昂陈子昂集集。2 2、主张: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的诗风,恢复诗诗 经经的的“风、风、雅雅”传统,强调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提倡提倡汉魏风骨汉魏风骨。存诗。存诗100100余首,其中最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具代表性的是感遇感遇3838首和首和登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歌。3 3、地位: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岭。白居易评价白居易评价:“

3、杜甫陈子昂,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才名括天地。”2文题背景文题背景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宴会的情景落笔。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

4、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衬托衬托春夜别友人二首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其一)的颈联用了以景衬情的方法。的颈联用了以景衬情的方法。衬托的艺术手法在衬托的艺术手法在2010年天津卷和湖北卷和年天津卷和湖北卷和2011年重庆卷的古年重庆卷的古诗鉴赏中都作了重点考查。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诗鉴赏中都作了重点考查。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

5、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冷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正反相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

6、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抑之感。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厚和雅。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送魏万之京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

7、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李颀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后归隐。他交游颇广,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1.“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

8、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第一联,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先说朋友要走

9、,再说“昨夜昨夜微霜初渡河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鸿雁”、“云山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愁里听”和和“客中过客中过”,即,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请从

10、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第三联第三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标志着寒天的到来。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催寒近”、“向晚多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

11、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尾联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 这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754

12、)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宣城是南齐大诗人是南齐大诗人谢朓谢朓居住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对此素来独有情衷。诗歌背景:诗歌背景: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是如何表达的?思考思考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的深情关切之情。借景抒情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 修辞:对偶。修辞:对偶。“青山青山”对对“白水白水”,“横横”对对“绕绕”,“北郭北郭”对对“东城东城”,“浮云浮云

13、”对对“落日落日”,“游子意游子意”对对“故人情故人情”。工整华丽。工整华丽。比喻:把比喻:把“孤蓬孤蓬”“”“浮云浮云”比作比作“游子游子”,漂浮不定,写,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把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把“落日落日”比成自己,表达自己与比成自己,表达自己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横横”描写青山横亘绵延的描写青山横亘绵延的静态之美静态之美;“绕绕”描写白水的潺潺流过的描写白水的潺潺流过的动态之美动态之美,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画面,暗写依依惜别之情。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画面,暗写依依惜别之情。找出诗中写

14、景句找出诗中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说说它的表达效果。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效果如何?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何以堪。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拓展延伸篇拓展延伸篇总结: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一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

15、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诗歌题目往往有有“赠赠、别、送、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也有写同僚之别同僚之别,甚至写,甚至写匆匆过匆匆过客之别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有的词浅情深。送别诗的特点送别诗的特点:托物寓情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寄情于景形象生动、寄情于景情情景交融、运用名言景交融、运用名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