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531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院感传播防控培训考核试题(问答)1、什么是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性疾病医源传播常见环节有哪些?答题要点:血源性传播疾病指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或综合征。医源传播指凡在医疗、护理、预防过程中因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卫生材料、医务人员的手或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传播。血源性疾病医源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污染的器械或设备传播。血液及血制品。污染的医疗用品的传播。共用药物及各种制剂。接触传播。近年来,精密仪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普遍应用,让HIV、HBV等病原体经过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从而污染医疗器械的机会增多、环节增多,比如内镜诊疗、拔牙、血液透析、外科手术等操作中的活检钳、牙科手机

2、、血液透析器、手术器械处理或使用不当,均容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防控要点有哪些?答题要点: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应从以下几点做起:树立标准预防理念,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而不仅仅是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应做好防护措施,诊疗器械被这些物质污染后应严格消毒灭菌。一次性诊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且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过期未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也不得再次消毒灭菌后使用于临床。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器械使用安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及安全注射制度。严格执行医务人员

3、手卫生规范。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及时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证环境安全。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及清洁的器械是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3、除了HIV.HBV.HCV外,血源性病原体还有哪些?答题要点: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lV)外,目前已知的血源性病原体还有可引起梅毒、疟疾、布鲁氏菌病、病毒性出血热、虫媒病毒感染、巴布虫病等疾病的其他30余种病原体。近年来,医务人员因感染血源性病原体而引起的职业暴露越来越多。而在医疗过程中因为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

4、生医源性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案例也偶有报道。通常临床感染性标志物常规筛查多限于HBV、HCV、HIV等,不包含所有可能的血源性病原体。且有些疾病可能处于感染的窗口期,即使检验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同时,在为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以杜绝医源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4、为了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是否要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检测患者HBV、HCV.HIV.梅毒等免疫状况?答题要点:对于侵袭性操作前,是否对患者进行血源性病原体免疫情况的筛查,目前还没有规范明确指出。在全世界呼吁标准预防的今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首先,从标准预防角度来看。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提到血源性病原体的隔离方式为“标准预防+接触隔离”,标准预防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因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就可以避免血源性病原体的交叉感染。其次,从病原体来看

6、。侵入性操作前的检验多限于HBV、HCV、HIV等,不包含所有可能的血源性病原体,以及可能处于感染的窗口期,即使检验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因此,应将每位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感染源,而不仅仅是感染标志物检测阳性的患者。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医源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进行感染标志物检测并不是必需的。而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严格遵循标准预防。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使用一次性物品。复用物品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规范及时处理医疗废物等。5、艾滋病病毒容易灭活吗?答题要点:容易。艾滋病病毒(HlV)在外界环境中生命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凡是用于灭活乙型肝炎病

7、毒的方法都可将HIV灭活。HIV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l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能被0.2%的漂白粉溶液、0.2%的次氯酸钠、0.3%的过氧化氢溶液、75%的乙醇灭活;在PH小于6或大于10的溶液中10分钟可灭活。对紫外线、Y射线不敏感。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单间隔离吗?答题要点:有条件时可以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时做好床边隔离即可。艾滋病病毒(HIV)在院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应按照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在做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落实接触隔离措施。如果由于患者病情或其他原因有对他人造成体液、血液传播高风险情形

8、时,宜单间隔离。比如严重的呕吐、腹泻,多处开放性伤口或者精神躁狂的患者。一般患者进行床旁隔离即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避免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其他患者、环境表面等。患者的物品宜专人专用,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具等应立即清洁消毒。患者出院后,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级别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重点预防锐器伤和黏膜暴露。7、为HIV患者做手术或进行有创操作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题要点: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做手术或进行有创操作时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防护措施。具体如下: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术时有

9、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罩;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手术者身体时,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手术者若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手术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应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避免徒手传递锐器,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传递。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8、患有血源性疾病的医务人员是否需要调离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答题要点:

10、目前国内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出患有血源性疾病的医务人员是否需调离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但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关于管理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医务人员的建议中提到,需要根据医务人员血液中病毒载量来评估风险,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答题要点: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慢性感染的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日常接触过程中不太可能传播感染。根据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途径,执行“易于暴露的操作”的医务人员应该留意自身的血源性病毒感染情况。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标准预防,患有血源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不需要调离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但执行侵入性操作时要慎重。同时结合手术室和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建议可以将患有血

11、源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安排在其他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任职。9、接触传播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答题要点: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导致的病原体传播。常见的经接触传播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肠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接触此类患者应采取标准预防联合接触传播的预防策略:对患者进行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如有条件,可选择单间隔离,条件受限时,进行床旁隔离。隔离病房或床头、患者腕带设立隔离标识。减少转运,确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并进行手卫生;手上

12、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时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医疗设备、仪器和诊疗器械、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清洁消毒/灭菌或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洁消毒。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和织物。10、空气传播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答题要点: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水痘等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联合空气传播的预防策略。在执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尽可能将患者安排在负压病房。疑似患者应单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1.2联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

13、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无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对暂不能转出的患者应安置在通风良好的临时留观病室。防护用品选用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进入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和穿脱流程应遵循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使用后的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置;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做好空气、物表及诊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11、飞沫传播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

14、些?答题要点: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等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联合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策略。具体措施如下:做好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如严格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及破损皮肤、遵守咳嗽礼仪、落实安全注射、规范废弃物管理、加强环境和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做好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准则:与患者近距离(Im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将患者单间隔离,或者同一疾病的患者或者危险因素相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个房间,确保患者之间间隔至少Im;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病情容许时佩戴医用外科

15、口罩,并定期更换;加强通风或对空气进行消毒。12、何谓呼吸道传染病,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相同吗?答题要点: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的3个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因不同的传播途径而有所不同。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传播途径的隔离措施,同时还要根据诊疗操作可能暴露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甲型HlNl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需采取“标准预防+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若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时,个人防护级别要按空气传播对待,即“标准预防+空气

16、传播+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综上所述,呼吸道传染疾病不能简单理解为“空气传播疾病只需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或“飞沫传播疾病只需采取飞沫隔离措施”,需综合考虑,基于标准预防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措施,并结合病原体的危害程度、可能实施的诊疗方式等综合运用预防措施。13、咳嗽礼仪中,为何规定保持Iln以上的社交距离?答题要点:咳嗽时保持Im以上社交距离主要是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风险。经飞沫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感染者(传染源)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传播,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通过在短距离(通常小于1m)范围内在空气中扩散,进入他人的眼结膜、口、鼻或咽喉黏膜时发生传染。咳嗽时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的距离和悬浮的时间由微生物的类型、微粒大小、沉降速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大小而决定。微粒通常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并在传染源I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绩效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