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全区学校体育工作,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全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
2、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创新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体教融合发展,坚持以赛促练、以评促教,持续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2 .着力补齐短板,特色发展。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构建特色发展新格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传统体育项目
3、,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3 .汇聚工作合力,协同育人。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和体育后备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三)工作目标至2023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至2025年,全区基本建成体系健全、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竞赛有序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各级各类学校“一校一品,
4、“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基本形成,争取在全区中小学创建50所体育传统特色校,整体提升全区中小学校体育的层次和水平。至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二、主要任务(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1.开齐开好体育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开设刚性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建立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纵向衔接、主线贯穿、循序渐进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小学一至二年级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高中阶段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体育课程重点发展学生运动专长,体育课
5、每周不少于2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总学时不少于144学时(8个学分)。特殊教育学校推广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丰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规范体育课堂教学,严禁挤占和挪用体育课时,加强体育课堂过程性管理,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品质。2 .拓展学生体育锻炼路径。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科学安排学生校内体育活
6、动时间,丰富校内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目标,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强化标准意识,稳步提升青少年学生军事训练质量。3 .加强体育特色校建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增设空竹、摔跤、棋类、穗球、跳绳等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工程,完善“一校
7、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把学校体育特色活动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估的重要指标,建设一批高水平、高品位、有特色的学校,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学校体育新格局。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完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提高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水平。4 .贯通体教融合渠道。全面落实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加强体教融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贯通培养体系。科学布
8、局各学段体育特色校、体育竞技人才贯通培养校,加强田径和“三大球”项目贯通校的对口培养,打通体育后备人才持续成长通道。促进社会资源共享,调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支出结构,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开放互促共进机制,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强化特长生招生、培养、管理,加大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对口输送力度,形成体育后备人才梯次培养新格局。5 .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充分发挥传统特色学校优势,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
9、衔接,整合学校比赛和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鼓励各中小学校组建学校运动队、代表队,参加区域乃至全省、全国联赛。健全青少年联赛体系,建立区级每2年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校园足球联赛,不定期举办球类单项竞赛和大课间竞赛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2次运动会的体育竞赛机制,积极促进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健全田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冰雪运动等单项比赛常态化机制,学校经常性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体育文化节、夏(冬)令营等活动。6 .建设区域体育俱乐部。依托区域内体育特色校、传统校,发挥其师资、场地、设施优势,探索组建开放的区域体育俱乐部或训练营,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吸纳不
10、同年龄段的体育苗子,利用节假日开展不同体育项目的一体化训练,形成梯次训练和贯通培养模式。鼓励学校选拔、推荐优秀运动员进入体育俱乐部或训练营,参加高水平训练。鼓励各学校和社会力量投资联办、合办学校体育俱乐部或训练营,创建区级示范性学校体育俱乐部或训练营,努力建设高水平体育运动队,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7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力度,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专(兼)职、购买社会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满足体育教学、体育训练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学、体育运动
11、队训练和课后服务。积极争取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8 .完善师资培训培养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国家、省、市、区级专项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全员培训和教练员专项培训。教育部门要配备专职体育教研员,研究、指导和服务体育教学。中小学要健全体育学科教研组,创建一批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练员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培养一批体育名师,引领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支持中小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协同培训基地,实施体育浸润计划。推动中小学与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建立体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9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开展教师基本功展示、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提高体
12、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教材解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教师基本技能提升、赛事组织及反思等多方面的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学科的核心要素,研究破解学校体育教育的难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竞赛水平和成绩。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市级体育科研课题,开展体育科研成果转化、总结和推广活动。探索建立各类体育赛事、教师培训领域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共享成果,共谋发展。(三)大力改善办学条件10 .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相关标准,教育和文体广电旅游部门合作,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设备与场馆,配备体育教学器材。将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
13、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须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建立学校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填平补齐,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标晋级。学校要健全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共建共享学校体育场馆,在课后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IL建立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加强农村薄弱学校体育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走教支教、师资培训、线上教学等形式,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不断丰富农村薄弱学校体育活动。提升农村学校体育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互联网+体育”育人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4、。(四)聚焦学校体育评价改革12 .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逐年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比例。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3 .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要将体育教师课余
15、指导、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计入工作量,并将训练质量、竞赛成绩作为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职务评聘统一、绩效评价统一、量化考核统一、评优树模统一,有效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4 .健全督导评价体系。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和学校年度考核范围,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学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将体育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体系。三、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总体谋
16、划,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点事项、重大问题,科学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做好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和竞赛活动有效开展。(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发改局、区文旅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审批权限,做好相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审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向中小学生、教师免费开放,促进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区财政局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统筹各类资金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区人社局、区教育局要做好体育师资补充、职称评定等工作。区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三)健全安全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学校要认真落实校方责任险、体育比赛单项保险,凡参加校外体育比赛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购买临时意外伤害险。加强安全教育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