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氧气管理制度(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氧气管理制度(6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氧气管理制度(6篇)医院氧气管理制度(通用6篇)医院氧气管理制度篇1为加强我院医用氧及其氧气瓶的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确保临床急救用氧气的供应,及时、安全,预防氧气瓶的流失,特制定本制度。一、医用氧气的使用管理规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医用氧气为急救用药品,由药剂科负责管理。2、医用氧气瓶属设备,为我院的固定资产。药剂科对我院医用氧气瓶的安全负责。3、医用氧气的质量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规定,充装压力为12.5kpa1120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药剂科妥善处理解决。4、各用氧科室,根据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氧瓶基数,每周一、五为药剂科供养日,
2、各科室护士长、科主任,作好一周用氧计划,用空氧瓶向药剂科换取医用氧气瓶。5、各相关科室对本科室的医用氧的.安全负责。药剂科将对相关科室的钢氧气瓶定期或不定期清盘,发现遗失,由其科室负责赔偿。氧气瓶每只单价为壹仟元(100O.OO元/只)。二、医用氧气的安全管理规定:1、本品有强烈的助燃性气体。严禁和油脂、烟火及其他易燃、易爆品接触。2、本品的贮藏或存放,必须远离火源,并有安全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砂桶等。3、本品贮藏、使用、搬运、存放严禁撞击,以免发生爆炸。氧气是医院必备用品,也是助燃危险品,为了切实加强氧气安全使用管理,特制定此制度。1、氧气瓶存放的地点,严禁烟火,禁止易燃易爆,油类等危险物品
3、入内或混放。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好安全防火防爆工作,备有灭火器材。2、氧气瓶的管理、搬运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氧气瓶搬运谨防撞击,使用人员须注意安全,不准吸烟。氧气瓶阀门和管道开关须勤查,关闭好,不允许有漏气现象。非工作人员不准动用。3、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定期对氧气瓶进行试压检验和报废更新,标志明显,台帐齐全,并做好年检工作4、氧气及设备维修,运输等由总务科负责,科室领用的氧气瓶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完毕及时关闭阀门,严禁吸烟和明火,确保使用安全。医院氧气管理制度篇21、工作人员须遵守各项安全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违纪,否则严肃处理;2、氧气房内禁止无关人员入内,以杜绝
4、隐患;3、严禁将任何火种带入室内,室内吸烟等于放火;4、应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班应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状态;5、氧气房周围30米内不得动用明火作业,如必须明火作业时必须报请有关部门同意后,并有相关的防护措施才能施工作业;6、值班人员应保持警惕,发现火灾隐情应及时排除,并报告;7、中心供氧室内的照明供电器材应使用专用设备。医院氧气管理制度篇3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瓶装医用氧的使用,加强氧气瓶的管理,确保瓶装氧气的使用安全、有效,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医用氧气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氧气瓶为我院固定资产,由氧房统一负责对我院所有氧气瓶建档、保管、定期检验,定期养护等安全
5、使用、管理工作。二、科室护士长根据本科室的实际需要,固定一定数量的氧气瓶在本科室以备加床病人、危急重病人使用,固定科室的氧气瓶清单经护士长和氧房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后留存氧站备案。三、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应高度重视气瓶的安全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气瓶安全使用和管理,每天检查钢瓶氧气使用情况,悬挂“有氧”“无氧”标识。发现无氧钢瓶应及时与氧房进行调换,确保需要吸氧病人能够及时使用。四、气瓶在贮存、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固定在专用手推车上,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五、氧气瓶为特殊设备,氧房和使用科室应妥善保存,严格管理,钢瓶如丢失的,由保管科室负责赔付。六、氧气瓶只准在医
6、院各病区内、救护车辆上使用,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形式套取、私自外借、换、充装氧气瓶行为,违者按私收费处理。确需借用氧气瓶到院外的,需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并预交100O元/只押金后方可借出,借出的氧气瓶应专瓶专用,不得充装其它气体、改变瓶体设置、颜色、用途等,否则应作为废瓶处理,借出的氧气瓶一个月内必须归还,逾期不还或废瓶的将扣除押金。七、用氧科室除固定一定数量的基数氧瓶外,如果有临时需要增加的,电话通知氧房,由氧房值班人员填写科室临时使用氧瓶报告单,交当班护士签字接收,护士长确认。科室临时借用的钢瓶应在五天内归还氧站。八、每月的20日氧房对瓶装氧气购进量、各科使用量、库存量进行盘点,
