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辨证施护模式对一例眩晕患者的个案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中医辨证施护模式对一例眩晕患者的个案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个案护理所属专科:康复科题目:应用中医辨证施护模式对一例眩晕患者的护理科室:康复科姓名:XXX提交日期:20XX05空字数:XXX代教老师:XXXX一、 前言3二、 病例介绍3三、 护理过程3-5四、 药物知识5五、物理、中医治疗5六、讨论5-6七、总结6八、 体会6九、 参考文献6一、前言眩晕是指头晕眼花,下肢发软,站立不稳,甚者昏倒,严重者伴有头疼汗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
2、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淤为主要治法。现对一名眩晕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现将护理过程汇报如下:二、病例介绍患者XXX,女,76岁,因“反复头晕2年,加重2天。”入院。入院时T36.8C,P66次/分,R20次/分,BP15698mmHg0查体:患者神清,精神疲倦,头晕,如坐船状,无明显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无明显肢体麻木乏力,颈肩部酸痛明显,少许头重痛,纳眠尚可,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紧。中医诊断:“眩晕”。证型:“肝阳上亢”。西医诊断:1、头晕查因:颈椎病?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3、既往有心律不齐病史,具体不详,偶有心慌心跳,无明显胸闷痛。无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专科查体:颈椎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侧弯,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1-3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压顶、叩顶实验(一),旋颈试验(+),安德森试验(一),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一)。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西医以控制血压为主,中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法,考虑久病多淤,辅以疏血通静滴活血化瘀,方以天麻钩藤饮为主加减。三、护理过程1.头晕:与肝阳上亢有关1.l评估:患者诉时有头晕1.2目标:患者头晕症状较前减轻,发生的次数较前减少1.3措施(1)病室环境应宽敞明亮,通风,温湿度适宜。(2)注意观察头晕发作
4、的性质、时间、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并观察血压、舌象、脉象。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3)向病人解释发生头晕的病因、诱因,指导病人避免诱因: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尽量减少头部转动。卧床时上床栏,防坠床。指导病人由床上坐起,床上活动等,动作宜缓慢,注意不要碰摇病床。(4)予中频脉冲电治疗,消肿镇痛、促进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5)予耳穴压豆中医治疗,可选心、神门、脑、交感、肝、脾、肾等穴位以疏通经络,减轻头晕。(6)指导患者宜清淡易消化、祛痰健脾胃之品:如淮山瘦肉粥,半夏山药粥,多食山楂、海带、冬瓜等。忌油腻、辛辣、生冷、肥厚之
5、品。(7)加强巡视,做好情志护理。指导患者避免急躁易怒,保持情绪稳定,应向病人说明不良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的关系。1.4评价:患者头晕症状较前减轻,发生的次数较前减少2.活动无耐力:与头晕神疲、动作失衡有关2.1 评估:患者诉时有头晕1.1 2目标:患者活动耐力提高,掌握饮食调养的方法1.3 措施(1)观察、评估患者神疲乏力的程度(2)当患者疲乏无力时,应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避免患者过劳。(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全身放松技术,解除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4)指导病人多进食具有滋阴清热,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之品,如百合莲子粥、黄芭粥等。1.4 评价:患者活动耐力提高,并能掌握饮食调养的方法
6、3 .有跌倒的危险:与头晕有关3.1 评估:患者时有头晕现象3.2 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跌倒3.3 措施:(1)病房环境应光线充足,若地面潮湿应及时处理干净,保持干燥。(2)确定呼叫铃和患者平时所常用的物品放置于随手可拿到之处,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3)当患者需要下床时,告知患者若觉得头晕、虚弱或头痛,请一定要寻求人员的帮忙,不可以自行下床。(4)告知患者若要自行下床或站立时,请先需缓慢坐起,坐于床上至少3分钟,直到没有头晕现象,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卧或蹲下站立时动作宜缓慢。(5)告知患者穿着适当的防滑鞋,不要穿松软的拖鞋、袜子、过大的鞋子或打赤脚,也不要穿过长的裤子。(6)
7、清除病房过道的障碍物,防止患者碰撞而跌倒。3.4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过跌倒4 .潜在并发症-中风:血压持续升高有关4.1 评估: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4.2 目标:患者无中风先兆4 .3措施:(1)调摄精神:使病人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旷达,避免生气动怒。(2)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大汗劳累,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3)定时测量血压,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时为中风先兆,立即休息,注意血压的变化,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4)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饱。(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4.4评价:患者无发生中风先兆5 .焦虑:与反复出现头晕症状、担心预后有关5.1 评估
