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3.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落实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要求。对易产生扬尘的粉状、颗粒物物料密闭储存,采用密闭皮带、封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密闭输送方式运输;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等方式进行存储,并设有洒水、喷淋、喷雾等综合措施进行抑尘。生产工业产尘点(装置)应加盖封闭,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生产现场和料场路面应实施硬化,出口出配备车轮和车身清洗装置。2、加强对现有入园项目污染物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改造,按国家和地方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和特别排放限值。3、园区内新建、改扩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的项目,实行区域现有污染
2、源2倍削减量替代;4、紧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园区资源能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管理,严格要求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排污水平;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掌握环境质量信息,最大程度降低开发区污染集中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5、污染物应以中高架源的方式进行排放。6、对落户园区的企业进行“三同时”监管。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企业安装废气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对治理设施进行有线监控。对企业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实行清洁生产。入区企业推行IS09000质量体系和ISe)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自我社会形象和管理水平。13.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重视工业废水排放
3、管理,各行业企业针对自身废水特点,遵循分质处理的原则,对厂内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再外排,确保接管废水达到新增的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对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研究接管的可行性并确定合理的接管标准,从严控制。做好规划区排污口规范化设置与管理,安装污水流量计、设置污水采样口,定期进行排水水质监测。废水排放重点企业根据排污许可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对不同行业要求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对其他废水排放的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确保其排放的废水能达到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同时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周口市港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前,也应满足
4、周口市港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要求。规划区内现有企业必须加强对其废水排放的监管,积极推动这些企业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改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及工艺,进一步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13.3 声环境保护措施(1)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其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应当在工程开工13日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说明工程项目的名称、建筑施工场所、施工期限、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及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夜间施工的要申领“夜间噪声施工许可证”。排放建筑施工噪声
5、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危害周围生活环境时,环境保护部门报经政府批准后,可限制其作业时间。推广使用低噪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减轻建筑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2)工业噪声污染控制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需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执行。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要提出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前,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需经环境保护部门检验合格。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要按有关规定,到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报登记手续,登记排放噪声的设施、处理设施、噪声源种类及数量、噪声强度等情况。在噪声源情况有较大改变时,也要及时进行申报。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
6、的企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对排放噪声超标的,或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区内的企业,使噪声源相对分散且远离噪声敏感区,避免造成污染。(3)加强交通噪声防治和管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装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拖拉机在区内进行运输作业。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车辆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加快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网,形成较为畅通的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应超前于开发建设。(4)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利用绿化带
7、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大交通噪声的衰减,以达到阻隔削减噪声的目的。13.4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园区在正常情况下对土壤环境基本无影响,只有当区内企业所使用的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将对泄漏点附近的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一般对周边的表层土壤影响很小。园区对引入重污染的产业,需加强安全生产及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日常巡查及监管。同时园区规划对固体废物临时堆放场所和运输途径严格管理,并做好园区总体的绿化工作,要求入驻企业做好防渗工作。因此,园区建设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13.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根据园区企业生产特征以及园区内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如不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8、物有可能渗入地下,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综合环境管理。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2、园区内企业应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工艺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初期污染雨水等在厂区内收集及预处理后通过管线送污水处理厂
9、处理;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主装置生产废水管道沿地上的管廊铺设,只有生活污水、雨水等走地下管道。3、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实现“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小组,负责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机构完成。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13.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提升区域生态服务能力。通过在区内进行人工植被群落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植被诸如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新鲜氧气、削减空气中污染物、滞尘、调节小气候、
10、降低噪音等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生态服务能力,有效地改善和保护园区生态环境。2、在开发利用中要注意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合理配置公用绿地,稳定区域生态功能;开发建设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优先考虑,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改善。营造风景林、防护林、经济林和隔离林带,形成一个庞大的综合生态林网体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完善道路两旁绿化带,推广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大力发展公共绿地。3、根据工业园区的功能布局,合理设置绿化林带,选择绿化树种,以多树种、多层次的乔灌相结合的乡土树种为主体的森林植被。确保足够的林带高度和密度,减缓园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工业园区提出绿地景观
11、系统的规划方案。通过对其合理性分析认为应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严格执行分片开发的已定规划,做到“开发一月、绿化一片”;绿化树种以当地树种为主;厂区绿化应根据所在企业的性质,特别是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绿化结构为立体结构、并要求绿化带具有一定的宽度;严格按照相关绿化要求,设置绿化隔离带。5、考虑工业园区建成后,区域产业发展产生的大气、水污染物等对区域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可开展一定的生态补偿,从而共同维护区域环境。13.7水土保持措施要求1、工业园区内的截排水和拦挡工程应先行实施,并在施工前剥离表土,妥善保存表土作为后期绿化用土,且将表土和一般土方分开堆放
12、;2、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坡度开挖,尽量避免或减少土方超挖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施工行为;对边坡的防护工程,应在达到设计稳定边坡后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脚、坡顶排水系统,施工一段、保护一段,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场地平整前先做好排水、拦挡工程;在站区地下管线及沟道施工中尽可能同时预先考虑,以减少相互干扰及二次开挖、扰动影响;施工工区临时占地,使用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尽量考虑与区域内的绿化同步进行,以减少投资和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4、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就地挖填,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5、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和预防项目区各类潜在的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所有绿化工程施工时,应选择适龄壮苗(一般为两年生壮苗),树、草种宜选用耐贫瘠、生长快、根系发达的各类水土保持树草种。6、对部分挖方边坡的具体设计要求相关设计在下一阶段完善该部分的设计内容,优化土石方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拦挡措施,减少对下边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