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咸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三五”期间,咸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六治六清”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一节主要成效一是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严格执行铁腕治霾、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四大结构优化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全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减煤方面,严控煤炭消费,
2、强化过程、目标管理,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6.4万户,淘汰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4048台,拆改燃煤集中供热站27座,完成417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煤炭消费量由“十三五”初的1306万吨下降至920万吨。抑尘方面,实行建设项目“红黄绿牌”动态管理,有效监督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落实,市区渣土车全部实行公司化、规范化运营,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市区、县城分别达到90%、70%以上。控车方面,加大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区入城口设置联合检查站17个,淘汰高排放营运柴油货车9223辆,超额完成淘汰任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3140台,投运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共883辆,实现市区全覆盖。治源方面,
3、严控“两高”行业准入,关停彩虹光伏玻璃等3家企业,水泥、豉瓦等行业69家企业实现达标或超低排放;57家重点涉气排污单位安装环保设施用电工况监管系统,220家企业、324座加油站、256座喷漆房完成Ve)CS治理;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962家。禁燃方面,强化316个视频监控与网格员巡查联动,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和网格化监管作用,大力推广秸秆利用技术,2018-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增绿方面,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绿化造林工程取得实效。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5天,较2016年增加65天,PM2.5浓度年均值为5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34.1%环境空
4、气质量综合指数由7.77下降至5.37,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河湖长制为引领,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碧水保卫战为抓手,扎实推进咸阳市水污染防治方案实施,全面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业源方面,核发排污许可证882张,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2家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和31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城镇生活源方面,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日设计处理能力达到76.3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至U96.4%、91.7%;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农村源方面,在泾阳、乾县试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5、;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30.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69%,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水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26%;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饮用水源方面,率先在全省完成乡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划定水源保护区284处;完成6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29个环境问题整治。流域治理方面,建成和恢复湿地17处,面积约6700公顷。划定渭河生态保护区91.8平方公里,加宽改造堤防76公里,整治滩面14.27公里,建成16.82公里生态长廊,咸阳湖获评4A级景区,水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全市8条河流20个断面IIn类比例为80%,较2015年上升38个百分
6、点,其中1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三是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对26处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实施动态管理。完成12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核实采集、风险筛查,兴平、武功等12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健全有害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持续推进北部矿山治理,完成“旱腰带”治理15.94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2平方公里。全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89.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
7、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全市创建产地准出示范基地22个,绿色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3个。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2020年净土保卫战工作被评为省级优秀等次。四是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成效显著。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质量总量双管控,将污染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印发咸阳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全面推进火电、水泥、煤炭等七个重点行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全市2家火电企业4台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6家砖厂完成提标改造,台玻玻璃公司完成天然气窑炉改造并安装在线联网。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达标率100%,中水
8、回用率达到30%以上。列入省考的34个减排项目全部按期完工,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923家,全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2%、12%、25.15%、25.09%o五是环境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持续推进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建成包含141个空气和7个VOCS及4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49个土壤点位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安装生物质热成像视频监控316个,建成市级矿山环境在线监测监控平台,生态环境监管水平有效提升。组织开展“凌晨”“绿盾”清废”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完成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全市21家危险废物经
9、营单位处置能力达到96万吨/年,建成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1座,深入开展石化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环境风险态势总体稳定。六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领导机制,紧扣社会关切,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咸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咸阳市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逐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及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不断强化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明显提升。聘请专家团队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秦都、兴平、三原、礼泉等县区推行“一县一策二修订应急减排清单、编制污染源排放清单,进一步
10、提升科学治霾水平。积极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显著。紧盯主流媒体,召开新闻通报会曝光各类环境问题,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并答复市民环境投诉问题。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成为普遍共识,治污攻坚的强大合力得到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公众参与监督意愿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第二节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快速转型期、势能集聚期,总体处于动能转换、追赶超越的攻关期,煤炭、能源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尚未完全释放,
11、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能量积累期,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重要关口,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迫切。从经济发展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预计7.0%左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发展壮大,“一廊一带一基地”现代产业布局持续升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实现“三个转化”,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统筹发展与保护的难度增大。从城镇化进程来看,“十四五”时期,随着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将进一步提升,“一心三极三带五板块“城
12、乡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0%,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居民消费规模扩张,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从社会发展看,“十四五”时期,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8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需求逐步增大,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型环境问题逐步显现,生态环境治理更加复杂,治理范围不断扩大、治理难度不断增加,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保障等紧迫性凸显。第三节挑战与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成效仍不稳固,部分地区和领域环境质量仍然偏差,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依然较大,“美
13、丽咸阳”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增加。我市被列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主战场之一,复合型污染严重,臭氧污染控制难度大,全市2020年平均优良天数为235天,距国家考核指标还有较大距离,PM2.5平均浓度虽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仍处在较高浓度水平;全市河流劣V类断面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仍需加强;土壤环境敏感性高,污染源类型复杂,土壤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环境风险并存;北部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统筹保护等仍需持续推进。二是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全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当前污染防治需要,雨污分流存在短板。部分县(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体责任不清、持续运营
14、难度大。全市应急监测装备配置不足,应急监测能力与日趋繁重的环境应急任务需求差距较大。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制度体系和手段薄弱,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紧缺、资金投入不足、环境保护基础能力与监管任务形势不相适应,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三是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全市“一产不大、二产不强、三产不优”的产业结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4.1%,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仍有一定存量,绿色发展还需深入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仍有较大空间,高质量全面转型面临诸多困难。四是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防范压力不断增大,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还存在薄弱
15、环节。渭北旱腰带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环境风险管控还需持续发力。同时要看到,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位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新时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迎来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期,也是咸阳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起步期,要坚定绿色发展信念,坚持生态优先,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时代内涵,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奋力谱写咸阳新
16、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认真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向美丽咸阳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陕西地区)战略、绿色“一带一路”等重要战略机遇,推进咸阳环保事业一路向“阳L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