8、:患者因头晕而不适5.2 目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得到缓解5.3 措施:(1)经常与其交谈,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士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举止端庄,礼貌待人,工作认真,技术增强,避免诱发其“怒”的一切因素。(3)向病人宣传保健养生知识,给其指出生气动怒的危害,解释“怒则伤肝”的道理。(4)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进行按摩或穴位按摩如开天门,以助其舒适,放松。(5)指导患者自我放松,如深呼吸,听轻音乐,洗或泡热水脚,临睡前喝一杯温牛奶。(6)饮食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如芥菜,芹菜,山楂等等,忌食辛辣的食物。(7)遵医嘱予耳穴埋豆,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5.4 评价:患者的焦虑
9、情绪减轻,心情趋于平静七、药物知识四、药物知识:氟桂利嗪胶囊【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5mg*60粒/盒【功能主治】典型或非典型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由前庭功能絮乱引起的眩晕的对症治疗。【注意】抑郁症禁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每板七片,每盒一板。【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等的对症治疗。【注意】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注射用倍他司丁【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潮解。【功能主治】用于内耳眩晕症;对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病、头部外伤或高血压所致直立性眩晕、耳鸣等亦可用。【注意】遮光,密封保存。五、物
10、理、中医治疗:1、中频脉冲电治疗【作用】有镇痛、促进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软化疤痕的作用。【注意事项】1.人体皮肤干燥,有自然分泌物,所以在治疗前应清洁皮肤。2 .开启电源开关后,处方号及电源插头是否插牢,然后检查电源保险是否熔断。3 .交流电压低于190伏或高于240伏时,仪器不能保证正常使用。4 .电极板放置人体后,禁止开、关仪器电源。2、耳穴压豆治疗【作用】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相应穴位上,每穴1粒,隔3日更换1次,3次为1疗程。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治疗各型眩晕。【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 .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
11、染。3 .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 .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 .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六、讨论:中医辨证施护:所谓辨证施护就是以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辨证得出所属何病、何证,从而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能辨证地看待病与症之间的关系,一种病可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又可
12、以出现相同的证。中医的辨证施护强调了辨证才能施护,不可一视同仁。强调护理病人时,一定要尽力收集患者信息,分辨患者的证型,才对症护理的思路。中医护理学详细阐述了眩晕的不同证型及相应不同的护理措施。证型不同,护理的思路及措施也各不相同。该患者为气血亏虚者可采取上述措施,但如果患者为肝阳上亢或瘀血阻窍者,那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又有所不同。故我们在遇到眩晕患者时我们积极控制患者症状的同时也要认真收集患者资料,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所需,把病人看做一个独有的整体,正确辨证施护,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达到护理的效果。七、总结:眩晕的治疗,应分辨虚实。其总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实证当平肝潜阳
13、,清肝泻火,化痰行瘀为主;虚证以补肾养肝,补益气血,填精生髓为主,但临床上见证往往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当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眩晕的预后与病情的轻重有关。一般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则预后良好;反之,若久病不愈,发作频繁,病情较重,应加强临床的治疗、观察和护理。所以护士在护理不同病人时不能单纯被动的按医嘱处理,而应有整体及辨证的思维,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做出正确的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趋势,并规范护理程序,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使患者全身功能改善,对护士的服务满意,提升护理质量。八、体会: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
14、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主要的依据。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中医八项护理操作于临床实践,不断创新提高,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病痛。九、参考文献:1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年第3期作者:李彤祝艳菊2光明中医2013年第5期作者:王子蓉王黎梅洪斌3陕西中医2006年第11期作者:康亚国杨秀清4广东信宜中医院脑内科2013年4月第10期作者:黄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