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状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县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状况的调查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全县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状况的调查报告背景:我县属于山区大县,适龄残疾儿童人数居洛阳市各县之首,截至2021年6月底,全县适龄残疾儿童760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402人,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的有330人(其中在第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听障及智障学生105人,送教上门学生225人),在当地幼儿园就读或进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有28人(按上级要求,明年将全部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全县适龄残疾儿童的安置率100%,入学率97.6%,圆满完成了上级的安置任务。全县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状况:一、轻度适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状况接纳融合,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有利
2、于轻度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回归社会。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心智方面落后于正常学生,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等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很难与正常学生融为一体,同时,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因缺乏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而建设的资源教室,以及缺少特殊教育理论支撑的专业教师,所以导致这些随班就读的轻度残疾儿童处在普通教育的边缘,融合受限,影响学生的发展。二、中度适龄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状况对于生活能够自理、无重大特殊疾病的适龄残疾儿童,按政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目前在明德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听障和智障学生105人(听障25人,智障80人)。学校按照国家设置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3、并进行规范化的课堂教学。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听障学生毕业后均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在社会上能够与正常人交流,且大部分能够找到工作,组建家庭,回归社会,有的能够继续学业,进入特殊教育高中,甚至考入聋人大学深造。智障学生在校学习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主要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手工、绘画、音乐、律动、体育等课程。学生经过特教教师悉心教育,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有一部分自身缺陷比较大的学生,即使经过学校长期的教育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力图通过分类施策,补偿缺陷,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三、重
4、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状况对于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多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行送教上门服务。目前我县实行的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各乡镇中心学校共同参与的送教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我县地域宽广、残疾儿童人数众多而制定的送教策略,但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各乡镇的送教上门教师是由普校教师兼任,相对缺乏与残疾儿童相适应的专业理论,送教质量有待提高。下步工作措施及努力方向: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安置五个以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都要建立资源教室,并由具备一定特殊教育知识及能力的普校教师承担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其能够有效利用资源教室,针对残疾儿童的缺陷进行补偿,开发其潜能,促使残疾儿童的身心
5、得到健康发展,真正实现融合教育。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各乡镇建设一定数量的资源教室,并对承担资源教室教学的普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这些都需要上级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我校将在教体局的领导下,科学规划,争取项目,与各乡镇中心学校一道,形成合力,争取早日建设资源教室,满足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际需要。二是针对中度智障学生的现状和家长的需求,我校科学研判,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分类施策。针对部分教育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培养目标向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转变。学校减少文化课教学总量,加大康复、体能训练及生活适应课程量。学校近两年精心组建康复教材开发团队,自主研发康复教材目前教材编写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
6、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成效明显。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康复教材开发为切入点,加大教师的专业学习、教科研培训力度,培养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专业教师,更好地为全县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三是对于乡镇负责送教上门的重度残疾儿童,因送教教师缺乏特教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在实际送教工作中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各乡镇及时选派送教教师参与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培训I,逐步打造一批能基本满足重度残疾儿童发展需求的有特教专业理论的普校教师。下一步,我校会积极与上级沟通,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支持,合力促进送教上门工作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需求,提高社会满r.11kt思度。总之,关心关爱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更需要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以爱心为主线,用真心、恒心、耐心、细心开展工作,使党的特殊教育方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惠及全县残疾儿童及其家庭。