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断深化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断深化行动计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断深化行动计划一、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性任务来抓,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深入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成为时代主旋律。二、持续完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1、继续做好公租房保障与管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继续为中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补好位的同时,着力统筹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住房
2、保障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在轮候期内予以保障;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重点保障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员工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公租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加大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力度,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纳入公租房租赁补贴范围,结合市场租金水平和财力水平,并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分档确定补贴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保障对象租赁到适宜的住房。住房保障对象在实物配租轮候期内应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多渠道筹集房源结合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住
3、房保障供需平衡等情况,明确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筹集方式和数量。有新增公租房实物需求的,应遵循布局合理、设计科学、质量可靠、配套完善的原则,借鉴先进试点地区的探索经验,通过新建、改建、配建、购买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及物业设施、设备、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防等的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实现对业主信息、保修、收费、综合服务等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严格公租房违规行为执法,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承租家庭守法守约意识,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市
4、场主体参与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以需求为导向,主要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适当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新供应建设用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科学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主要安排在城市建成区、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引导产城人融合、人房地联动。坚持小户型、低租金,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最高不超过90平方米,70平方米(不含)至90平方米的户型面积不超过保障性租赁住房总规模的15%o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
5、金,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或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以及确有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的城市(含县城)作为确定的发展城市。鼓励其他城市(含县城)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至十四五末,全省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1982万套(间)以上,其中南昌、赣州两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5、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严格把握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摸清本地现存有待棚户区改造的规模情况,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定分年度计划,有序推
6、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实施征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棚户区改造规划管控,严格落实配套设施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6、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并单独列出;统筹各项资金用于公租房房源筹集、租赁补贴发放。各级财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资金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或引导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7、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实施机制,编制完成江西省
7、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专项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2025年前,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总体任务: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43个,涉及总户数约160.87万户,估算总投资约498.59亿元。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4525个,占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72.48%,2001-2005年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1718个,占比为27.52%o其中基础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4598个,完善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1105个,提升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540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
8、基本实现6243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160.87万户城镇居民。全省城镇老旧小区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整洁、文明安全、管理有序、邻里和谐的居住社区的目标,居住在城镇老旧小区的居民迎来新生活。全省的城镇老旧小区道路由洼到平,管线由乱到齐,环境由差到美,绿化由缺到全,配套设施由粗到精,基本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三、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建设美丽宜居乡镇以全省乡镇(不含城关镇)为对象,兼顾周边村庄,将农林垦殖场、不在城区的工矿区纳入乡镇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实施以一深化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乡镇镇区功能
9、与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1)深化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垃圾污水、卫生乡镇创建、水体清洁、道乱占、车乱开、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乱搭乱建、违法建筑、线乱拉、沿街立面等9大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实现乡镇镇区面貌干净整齐有序,提升镇区人居环境。(2)完善乡镇功能设施加快完善镇区道路交通、便民服务、医教文体、养老服务、旅游服务、农村生产服务、绿化照明、防灾减灾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打造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夯实镇区承载能力。(3)提升乡镇品质引导各地注重保护和延续乡镇的自然景观,挖掘和传承乡镇的文化基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景观,提高小城镇可阅读性和可识别性。注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传统,
10、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原则上每个县2025年至少建成2个以上示范类乡镇;全域旅游县辖区内原则上所有乡镇均按提升类以上标准建设,示范类乡镇比例不低于30%;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应创建示范类。基础类的乡镇以完成一深化为主要目标,补齐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功能设施;提升类、示范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功能设施,全面提高镇区建设水平,做好乡镇风貌管控和引导,探索创新管理镇区的工作机制;示范类要打造一流镇区设施和景观,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风貌,提升镇区综合管理水平。到2023年,全省所有乡镇脏、乱、差的现象基本解决,干净整洁有序,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乡容镇貌大为
11、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全省1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到2025年,全省3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2、有效提升农房建设质量(1)建立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户、易返贫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其他脱贫户和国家政策明确的保障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持续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资金后续支持。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依法依规有
12、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农村房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逐步推行农村房屋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的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抗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房摸排和抗震改造。(2)加强单体农房设计与整体村庄风貌协调探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推动构建乡村风貌引导机制。引导以村落为单位开展风貌设计,加强单体农房设计与整体村庄风貌协调。总结提炼本地传统风貌建筑元素,引导农房单体设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形成不同地域赣派民居新范式,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在农房建设中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3)开展农村
13、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和服务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档案登记制度,组织农村建筑工匠轮训,引导建房户选择经培训合格、无不良从业记录的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农房施工。培育一批农村建筑工匠,成为当地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士专家、农房建设安全协管员、培训师资力量等,提高农房建设质量。3、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1)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体系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开展省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工作,争取新增一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列入国家保护名录,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市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工作。加快推进传统建筑调查登记建档工作,推进挂牌保护工作,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
14、档案编制,不断提升保护规划编制水平。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重点查处村庄核心保护区的违法建设行为,健全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警示退出机制。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切实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2)探索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探索破解传统村落用地指标不足、一户一宅宅基地制度等难题,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孵化库,吸引有一定实力和一定经验的社会企业主导、参与村落保护发展。积极争取银行、基金等金融业提供信贷支持或设立项目孵化基金,探索开辟传统村落内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转化
15、路径,着力挖掘培育新增一批古色、绿色、红色、秀色兼具、发展态势良好的传统村落,提升赣鄱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3)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落实江西省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要求,推动形成三核-九片-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持续指导抚州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工作,总结示范经验,建设一批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示范项目,推动上饶、吉安、赣州等地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省级试点。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作,总结推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经验。(4)推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数字化采集
16、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设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与管理系统,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数字化平台,借助传统媒介和短视频、VR等新媒体向社会宣传传统村落魅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积极培育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开展金溪县、婺源县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重点区域传统建筑工匠队伍的摸底普查,建立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台账。鼓励引导大专院校、设计施工单位、传统建筑工匠加强合作、共同参与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发掘本地传统建筑工匠,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重点区域培育建立一定规模、人员稳定、品牌初显的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做好传统建筑建造技艺的记录和整理,总结提炼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改良提升,并在现代建筑中活化应用。4、纵深推进污水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