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78960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说课标:新课标主张“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J说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及古诗单元)24课唐诗三首的第二篇古诗。本诗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怀

2、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还是不够。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歌行体”的诗歌,所以在感受诗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歌行体”的特点。掌握诗歌诵读的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感受诗人忧国忧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说教学目标:1、读诗文,了解“歌行体”诗歌的韵律及特点。2、品诗文,学习本诗描写及修辞手法。3、感诗文,了解当时战乱不休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说教学过程:本次授课共分为三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见一位老朋友,曾经,他意气风发,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后来,他经受战乱之

3、苦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苦之言,他是谁呢?没错,他就是杜甫。为什么他的诗文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我们常说杜甫的一生被安史之乱所羁绊,20多岁的杜甫对于生活是充满了向往和热情的,而他的一生却并没能如他所愿,即使是这样,在经受了生活如此捉弄后,他仍送给这个世界一首伟大的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二、新授课:(一)读诗歌,明格律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歌行体”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押韵及节奏)歌行体: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节奏:七言句一般遵循“二/二/三”或“四/三”的节奏;九言句可视为七

4、言句的延长,按照“二/二/二/三”的节奏来读即可,有时根据意思的断续也可以做“四/二/三”或“二/四/三”的处理。押韵:aoiean2、听范读正音。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愿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色,秋天淡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矫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衣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品诗歌,明诗意:1、品第一节,回答问题:(1)标题是“茅

5、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先看看是什么样的风能把屋子给吹破,诗人用到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写风?(提示学生抓住动词)示例:正面描写:怒号、卷侧面描写:飞、渡、洒、挂胃、飘转、沉(2)茅屋为秋风所破,诗人的心情如何?示例:焦急、惘怅、痛惜、无奈2、品第二节,回答问题:(1)正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难人”我们看看“怒风破屋”后,还有什么考验等着小茅屋?群童盗茅(2) “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示例:叹息自己命苦;(联系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叹身边的人生

6、活苦;(群童抱茅是仅仅是因为调皮吗?)叹战乱给人民的苦。3、品第三节,回答问题:(1)怒风破屋,群童抱茅后,看看诗人的茅屋现在是怎样的惨状:“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示例:环境描写,烘托凄凉的氛围,突出诗人凄凉、惘怅的心情。(2)本节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示例: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被子陈旧、天气寒冷、秋雨连绵,体现出诗人生活的贫困凄苦。(3) “自经丧乱少唾眠”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身的悲苦遭遇吗?示例:诗人因自己的生平遭遇而忧愁,同时也因为国家的破碎而担忧。诗中恶劣的环境既是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诗人的家被风雨侵袭,而国家也饱受战乱,风

7、雨飘摇。4、品第四节,回答问题:(1)茅屋被破,屋漏难眠,面对这样的悲苦现实,诗人想到了什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这一理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示例:胸怀天下,舍己为人,忧国忧民(三)悟诗文,感精神1、如何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示例:诗人身处漏雨茅屋,却突发狂想“大庇天下求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2、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你觉得杜甫变了吗?为什么

8、?示例:二十多年的光阴,他经历了宦场沉浮,看破了世态冷暖,经受了人间疾苦,但他仍然保留着那一颗以一己之力,可抗天地的伟大胸襟,这样的人才担得起“诗圣”的称号。三、小结: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古到今,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说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现 怒风洒茅实 群童盗茅J 屋漏难眠理想 企盼广厦急自叹己悲(愁)忧(愿)天下寒士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舍己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