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本基坑开挖较深,周边建筑物较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便于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可行的应急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本基坑工程进行监测。1.1 一般要求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基坑施工过程中除监测单位对基坑实施专门监测外,施工单位也应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构筑等实施自测监控。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论告知基坑施工单位,并根据监测点所监测的数据成果绘制成沉降、变形曲线特征图,分析基坑边坡变形趋向,以便掌
2、握基坑的变形特征,保证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1.2 监测目的1、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掌握施工期间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基坑设计,指导基坑施工,提高基坑信息化施工水平。1.3 监测内容支护桩顶部竖向、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地表竖向位移;立柱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水平及竖向位移
3、;邻近建(构)筑物倾斜;邻近地下管线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体系裂缝;邻近建(构)筑物裂缝、地表裂缝;基坑内地下水位等;1.4监测点布置1、桩顶边坡土体、桩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关键部位宜加密测点。2、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深层位移测斜孔布置在支护桩内,在支护桩施工时埋入,深度与支护桩入土深度相同。3、邻近地面建筑物、设施及地下管线监测范围宜从基坑边后开挖深度3.05.0倍的距离,监测周期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地下室施工结束止。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观测方便,易于保护,沉降量观测点应布置在墙角、柱身、门边等外形突出部位。每栋建筑物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
4、六个点。管线上观测点的数量一般应在23节管线上设一观测点,一般采用直接法设置,观测标志可用抱箍直接固定在管线上。在不宜开挖的地方,可用钢筋直接打入地下,其深度与管底齐平,作为观测标志。1.5监测时间间隔1、基坑监测从基坑土方开挖时开始进行,到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时结束。2、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初始数据,且不宜少于2次。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初期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天,开挖中期不宜超过2天,开挖后期每天观测。当测试数据接近监控报警值时或防汛期间、暴雨期间应加强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16险情预报基坑监测过程中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各项监测数据及初步分析结果,在监测数据发生急剧变化时,将会同甲方及有关部门综合分析,预测各因素的发展趋势,共同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当监测数据发生以下情况时,应进行预警。1、支护桩侧向最大位移累计超过30mm或连续三天变化速率超过2mmd时;2、支撑轴力、立柱内力达到设计控制值的80%时;3、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各种危险现象,如:支护结构发生明显变形、基坑周边地面或建筑物的裂缝在扩大、严重的基坑管涌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