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57331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兴镇毗周路加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概预算编制办法”、“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2、技术标准根据业主委托意见,本项目原路为四级公路15kmh0为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拟全线加宽1米。项目设计时,平纵指标拟合原路。加宽后路基宽6.5米,路面宽6.0米,按规范要求对加宽宽度的路基进行处理后铺筑结构层:全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涵洞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I级,设计指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三、路线起讫点、旧路现状及工程概况1、路线起讫点项目全长8.985公里。起于毗罗,止于周岩。2、旧路现状

2、项目为四级II类农村公路。全路段已建成通车多年,现状路面状况较好,除少部分出现局部破损完,路面基本完好。3、旧路结构组合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任务依据(1)项目设计委托书:(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034-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F62-2011公路桥

3、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重庆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5、设计(整治)概况本路段原路设计速度15kh,路基宽度5.5米,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一II级。(1)路基开挖、挡护施工。(2)路面加宽、路面挖补、旧路改线新建。本项目主要为加宽改造项目,平纵线型拟合原路进行设计。(3)边沟施工、涵洞施工。(4)构造物(埋地)。(5)安保恢复及新增。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路面组成:0.5m(路肩)+4.5m(车行道)+0.5m(路肩)(路肩与路面一体浇筑成型)结构组合:20Cm厚水泥

4、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注:由于项目旧路为四级农村公路,路面标准宽幅如上所示,实际建设时因用地等原因,逐桩路幅宽度与标准宽幅部分不符,本项目设计时以20米断面桩逐桩丈量并据实计算设计工程工4、原路路基、路面、排水及沿线安全设施本次项目既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有道路路面养护较好,但部分路段路基边坡风化严重,表层土开始脱落,少数路段受重车碾压,路面龟裂,出现裂缝。本次设计对小范围的裂缝进行灌缝封水处理。对破损路面部分进行整块板挖除后重新铺筑,路面沉陷的将基层挖除,夯实路基恢复至原基层顶面,面层恢复至现有路面高:全线部分路段路肩为与路面整体浇筑时,不破除路肩直接进行加宽。部分路段路肩

5、为单独浇筑时,加宽侧挖除路肩后进行加宽处理。路基排水均通过边沟、汇合后经涵洞排出。本次设计路基排水主要采用原涵接长,在涵洞设计工程时因考虑施工中二次破坏原有涵洞,均将原有涵洞工程量统计其中,施工时由监理,业主,施工单位三方据实收方。本次加宽改造原则上多为利用挖方侧进行加宽,局部需要采用填方加宽时应采用超填加宽。经调查,既有公路沿线安全防护设施不尽完善,本次设计对危险路段增设波形梁护栏。本次对全路段进行了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对于边坡高度大于4米的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进行安全防护,路线沿线根据道路的线形及周围人居情况进行标志、标牌设置。3、排水及防护本次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横断面帽子进行了路基边沟、涵洞

6、等排水设计。五、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1、地理位置路线位于东经10553,10608,北纬2857,2910。2、水文、气象江津属亚热不定期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区域内年均太阳辐射量为361.9千焦/52,以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日照时数年均1207.9小时,最多年1628.8小时,最少年951.7小时,一年之中8月份最多,达217.8小时,12月份最少,为30.8小时。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8.2C,最高年19.1C,最低年17.7C,月季间,410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的平均值,夏季平均气温高而变化不大,都保持在25C以上,部分地区盛夏8月平均最高,(

7、温达33,9C,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5.4C,春秋两季平均,(温几乎相等,略高于常年平均值。主要工8数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路线长度Km8.985上有方挖方100Om38.574填方100Om18.70620cm厚C30混凝土m2952520cm厚C20混凝土m29525排水(边沟)11l5330涵洞m/道191/60平面交叉处0四、总体设计1、设计原则本着节约及业主的要求本次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项目平纵拟合原路;(2)尽量避开沿线的地质灾害区域,尽量少拆迁、少占地;(3)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数量和工程造价;(4)方案便于施工。2、道路沿线设施设计人工填土(Q4ml):该层在沿线均有分布,

8、改建路段由于公路经车常年辗压而该层较为密实,本调绘报告未将该层单独分出。残坡积层Q4el+dh沿线路均有分布,以黄褐色为主,少量为暗褐色,主要为砂质粘土,少量为碎石土,一般厚02m,部分厚达4m以上,多呈可塑到硬塑状。崩坡积层(Q4dl+col):该层在沿线路分布广,以黄褐色为主,少量为暗褐色,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大量的砂岩块石,少量为碎石土,块石粒径差异大,最大的孤石粒径在IOm以上,该层一般厚24m,部分厚达6m以上,多呈可塑到硬塑状。坡洪积层(Q4al+pl):为黄褐色粘质粘,一般厚24m,局部厚度稍大,多在沿线的田与小的沟槽中的出露,体多呈软到可塑状。滑坡堆积层(Q4del):为块石土夹粘

