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线粒体与叶绿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线粒体与叶绿体.ppt(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第六章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器。线粒体线粒体形态形态结构结构、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与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与 ATPATP合成机制合成机制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23一、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一、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v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
2、,线粒体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线粒体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超微结构图1 图2v 外膜(outer membrane):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图2v 内膜(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执行氧化反应的电子传递链酶系、ATP合成酶、线粒体内膜转运蛋白)。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v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v 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等酶系、
3、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456线粒体的化学组成线粒体的化学组成v蛋白质蛋白质(线粒体干重的6570)v脂脂类类(线粒体干重的2530):l磷脂占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l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0.3:1(内膜);1:1(外膜)线粒体酶的定位线粒体酶的定位 P130 表表6-1 78二、二、ATP合成机制合成机制 ATP酶酶分子结构分子结构 图图v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由头部(F1偶联因子)和基部(F0偶联因子)构成,F0嵌入线粒体内膜。vF1由5种多肽组成33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亚基
4、具有一个)。和单位交替排列,状如桔瓣。贯穿复合体(相当于发电机的转子),并与F0接触,帮助与F0结合。与F0的两个b亚基形成固定复合体的结构(相当于发电机的定子)。v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可使质子由膜间隙流回基质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图图 ATP合成机制合成机制构象耦联假说构象耦联假说(Boyer 1979)1、“结合变构结合变构”模型模型 图图 2、亚单位相对于亚单位旋转的直接实验证据 图 9101112日本的吉田(Massasuke Yoshida)等人将33固定在玻片上,在亚基的顶端连接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在含
5、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亚基带动肌动蛋白纤维旋转。亚基旋转的观察(引自Lodish等1999)13 三、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三、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形态、数目:v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叶肉细胞一般含50200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14外被(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l叶绿体外被由双层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外膜的渗透性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l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丙糖磷酸,双羧酸和双
6、羧酸氨基酸可以透过内膜,ADP、ATP已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透过内膜较慢。蔗糖,NADP+及焦磷酸等不能透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translator)才能通过内膜。类囊体(类囊体(thylakoid)l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光合膜。l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基粒片层(grana lamella)。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组成。l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它们形成了内膜系统的基质片层(stroma lame
7、lla)。l类囊体膜的内在蛋白主要有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体醌(PQ)、质体蓝素(PC)、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蛋白、光系统、光系统复合物等。基质(基质(stroma)l主要成分包括:碳同化相关的酶类(如RuBP羧化酶占基质可溶性蛋白总量的60%)、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如,ctDNA、各类RNA、核糖体等。一些颗粒成分:如淀粉粒、质体小球和植物铁蛋白等。151617第二节第二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v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
8、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v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十分有限v参加叶绿体组成的蛋白质来源有种情况:l由ct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l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l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v线粒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l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的运送l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或膜间隙的蛋白质运送v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及组装18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mtDNA/ctDNA形状、数量、大小 v双链
9、环状(除绿藻mtDNA,草履虫mtDNA)vmtDNA大小在动物中变化不大,但在植物中变化较大,高等植物,120kbp200kbp;v人mtDNA:16,569bp,37个基因(编码12S,16SrRNA;22种tRNA;13种多肽:NADH脱氢酶7个亚基,cyt b-c1复合物中1个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3个亚基,ATP合成酶2个Fo亚基)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ct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复制仍受核控制。19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核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质由两种基因分别编码合成的肽链装配而成的蛋白质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
10、白质主要是后两种2021222324第三节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v线粒体的增殖: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v叶绿体的发育和增殖l个体发育:由前质体(proplastid)分化而来。l增殖:分裂增殖25二、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内共生起源学说(endosymbiosisendosymbiosis hypothesis)hypothesis)v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ereschkowsky,1905年vMargulis,1970年: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即蓝藻。非共生起源学说非共生起源学说v主要内容: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v成功之处: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