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经验交流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沟通经验交流材料1.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家校沟通经验交流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可事实上,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做班主任以来最大的感触,家庭这一环的缺失,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讲一讲我们班高山的例子。刚接到这个班,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班级的第七名他的梦想是考上一中,上河南大学。而且他总是戴着口罩,听学生说他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会把口罩取下来,而且他很少与同学说话交流,在班里更没有朋友。八年级时新的周一他没来学校也没有请假,我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家长在外地打工,说先给他请假
2、,然后问问家里的情况。我也在班里调查了他上星期离校前有没有反常举动,有没有和谁发生矛盾,在寝室里有没有什么冲突,这些都没有,家长反映他还是不愿意来学校,他妈妈说内向,自卑,有些逃避。我说先让他来学校,剩下的我们慢慢解决,我绞尽脑汁,组织学生给他写了留言。他的妈妈把他带到了学校门口,我们一起为他鼓劲,看着瘦弱,弓着背的他,我感觉到了他孤独无助。他还是不愿意进校门,我们在门口僵持了一段,我把他拉到了办公室,我说“同学们都想你了”给他看了同学们给他写的留言,他默默地看,说想上一中。就这样这一学期他安稳了一个学期。九年级的一天,他突然找到我,“老师,我嘴巴做手术的骨头断了,联系家长没在家,他的姑姑带他
3、去做了检查,这一检查又是一去不复返。妈妈打电话找我求助,老师他不上学,不开门把自己锁在房间,我打电话也不接,你能不能帮我回家看看。我来到了她的家里,开门的是他的奶奶,看起来六七十岁,屋里没有能下脚的地方,电视发出很大的声响,看到我来了朝着孙子的房间就喊“高山,嫩老师来了,高山,快点起来,啪啪啪的敲门”他没有开门,我给他奶奶说,给他点时间让他收拾一下,他仍旧没出来,奶奶又是吭吃一阵的敲。仍然没有效果“他不中,没有弟弟妹妹听话”。我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慢条斯理地说起来,大概过的半个小时左右,他开门了,我想他是心疼我,不过他能走出来,我的机会就来了。从我俩的谈话里,我知道他想让妈妈回家,陪着他一起
4、冲击中考。我把它的诉求告诉了他的妈妈“孩子很倔,更缺乏安全感,可能妈妈的话最能让他信服,回家吧,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又经过了几次沟通,可能是这段时间的感情积累,孩子的妈妈最终决定回家陪他。解除了后顾之忧,现在的他有了坚强的后盾,正向着光,向着他梦想的高中迈进。此刻的我也感觉到了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我班有一位学生今年14岁,她的妈妈今年31岁,也就是说这位妈妈17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所以家长不懂得怎样跟孩子沟通,怎样关爱孩子。学生在外地上寄宿制小学的时候遭受过长期的、严重的校园欺凌,她曾经无数次跟家长反映
5、,家长一直不重视,也没有去学校解决,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来到我们学校以后,我通过她的日记、作文和平时对她细心的观察得知了这一情况,就趁她请假的时候,严格要求全班学生要保护好这位同学,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我发现这样做只保证了她不受伤害,童年的阴影却怎么也让她挥之不去。她在学校经常说或者写或者画一些消极的东西。鉴于此种情况,我无数次对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告诉她我非常能理解她的痛苦,并对于她以前的经历表示相信和同情,还列举了现在的学校生活多么美好。有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爱护,一切应该向前看,不能让过往的经历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有任何需要我帮助的时候随时可以找我。同时跟她家长多次沟通该生在
6、学校的异常行为,开始的时候,家长一直认为孩子瞎胡说,不认为这是心理问题。我又不断地说服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也慢慢重视起来,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严重抑郁。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因情绪崩溃,打了心理咨询热线,我接到领导电话后,迅速赶往教育局,经过上级领导以及心理专家的商议后,我给这位学生打去了电话,崩溃中的她表示非常愿意跟我见面,我对此深感荣幸。我想她对于我的信任,源自于我平时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她多次表示我比她的爸爸妈妈更爱她。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温暖人心,一盏灯可以驱散黑暗。当我赶到她所在的医院时,崩溃中的她正大口喘气,泪流满面,意识模糊。此时我想没有比一个拥抱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7、了,她双手发抖并且冰冷。我又用语言安抚她,十分钟后她恢复了正常。第二天,我又进行了家访,并和家长沟通应该多陪伴孩子,多与她沟通,产生信任以后,孩子才愿意和父母交心。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就是家长和学生心理沟通的桥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心理特征、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其受益一生。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家校协同仍然是“你是你,我是我”的状况,出现学生问题时,各自习惯向外看,而不是向内看,彼此隔岸观望到出现问题的隔岸猜测,最终影响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更谈不上相互给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校之间没有建立好心桥,缺少连接的通道,作为班主任应先破解“联”的缺失。可能我们的一份尊重,
8、一份耐心,一份付出都不会白费。试着建立一座心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走进家长们的内心。疫情的影响,20xx年11月份,全县静默,全校师生被封在了学校20多天,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禁止家长送一切物品,长时间的在校,家长担心学生,学生则很焦躁,如何缓解这种焦躁情绪呢?这个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我们在班里举办了读留言活动,每个孩子都渴望听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嘱托,在这些鼓励下,学生的心静了下来。事实证明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后来的网课我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为未来而教,更为未来而育。用心桥融通心桥,用美好照见美好,在不断的预见、遇见、育见的循环往复中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而努力,也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9、。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校携手,合力并进,下面我们听一听刘老师的分享。“呵护心灵,静待花开”,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由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所构成。所以会出现厌学,抽烟,翻墙,打架,自残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我们冯老师和刘老师给大家分享的事例,我感触颇多。那么面对特殊家庭所造成的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家长、实现家校共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提醒家长改进教养方式:“放养型家长”变“陪伴型家长”。班主任要提醒家长不要“电话煲”,改以陪伴为主,免强制,重引导,禁说教,多理解和关心。时常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增强亲子关
10、系。用“爱”给予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用“爱”来化解问题。二、引导家长升级教育思路:把“问题”变为“契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避免挑剔、指责的态度,好的一面要及时肯定,给予孩子信心。需要改进的一面要正确引导,让孩子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状态。另外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保持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充实孩子的内心,避免其胡思乱想,提高参与生活的积极性,有了兴趣的加持,家长再与其开展梦想的话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家校助力协同育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应联手家长,结合现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爱疏通,通过写日记、网络通讯、家访、私下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多给予他们耐心和信心,从理解出发,多沟通和鼓励,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克服心理问题,引导积极参与活动,收获成就感,从而肯定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心,引导的是学生健康成长,追求的是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三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之中,要善于倾听,乐于理解,贯彻引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充满笑容的茁壮成长。我们组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