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8834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生态系统碳汇开发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旨在促进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落实碳中和目标。根据方案,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由监测核算、巩固提升、价值实现三个关键环节组成业务闭环,形成固碳增汇工作持续推进的驱动力。其中,监测核算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库本底和碳汇能力、评估固增汇成效的基本途径,是开展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作的基础;巩固提升是通过保护和优化碳汇空间、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途径增强碳汇,是开展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作的核心;价值实现是把碳增汇成效转化为经济价值,使实施碳增汇行为的主体获得相应回报,从而促进全社会参与固

2、碳增汇,是持续驱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关键。(打造固碳增汇全链条能力,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碳汇价值实现有多种路径,而碳汇开发是当前技术相对成熟、管理相对完善的价值实现方式。生态系统碳汇价值实现途径逐渐完善生态系统碳汇是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涵盖了主要的自然资源种类(图1)o生态系统碳汇开发则是将各类人为影响产生的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量化、认证,使之成为可交易碳汇指标(图2)。通过市场交易可将碳汇增量转化为经济收益,从而实现碳汇资源转变为资产、进而转变为资金的转化过程,促进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气二氧化碳草地碳汇土墉碳汇湿地碳汇资金碳汇

3、收入方法学制定、修改、评审、更新等图2碳汇开发总体逻辑图碳汇开发机制属于温室气体减排核证机制,是支撑碳汇量化和认证的制度工具,是碳汇开发的关键。目前碳汇开发机制主要包括国际的VCS、国内的CCER和部分地方推行的碳普惠制度等。VCS(自愿减排核证标准)是由国际气候组织、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起的非营利组织Verra建立的碳减排认证机制,也是当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碳减排认证机制。我国有注册部分林草和农田VCS碳汇项目。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是涵盖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等领域的自愿减排机制,该机制从2012年起开始运作,至2017年暂停。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在新闻

4、发布会上表示,力争2023年内重启CCER;7月,生态环境部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CCER机制有望近期成为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开发变现最主要的途径。(简评I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即将进入快车道)夯实自然资源工作基础,为生态系统碳汇开发提供保障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可为生态系统碳汇开发提供基础保障,包括数据保障、要素保障和技术保障三个方面。(1)推进碳汇调查监测和评估,为碳汇开发提供数据保障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基础上,加快建立全面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估体系。一方面,充分结合森林、草原、湿地、海域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基础,利用“天空地立体监测网,建立大范围、高频次、常态化生态

5、系统碳汇监测体系,摸清区域生态系统碳库本底和固碳能力,评估生态系统碳汇开发潜力。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样地实测、遥感监测等方法,优化项目级别评估技术,跟踪人工造林、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的固碳增汇成效,预测和分析碳汇开发收益与风险,优化项目管理。(2)落实空间优化和生态修复,为碳汇开发提供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优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障固碳增汇空间要素供给,全方位、多途径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一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功能,把固碳增汇深度融入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如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乡村振兴规划等,构建有利于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空间格局,夯实生态系统碳汇基础。二是协同推进固

6、碳增汇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矿山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各类生态修复中,把固碳增汇作为修复的重要目标,丰富生态系统碳汇开发场景。(3)完善方法学体系,为碳汇开发提供技术保障优化现有林业碳汇方法学,研究制定多样化生态碳汇类型的方法学,完善碳汇资源开发和认证技术标准。一是从开发条件、监测方法、质量管理等方面,推动完善现有林业碳汇开发方法学,提升其科学性、易用性和普适性,促进林业碳汇开发大规模开展。二是针对草原管理、湿地修复、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水田垦造等活动,制定草原、湿地、海洋、农田等生态系统碳汇认证标准和开发方法学,加快促进各类具备额外性的固碳增汇活动所产生的碳汇增量,实现其生态产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