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601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行有常 洞幽察微——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天行有常洞幽,常赵冬梅中国传统蝌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内容提要:写出一套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的研究著作,是自姚锦新先生以来中国几代音乐理论家的夙愿。文章以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的成书过程为级索,对其中四本分册所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宏观概述,进而选择其中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也提出了某些或许会存在争议的问题,并对这套丛书的意义进行了评价。学术的传承不限师徒之间,比如绵亘千年的中国诗歌;然而,师徒之间心灵的默契不仅可以促使学术的发扬光大,老师未尽之事托与弟子完成也是在历史上不断上演及至今天依然会发生的;而后者师生之间对于学术的生死之托,会让我们特别感动。这是一个祖孙三代薪火相

2、传的故事一姚锦新、李西安和李吉提、赵冬梅和安鲁新这一传承,被人津津乐道,也见之于笔端。第二代传人的李西安和李吉提都怀着相同的心愿,要完成恩师的未竟事业一我一辈子只作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西方音乐介绍到中国来,可是,我没有来得及作另一项工作,就是把中国音乐介绍到世界去。这件事,我希望你能作。”虽然李西安“巳步入遨堂之年,但依然坯在八千公尺的帐笺里为近百万字的四卷本中国传铳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笔耕不辍,把这套著作献给姚锦新教授一直是埋藏在李西安心中多年的心愿李吉提教授的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已于2004年10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并立即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反响,至2018年已经重印4次,成为中国音

3、乐分析的扛鼎之作。就在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系列理论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前两册即将刊出之时,李西安先生于2020年6月4日漆然长往,最终没有看到成书。在赵仲明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丛书获得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在赵仲明教授的不断推动下,丛书的第一、二册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中国传统曲式学于2020年7月出版涕三、四册八板及其变体研究谱例集汉族语言与汉族旋律研究于2021年9月出版。这看似短短一年多的出版时间,凝聚的是李西安与疗师生半个多世纪的心血一仅八板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对800多首(段)乐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60年前的1962年起,李西安教授就“在姚锦新先生的指导下,与他人在中央音

4、乐学院首次开设的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其间经历了“从曲式学逐步拓展至旋律学的过程。这也反映出了李西安先生从西方音乐研究的束缚之中走出,并逐步发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本演的过程。结合自身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李先生在费尔巴哈东方人见到统一而忽略了差异,西方人则见到差异而遗忘了统一”的论述之上,提出“西方音乐是在对比中求统一的,而东方音乐则是在统一中求对比的”这一论断。由此,旋律学的研究成了李西安和赵冬梅这一系列研究的中心。他们进一步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沿着固有的旋律体系的发展方向继续前行,一方面不断完善旋律体系中已有的各种曲式,一方面在与欧洲产生奏呜曲式几乎相同的时期,大大拓展了变奏原则的内涵,

5、完成了由联曲体向板腔体的转化,创迨了在同一腔系中集单一板式叠奏化、多种板式系统化、正调反调对比化、唱腔性格类型化的能够表现戏剧冲突和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板腔体。这一段文字明确肯定了板腔体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模式,与同一时期在欧洲形成的奏呜曲式遥相呼应。上文这样对中国音乐某一核心问题独具匠心的论述在丛书每一卷的总述中比比皆是。丛书的每一册都在这种宏观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规律作出解读。“天行有常”,学者需要“洞幽察微中国传统曲式学明确提出了中国音乐的结构原则。中西共有的结构原则有:起承转合、并列、对比、变奏、循环(回旋);另有一些中国特有的音乐组织原则,如合尾、尾转、散慢

6、中快散、集曲。然而,作者并不就此罢休,他们认为:“即使是中西方音乐共通的结构原则,有时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根基。”因此,他们就此提出了写作体例上的L些原则:凡共性者基本采用欧洲曲式现有的概念和名称(如乐句、乐段、二段体、三段体、变奏、对比等);基本相同但不尽相同者,予以调整和说明(如变奏体中加了登奏式,循环体与回旋曲式的异同予以说明);凡不同者,提出新的概念和名称(如核心、连锁、散句、合尾、换尾等)或采用民间巳有的(如集曲、风点头、垛句等)或采用当代巳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和名称(如联曲体、板腔体等)。这些看似是体例上的原则,但更是作者对于中西音乐结构观念从本质上的深入理解。在这种宏观的指引下,作者

7、在丛书中对于乐谱的分析展现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对感性体验的理性描述。比如对于夜深沉的描述,不妨大段摘录一下,以飨读者:夜深沉开头的旋律来自昆曲思凡的唱腔风吹荷叶煞的前三句,连夜深沉这个题目也取自唱词的前三个字,但经过琴师们的加工后巳然面目全非由于对原有旋律加花变奏的结果,有的地方还改变了原有句读的划分,造成了原有句读的“消失”或转移”譬如前两句读原唱腔均落羽,但按京胡伴奏的常规来说,唱腔停顿处正是京胡填充和施展的地方,于是拿掉唱腔后,京胡便以十六分音符连续下去,无法停顿,并自然而然地把停顿推倒后面带附点的角音,形成完全不同的韵律感。整个夜深沉的旋律抑扬顿挫、气势磅礴,逻辑异常严密,变化层出不穷

8、,称得上是一座旋律的迷宫!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案一书中,敢吸引笔者的是两个标题中带有“重新认识”四个字的部分,分别是“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体系”和“重新认识音阶、调式。前一部分中,提出的是中国音乐中“单个音”(SingIetoneS)的现象,即“在单个音上作吟、揉、滑、檄等腔化处理”,这与西方音乐中“直音,即未被腔化的音之间在观念和音晌层面的不同,这也是赵冬梅教授博士论文的研究起点;后者显然是受到了民族音乐学的影响,而重申中国传统音乐中音阶、调式的独特性,并且强调排除十二平均律对调式认知的干扰”若以十二平均律的音高标准将其整齐划L势必会导致音乐风格和韵味的缺失工这两部分的内容也代表了作者在