9、性土、粘性土、碎石土等,一般厚26m,在拟建线路沿线靠山侧有两处滑坡。4.L2侏罗系该段线路地层较为单一,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组成。砂岩:以浅灰色、灰白色、紫红色为主,中到细粒结构,中到厚层状构造,局部含少量泥岩团块,局部路段砂岩风化强烈,风化厚度大表层风化层部份呈松散砂状,风化层强度低,用手轻捏即碎成砂状,中风化层强度稍高。砂质泥岩、泥岩:紫红色,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条带,表层强烈风化呈土状,部份块状,中风化层岩体完整,石质新鲜坚硬,强度高。雨量充沛:根据江津气象站监测,江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5.O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643.8亳米(1998年),年最

10、少降水量为663.8亳米(1958年)。年内各季降水量分配为春(35月)占26%,夏(68月)占43%,秋(9-11月)占25%,冬(122月)占6%。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9月为700.00亳米,占70%左右。年平均降雨日数156天,最多180天,最少130天。3、地形、地貌路段区属四川盆地与黔北山区过度地带,普遍表现为中山及低山地形,山脉呈北一南向展布,山势陡峻,峭壁林立,沟壑发育,峡谷众多,山顶标高一般在Iooo1400米。路段区地形多为中等切割。区内地形北高南低。路段区地貌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控制,主要为构造剥蚀区。4、工程地质条件4.1地层岩性路段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

11、侏罗系。岩性特征及分布范围由新到老概述如下:4.1.1第四系(Q)第四系土层(Q):主要有人工填土(QJD、残坡积层(QjTD、洪坡积层(Qn丝、滑坡堆积层(QFl)与崩坡积层(QE),零星分布于路段沿线。4. 2地质构造冲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沟溪河漫滩、阶地,以块石、卵石、碎石土为主要场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之川鄂湘黔隆起褶带西缘,主要发育南北向、构造,褶皱、断裂均不发育。场区主要受地质构造受北储向斜和石龙峡背斜的影响,在马家坪附近1公里左右岩层倾角较陡,岩体产状NllE43。其余地段岩层基本水平,倾角510度。经现场地面调查及综合前人资料,场地内表层未见断层。在地表及陡坎处可观测

12、到多组风化网状裂隙及卸荷裂隙,对路线边坡顶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4.3水文地质条件路段区沿线气候温暧潮湿,雨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4.3.1松散岩类孔隙水残、坡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山区沟槽、洼地及坡麓地带,地下水沿基岩面渗出或股状流出,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分布零星,多在雨季存在,迳流短、排泄快,水量贫乏,是影响表层土体稳定的主要因素,路基开挖,易形成牵引式滑坡;部份孔隙水分布于沿线的坡洪积成因的土层中。含水层,埋深0.52.0米,水量丰富,受沟水、大气降水补给。该孔隙水主要对构造物基础施工有较大影响。

13、4.3.2基岩裂隙水沿线主要为沟、梁、山、槽相间纵横交错,水流排泄畅通,沿线的厚层砂岩分布较广,分布地势较高,砂岩中有较多的基岩裂隙水,但由于地层中构造裂隙较发育,均匀性差,总体富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大,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4.4不良地质条件根据本次勘察和地质调查,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有滑坡、软弱土等。4.4.1滑坡路段区沿线地形横坡较陡,表层土体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浅层滑坡。特别是施工开挖后,表层土体前缘开挖后易产生新的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较大并且土层厚度较大的的残、崩坡积层中。4.4.2软弱土主要分布于水田、沟塘等局部地段,为高液限粘性土,呈流塑可塑状,易出现路基沉陷失稳。对于

14、软弱土厚度较小路段,一般采用挖除换填处理;对于软弱土厚度较大的路段,结合填方高度分别采用抛石挤淤、碎石桩加固等措施。4.5地震沿线水系发育,山泉水、溪水可作工程和生活用水。6、工程用电项目电网较为发达,工程用电可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解决。六、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本项目地面横坡局部较陡、地质情况复杂,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为:挖方对山体稳定,坡面植被的影响;修筑路基、设置桥涵对自然水系和地下水的影响;营运中的废气及噪音污染等。其环境保护对策为:结合实际情况作好工程地质选线,不得诱发山体滑坡及崩塌;设计好斜坡路堤,废弃方运往指定场地妥善堆放,并作好弃渣场设计,不得形成泥石流;作好路基边坡的工程防护,避免水

15、土流失;种植树木绿化美化路容,保护好沿线的自然植被,结合自然水系及排灌系统设置桥梁涵洞、截排水沟及导流消能设施,保护好水资源。、弃土场位置由业主自行指定。1、设计阶段在公路新建路段选线时根据地形,做到了少占农田,减少拆迁,把建设项目对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对沿线房屋、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的拆迁改建,认真听取和采纳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合理意见,力求把影响度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发展。公路线位尽可能调整到远离环境敏感点位置,合理使用、规划公路用地。重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避免明显改变地表水径流的机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公路布线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填挖方,减少占用良田、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场地抗震设防烈度VI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