7、每月汇总瓶装氧气消耗报表经护士长、分管院长签字后分别报药剂科、核算办。九、氧房应加强对氧瓶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手续规范。不定期对全院氧瓶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发现、处理存在的隐患,确保氧气的安全使用。医院氧气管理制度篇4一、乙怏气瓶的安全管理规范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rc。在使用现场储量不得超过5瓶。严禁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同时使用乙烘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应离开5m以上。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严禁靠近热源,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IOmo检查设备、导管、阀门是否漏气时,必须
8、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乙焕气瓶应保持直立,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乙怏气瓶向放置时,头部应朝向一方。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冬季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C以下的温水解冻。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运输乙烘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使用压力不得超过L5kgfcm2,输气流速不应超过L52.0m3h瓶。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怏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应低于70%。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规
9、定的剩余压力。二、氧气瓶的安全管理规范移动气瓶时,可以沿底部转动,不得拖曳或滚动.装卸气瓶时,应轻轻提放并应避免阀受力,如用吊车吊卸,应采用合适氧气瓶之吊具(一般吊索,吊篮不适用)将瓶身稳置夹牢,保证中途不会滑落才可以.氧气瓶储存库室温应保持40。C以下.易燃性或爆炸性危险物料,如油类,电石及灌充有其他可燃性之容器等,不得同时堆放於氧气瓶储存库内.氧气瓶内,外部,阀等不得沾染油污杂质;如油质,油脂,电石,或其他危险物质.氧气瓶应远离热源或火源.开启氧气瓶阀时,须站在瓶口背面,不可面对瓶口,并应慢慢旋开避免高压氧气之冲击.瓶内之氧气不要用尽,应保留余气.余气压力应不低於1.7kgcm2.氧气不可
10、替代压缩空气使用.应避免氧气瓶接触电焊条或电路.三、皮管的安全管理规范氧气、乙焕皮管强度是不一样的,氧气皮管允许的工作压力为L5mpa,乙族皮管允许的工作压力为05mpa,每种皮管只能用于一种气体,不能错接或互换使用。同时氧气、乙烘皮管的长度不能太短,一般为10T5米为宜。不得使用装过油类或修补过的氧气、乙怏皮管,皮管在工作中应防止粘上油脂或触及过热金属。皮管两端接头的固定必须采用卡子卡紧,不得用铁丝、绳子等代替。氧气、乙焕皮管在使用中若发生破裂或者着火时,应迅速折弯靠气瓶一段皮管,将其熄灭。也可迅速关闭瓶阀停止供气。使用新皮管时应检查内部是否积存橡胶或其他粉末,可用压缩空气吹干净后使用。医院
11、氧气管理制度篇5一、氧气房负责全院的氧气供应工作要保证24小时供氧不间断。二、氧气房是全院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设专人管理,负责全院的氧气供应工作和氧气房的安全生产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做为长效机制,长抓不懈。三、氧气房负责同志要经常巡回,检查供氧设备和设施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接到报告要立即组织人员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四、氧气房要保持清洁、通风严禁堆放各种杂物,并做好运行记录。五、氧气房杜绝一切火源,不是本站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本站工作人员严禁在站内吸烟。医院氧气管理制度篇6为规范氧气、乙怏瓶安全使用,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避免出现
12、氧气、乙怏安全事故,特制定该办法:1、氧气、乙烘瓶进场后应分开放置,严禁在同一处存放,存放处必须保证空气畅通,气瓶不得接触油污,严禁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不准靠近带电电线。2、用完的氧气、乙怏空瓶应做明标记。并分开摆放。3、氧气瓶和乙烘瓶不得同车运输,运输前应旋紧瓶帽。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碰击。运输过程中应检查氧气乙烘瓶的防震圈是否配备齐全、合格。4、气瓶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严禁靠近热源,乙焕瓶必须直立放置,不准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5、气瓶在使用过程中,两气瓶间距为5m,与明火间距为IOm,使用中必须配备氧气瓶帽、防振圈、压力表、回火阀,现场配备
13、灭火器。6、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氧气、乙怏。7、气瓶严禁抛掷或剧烈滚动,不得安放在可能产生火星的电气设备。8、室外使用必须做好防晒防淋,严禁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使用气瓶冻结时,严禁用明火烘烤或用金属敲击瓶阀。9、氧气、乙族瓶着火时,应立即关闭瓶阀,使火自行熄灭,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或四氯化碳灭火器。切忌“严禁用铺盖法进行灭火”。10、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烘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采取折弯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来将火熄灭;n、使用中应随时观察气瓶、胶管状态,有无漏气现象,并保持喷口畅通。12、乙块气瓶的使用压力不得超过O.147mpa(1.5kgfcm2),输气流速每瓶不得超过1.52m3h13、气瓶内的气体不得全部用尽,氧气瓶应留有0.2mpa(2kgfcm2)的剩余压力;乙焕气瓶必须留有不低于规定的剩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