9、写作中对于以往研究的矫正,反映了当下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认知。因此,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提出的“打破了一般研究乐种和体裁的界限,力图探求不同乐种、不同体裁在音乐构成上的共同规律”也在这种“重新认识”的指导思想下得以贯彻。当然,就打破乐种.体裁界限的研究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而言一比如,自发形成的民歌与具有“创作”意识的戏曲音乐和文人音乐之问在音乐形态上的可比性还需在各自规律中作进一步论证一从共同规律的角度耒探讨中国传统音乐无疑是更加有挑战性的课题。亳无疑问,作者在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所做的实践是可以作为样本的。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规律的寻找,李西安先生一定是受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姚锦新先生家聚会时蓝

10、玉林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实际上大多梆来源于八板和六板1的启发。李先生在随后对数十年搜集的800多首(段)八板及其变体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八板为中国各种旋律变化发展手法的集大成:因此,八板的研究也成为丛书中打破乐种、体裁界限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形态研究的一个极佳的“突破点”。李先生最终在分析阳春古曲道院琴声时,找到了解密八板变体的钥匙,即“4个落宫音的合2和例装第句:在此基础上,赵冬梅教授从不同板数的八板结构变体-68板类八版变体-自由运用八板旋律或结构的68板体*m非八板变体的68板体“与八板相关的其他结构”“八板变奏体与变体套曲”六个部分对八板的变体进行了归类,最终完成了这个繁复

11、而艰难的研究课题。如何面对古诗词吟诵和戏曲韵白,丛书的作者也找到了一个独具只眼的切入点,即汉语语言。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课题,在汉族语言与汉族旋律研究一书中,除了“汉语声调2汉语诗律,作者还从“吟诵”京剧韵白”和中国当代音乐入手完成了另一个具有样板意义的研究。丛书的完成已经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分析教研室在2021年10月初遨请赵冬梅教授进行了两场讲座,在丛书出版之后,首次就其内容在我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进行了系统讲述,颇受好评。在音乐周报2021年“十大好书评选中,丛书榜上有名,被认为“对中国传统音乐从旋律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填补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学术空白,为构建中

12、国传统音乐分析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石。作者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结构的异同,如在中国传统曲式学中对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我奏、多段体、联曲体、板腔体这些结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其理论价值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这一评价深表认同。丛书是中国传统音乐分析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上文中已经充分指出;这套书的完成更是未来继续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新的起点。丛书给我们最多的是知识和启发,但也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争鸣。比如连锁”也是西方常见的L种文法;在研究语言与旋律关系的时候是否可以进一步涉及传统器乐作品,因为“不少传统器乐曲,特别是来自民歌或戏曲唱腔改编的器乐独奏曲中,其音乐语言表述方式常

13、常受声乐旋律结构影响;板腔体是不是由“联曲体转化而东、即便是板腔体占据主流的时期,曲牌体依然没有消失,有着自身的生命力,二者并不存在.进化式的替代关系;八板的研究是否应该置于历史上下文中进行分析、八板的记谙是否采用2/4拍;八板的母体本身具有“生成或生长的特点,这也是八板缘何可以成为“天下同”的原因,因此是否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界定;如何从宏观上彻底摆脱西方曲式学的束缚,抑或完全进入到1无问中西”的状态赵冬梅教授曾经不止一次和笔者开玩笑说:“我一定要让你把研究领域向中国传统拓展一下,你就全了。”丛书引发的这些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话题,的确引发了笔者浓厚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巨大研

14、究空间。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成方式与西方音乐迥然不同,这需要研究者将研究观念牢牢建立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石上,而这正是丛书两位作者不断践行的。而我,作为一位读者,在同读丛书时带来的愉悦和思考,一定也是李西安、赵冬梅两位教授所期望看到的。在我的回忆中,我和李西安先生没有交往。但在整理李先生遗物的时候,赵冬梅教授发现了一套我赠给李先生的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作品分析卷,这是我和我的恩师钱亦平教授合著的。我甚至已经记不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机缘下将此书寄给或是当面交给了李先生。在我与赵冬梅教授的交往中,不断听到他念及的就是李先生,他的学术、他的为人;笔者结缘赵冬梅教授似乎就是为了这套李先生和她

15、一起完成的这四卷本丛书02020年,当赵冬梅教授把她自己设计的“献给姚锦新先生0的扉页拿给李先生看的时候,已经病重的李先生赞许地点了点头赵冬梅给李先生看由宋小汉做的汉语韵白图形谱时,他巳经无法说话2020年5月8日李先生出院,只能用眼睛交流倚马书成,吾道南矣。李西安先生一定是带着最终由他的弟子赵冬梅教授完成的成果向恩师眺锦新先生汇报去了。如赵仲明: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载音乐研究,2020年第4期,笫141-144页。李吉提:姚锦新教授的艺术风范一写在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26页。同,第143页。“的内容为笔者为了适应本文写作而增补。下同。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曲式学“序*现代出版社,2020,第1页。费尔巴哈著,王太庆、万颐庵译:黑格尔哲学批判,三联书店,1958,第1页。此处,费尔巴哈所说的东方指的是古代所罗门,即古以色列国的第三位君主(参见旧约列王纪),而非目前我们所普遍认同的东方的概念。李西安:中国名著音乐美学三题,载走出大块谷李西安音乐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第272页;载乐府新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