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黄疸症状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患者黄疸症状护理常规.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患者黄疸症状护理常规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517)molL(0.31.0mgd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molL,临床不易察觉,无肉眼黄疸时,称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超过34.21InlOl/L(2.0gdl)时,出现黄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1.溶血性黄疸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使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而引起的黄疸。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如某些酶的缺乏或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受外源性溶血因素的损害(如疟疾、免疫性溶血、蛇毒、苯胺等),造成大量红
2、细胞破坏,产生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若超过了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使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而出现黄疸。2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产生障碍。各种原因引起肝脏病变时,损伤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血液中非胆红素浓度升高,同时,未损伤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此时的结合胆红素一部分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分经损伤的肝细胞反流入血液或因肝细胞损伤肿胀、汇管区炎症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反流入血液,致使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升高。3 .胆汁淤积性黄疸根据引起淤胆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内阻塞、肝外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3种。胆石症、胆道蛔虫病、
3、胆管癌等可引起胆总管内阻塞;壶腹部周围癌、胰头癌、肝癌等可引起胆管压迫,可导致阻塞上方的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指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障碍,临床上少见,大多发病于小儿和青少年,有家族史,除极少数外,多数健康状况良好。【护理】1.评估病人病史:询问既往有无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管手术及溶血性疾病史等;有无肝炎病人接触史;有无输血史;有无长期用药或饮酒史;黄疸的发生与饮食有无关系等。5 .询问有无伴随症状:如伴发热,乏力,恶心,呕吐,
4、食欲下降等多为病毒性肝炎;伴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腰背四肢疼痛多为急性溶血;伴有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多为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可见于肝硬化;伴有肝区疼痛,肝大且质地坚硬表面不平者多见于肝6 .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表现;有无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无因皮肤瘙痒引起的皮肤破损;溶血性黄疸有无少尿等肾功能变化;肝硬化、肝癌病人有无性格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改变等。7 .观察皮肤,黏膜和巩膜有无黄染以及黄染的程度和范围,确定真性黄疸。真性黄疸应与假性黄疸相鉴别,当进食过多的胡萝卜、南瓜、橘子等可致血中胡萝卜素增加而引起皮肤黄染,但一般以手掌,足底、前
5、额及鼻部等处明显,而巩膜和口腔黏膜无黄染;长期服用米帕林(阿的平)、吠喃类等含黄色素的药物也可引起皮肤黄染,严重时可出现巩膜黄染,但其特点是近角膜缘处巩膜黄染最明显。5.实验室检查:注意观察尿、粪颜色及皮肤的色泽,是否伴有瘙痒等。一般皮肤、黏膜黄染的程度与血胆红素的升高成正比,当黄疸的颜色较深,呈暗黄色,伴皮肤瘙痒,为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征;当黄疸的颜色变浅,瘙痒减轻,则示梗阻减轻。急性溶血性黄疸时尿呈酱油色;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色加深如浓茶样。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样。6促进皮肤舒适,保持皮肤完整性(1)沐浴时使用中性无刺激性香皂及温水清洗,沐浴后抹上润滑液,保持皮肤湿
6、润。(2)修剪指甲并磨平,必要时可戴上棉布手套。(3)建议病人穿棉质、柔软舒适的衣物,室内保持凉爽的温度(2526)。(4)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7 .减轻病人焦虑,增加病人维护自我形象(1)与病人及家属说明黄疸形成的原因,告知随着疾病逐渐康复,肤色也会逐渐恢复。以关心、接纳、温暖的态度去照顾病人,倾听病人的主诉(2)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与人交谈、听音乐、看书报等。(3)教导美化外表的方法。8 .并发症护理(1)急性肾衰竭、休克、肝性脑病先兆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2)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前兆症状。(3)给予低蛋白质饮食;如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流质食物。(4)配合医师尽快消除诱因,如控制胃肠道出血、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